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中华老字号可持续发展与传承人权益保护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区老字号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对于您提出的建议,东城区商务委非常重视,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东城区老字号企业的基本情况
东城区共有老字号企业66家,品牌80个,其中中华老字号品牌24个。80个品牌平均年龄151岁,其中百岁以上老字号品牌48个,占老字号品牌总数的60%,平均年龄217岁。从业态分布来看,商业零售、餐饮类比例较高,约占老字号总数的74%,其中商业零售占老字号总数的46%,餐饮占老字号总数的28%。在商业零售类老字号中,医药行业老字号约占总数的10%,茶业老字号占总数6%。食品加工与服务类老字号占老字号总数的19%,工艺美术类老字号约占总数的7%。非遗技艺众多,东城区现有80个老字号品牌中,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3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占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5%,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珐琅厂景泰蓝制作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老字号绝技绝艺的体现,同时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提升了东城老字号的品牌价值。
二、东城区在促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近年来,东城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老字号的保护和促进工作,特别是在我区全面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竞争力,提高老字号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区培育特色经济、实施品牌战略、实现自主创新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根据商务部《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改发〔2008〕104号),结合我区实际,2015年5月制定并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加速发展,有效发挥老字号在东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品牌保护与文化创新。
2.2015年成立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区商务委、国资委、文化委、旅游委、科委、社会办、信息办、财政局、产促局、工商分局、行政服务中心、新闻中心、文促中心、前门大街管委会、王府井建管办等部门组成的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老字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形成全区上下研究老字号、关注老字号、服务老字号、宣传老字号的工作氛围。
3.发起成立东城区老字号协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尽可能将区内老字号企业吸纳其中,积极推动老字号企业在规范经营、创新发展、信息沟通、宣传推广、岗位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努力搭建老字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4.通过改革改制引入社会资本。对未改制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加快推进改制步伐,对部分已改制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同升和在2013年完成了改制,盛锡福2015年实现了股权重组的深化改革。召开老字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相关企业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民营社会资本参与区属老字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5. 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每年安排、落实一定的财政引导资金用于对老字号的发展与保护。对现有的国家、市、区层面的老字号支持资金进行统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资委从2011年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以来,五年来预算安排支出中,用于扶持了四联、大北、珐琅厂、红桥、盛锡福和五洲医药等多家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项目内容涵盖企业业务拓展、厂店设备升级改造、知识产权商标保护等多个方面,共计支出3415万元,占总支出24.5%。区商务委近三年来共指导帮助各老字号企业申报市区财政扶持、项目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项目主要用于,东来顺、便宜坊等老字号开新店,同仁堂、红都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建设等方面。
6.积极搭建平台。先后组织老字号赴台湾开展台北、高雄两地的北京特色周活动;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曼谷之旅系列活动;京交会老字号展示模块;地坛、龙潭庙会、前门大街历史文化节;“知名品牌进社区”、行商北京-老字号进科技园区专场活动;连续两次举办王府井品牌节老字号技艺展。引导老字号创新模式,支持东城老字号整体亮相淘宝、京东平台,推广东单菜市场O2O经营模式,利用节庆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鼓励便宜坊集团探索老字号与民营资本联合开店新模式。
7.京津冀协同构筑老字号发展更广阔舞台。深入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与津冀地区企业交流合作,推进老字号品牌率先走入津冀地区,与河北省石家庄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崇礼县、邯郸等地区建立跨地区老字号友好合作机制。多次带队组织老字号企业考察石家庄、正定、承德等地,组织我区老字号企业整体亮相“正博会”。老字号立足津冀拓展,稻香村、金漆镶嵌在河北建立了生产基地,吴裕泰、东来顺等老字号也在天津、河北开设了门店。
8.高度重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确定了三批共计195名东城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33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5人被命名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针对这些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家和北京市分别给予各2万元传承补贴的同时,在东城区人才资助工作中我们也给予大力推荐,前两年已有吴华侠、孙颖等人受到资助,各级非遗保护部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都给予相应的表彰。
三、保护老字号传统技艺,促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的下一步工作举措
根据东城区出台的《北京市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实施意见》,并结合2017年《商务部等16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7】13号)文件出台,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东城区老字号整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提升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全面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市场运作、深化改革、政策支撑的基本原则,加速推进区内老字号企业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切实使东城老字号充满活力和魅力,成为助推“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的动力源泉。
