关于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第7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A类)

日期:2018-06-11 14:35    来源:

字号:        

李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委领导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商务委按照统筹规划、系统整合、创新提升、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同步疏解整治、同步保障民生的原则,努力构建业态齐备、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便捷、体现“规范化、连锁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能化”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体系。2017年,东城区共建设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03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38个,便民商业网点连锁化率提升7.97个百分点,巩固发展了“一刻钟生活服务圈”。同时,2017年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实现街道全覆盖。

一、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情况

近两年,随着我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深入,我区部分地区出现了生活性服务业网点暂时短缺的情况。结合东城区空间资源有限的实际,区领导高度重视、高位统筹区商务委制定了《东城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方案》,明确业态配置标准和六统一品质要求,以规范化社区菜市场、生鲜超市、综合超市为搭载主体,促进各类优质生活服务资源、老字号品牌在有限空间内整合利用、集约发展,着力打造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2017年,区商务委会同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大力建设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共建成综合体17个,实现了综合体街道全覆盖。

2017年12月,东城区政府率先全市制订了《北京市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明确了蔬菜零售、早餐等业态配置标准及综合体规模、品质指标和分年度建设任务。《北京市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整合资源发展,建设两类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一是以综合超市为核心的示范性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二是以菜市场或生鲜超市为核心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根据各街道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的配置标准,发掘空间资源,清理、整顿、提升不规范网点,培育新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在2017年实现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街道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要求,2018年将继续建设13家综合体。截至目前,已建及在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5个。例如,2018年春节前夕,永外街道完成新建综合体——甘其食超市永外店,位于东城区革新南路2号院北门,经营面积1700平米,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副食品、特产、果品、粮油、干货调味品、水产品、禽蛋、畜禽肉、豆制品、熟食、主食等。同时,该店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融合社区超市、末端配送、主食厨房、缝衣修边、家修服务等多种便民服务,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甘其食超市永外店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的原金狮奥龙商城,将其变身为永外地区2018年第一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

《北京市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同时指出,要引进创新型生活服务企业和品牌,提升东城区生活性服务创新示范性。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引进以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设备为基础创新型生活性服务业企业,鼓励发展生鲜超市与居民餐饮相融合、线下消费与线上服务相融合、基础服务与各类可搭载服务相融合的创新企业,全面推进消费环境、消费商品与消费者需求最优化匹配,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全覆盖,提升东城区生活性服务创新示范性。

在信息化方面,区商务委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悠惠万家”线上品牌,优化智慧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全区蔬菜信息监测系统,掌握蔬菜价格走势,及时调控供应量。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发展生鲜超市与居民餐饮相融合、线下消费与线上服务相融合、基础服务与各类可搭载服务相融合的创新企业。推进消费环境、消费商品与消费者需求的最优匹配,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服务全覆盖,提升东城区生活性服务创新示范性。优化升级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电子地图和微信公众号平台,搭建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网点信息数据监控平台,实现“社区-街道-区”三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共管,提升信息资源使用效率。

二、保证食品安全相关工作情况

1.鼓励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引进连锁便利店,对连锁便利店准入采取政策支持。实行“一区一照”登记,即试点便利店在本市统一行政区内选择一个“总店”作为本区的管理机构,新开门店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只要经营场所符合本市住所登记的相关规定,并提交合法有效的经营场所证明文件,可不再办理单店的工商营业执照。食药监部门依据工商部门颁发的“一区一照”营业执照为各分店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实行“一区一照”登记的便利店,仅申请预包装食品销售、特殊食品销售(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经营项目,及食品经营许可变更、延续、补办等不改变经营场所、设备设施和布局的,可不进行现场核查。如必须进行现场核查的,压缩现场检查时间,办理总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2个工作日。同时,简化连锁便利店食品经营许可现场审查流程,连锁便利店企业由总部向市食药监局申请,集中提交“布局流程图”予以统一审核,市局审核通过的移交区局。区局在现场检查、日常监管时,仅审核其现场条件是否与布局流程图一致,提升行政许可效率和服务水平。

2.鼓励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引入便捷安全的销售方式。以食品生产工厂熟制生产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熟制品)和冷链即食食品为原料,现场无需粗加工,仅需拆包、解冻、混合或仅需简单勾兑(例如关东煮),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产生油烟,现场经简单蒸汽加热或微波加热后分装、销售(例如便当),提供给消费者即食食用的,以非预包装形式零售的食品,如便利店“好炖”等销售形式。

3.加大放心肉菜超市创建力度。2017年,根据国家食药监局及市食药监局有关创建放心肉菜超市的相关文件要求,北京市着力培育了一批“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即肉品菜品全链条可追溯、食品安全有保障的超市。通过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厂超挂钩”和“基地+加工企业+超市”等采购模式,实现食用农产品全链条追溯。在超市内建立肉菜追溯查询系统,通过扫描肉类条形码实现肉类供货商信息的查询追溯。

2017年,区食药监局根据市局放心肉菜创建标准,对超市食品安全相关的设施设备、布局流程及管理水平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对超市食品安全环境进行了改造升级。目前,东城区已建成3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通过充分发挥示范超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超市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肉品、蔬菜、蛋品、水产品、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社会监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使东城区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2018年,区食药监局已向市局推选2家超市参加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的创建工作。

4.目前我区正常营业的社区菜市场19家,按照上级要求现已在其中14家设置便民食品监测点,并开展下列工作:

(1)明确工作责任人。按照工作规范要求,14个社区监测点均明确一名工作责任人,由食药系统执法人员或监察员担任,对监测点运行情况进行随时监控。同时建立社区监测点信息档案,主要记录检测设备是否齐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目前可提供的检测项目等情况以及监测点设备设施、运行情况的照片资料。

(2)及时补充试剂耗材,确保社区监测点正常运行。为保证监测点正常运行,对监测点试剂耗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有使用完毕或过期情况及时补充。同时根据《北京市食品药品社区监测点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在每周二和每周四的9:00—17:00社区监测点对社会公众开放,接受市民对自用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的申请并进行现场检测。

(3)为了保证市民能够知晓社区监测点工作,在各社区监测点设置明确标识,告知公众快检工作台和快检设备向社会开放的时间、可检测的内容和范围、受理程序、检测程序、结果处置程序等工作流程和规范。并要求社区监测点应对完成的快检工作进行记录,填写快检记录表,每家社区监测点每月完成的快检样品量应不少于100件。

5.加强对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强化主体责任,提高其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升其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6.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由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所在食药所与综合体结成对子,就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规范,就食品安全设施设备改造升级给予专业指导。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东城区社区商业的关注和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201859

委员意见:非常满意 2018.6.11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