(一)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1.鼓励开拓创新,引导老字号企业接轨现代市场
引导老字号企业从企业形象上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支持企业对VI系统、店铺装潢、产品形式与包装等进行改进设计,推进老字号文化表现力创新。
鼓励老字号企业在营销形式、营销渠道、营销手段上开阔视野,发展网络视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营销;通过话题营销、微商营销等新兴营销手段,鼓励老字号营销创新。
鼓励老字号实现“互联网+”,形成“文化”和“科技”双轮驱动效应。引导老字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开发网络适销商品和款式,拓展网络销售。鼓励老字号融于新经济发展环境,发展在线预订、网订店取(送)和上门服务等业务。通过线上渠道与消费者实时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形成“老字号”品牌的粉丝经济效应。
2.支持老字号创新传统工艺,规范质量管理
鼓励老字号在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模式,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传统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吸引新顾客,开拓新市场。鼓励老字号与文化创意相结合,举办体现传统文化、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文化、购物活动。
3.鼓励创新宣传模式,讲好老字号发展故事
鼓励以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为主体采取出版相关历史文化丛书、编演评书、戏曲、制作动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老字号历史,促进老字号文化传承与发扬;鼓励老字号应用微博、微信、直播等新媒体,以贴近年轻一代的方式传播老字号品牌历史和商业文化;支持老字号企业积极参加京交会、文博会、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京港洽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切实增强东城老字号的整体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影响力。
(二)加强老字号核心价值保护,优化发展环境
1.保护老字号企业的核心技艺和文化传承
引导老字号企业坚持诚信经营、品质如一、热情待客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老字号传统文化、技艺的活态展示。引导企业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服务,积极申报区级、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和技能大师认定工作,设立技能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鼓励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授徒传艺,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效推动传统技艺、绝艺的保护和传承。
2.加强老字号品牌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企业深入研究品牌培育、商标保护等品牌战略规划,积极申报“北京市优秀品牌名录”。建立和完善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估体系,量化老字号无形资产价值并依法确认所有权。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发布、推广、技术服务等活动,不断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推动打造国际知名的老字号品牌。鼓励以品牌作价入股方式,解决部分老字号注册商标专用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问题,为老字号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老字号改制重组过程中,要注重对老字号品牌的保护和开发,注重对主营业务的传承和延续,对老字号品牌的投入应“只增不减”。鼓励和支持老字号进行商标、域名的注册和专利申请工作,严厉打击侵犯老字号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老字号产品的不法行为。
3.抢救和恢复濒危老字号品牌、保护原址老店经营
与北京市老字号研究基地等老字号文化研究机构合作,深入挖掘、抢救性整理一批停业、失传老字号品牌的历史与文化。鼓励老字号的传承人、老字号家族继承人、老字号经营管理集团对部分停业老字号品牌进行恢复。保护老字号企业原址原貌经营,对因拆迁、规划调整、街区整治等原因失去实际经营店面且有继续经营意愿的老字号企业,相关部门应加大支持帮扶力度,力争保护老字号原址或就近恢复营业。
(三)推进老字号产权改革,增强企业自主发展能力
1.深化老字号企业产权改革,走集群发展之路
鼓励国有老字号企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支持经营业务相近或具有产业关联关系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在业务领域进行合作,形成老字号产品互补优势。以老字号企业整合内部资产,实现集团内部“大手牵小手”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依法合规控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在确保国有资产主导权的前提下,走向“东城老字号”集团化发展道路。
2.推动老字号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搭建社会资本对接平台,引进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关注东城老字号企业发展。鼓励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起设立老字号投资基金,对品牌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老字号加大资金、管理和技术投入。协助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结合老字号企业融资特点,提升对老字号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字号上市首发股票或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通过资源对接,对便宜坊、稻香村、吴裕泰等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进行辅导,稳健推进老字号核心优质资产证券化。
3.加强人才工作力度,强化经营激励机制
鼓励老字号企业积极利用区人才高地、集贤计划等人才工作机制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逐步完善充实技艺传承人梯队建设。优化老字号企业的工资结构和人才晋升机制,逐步实现总体薪酬支出与公司收益挂钩,个人薪酬与岗位、绩效挂钩;改变逐级晋升的干部任命方式,明确管理层岗位职责,通过公开选聘方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职业经理人实行股权激励,对股权的取得、持有以及退出机制进行规范。
(四)规划建设老字号特色品牌集聚区,推动商旅文一体化发展
1.培育建设前门老字号特色品牌集聚区
依托前门大街、鲜鱼口街的商业生态,积极引导全国各地老字号企业在前门地区设置品牌旗舰店、形象店或专卖店;有意识的还原老北京传统生活方式,允许老字号企业在店外设立展位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进行活态展示,形成立体化、生活化的北京生活与北京传统展示互动;升级现有街区公共配套设施,营造原汁原味的老字号街区场景,还原老字号街区历史感;完善前门地区老字号特色品牌集聚区业态准入标准和业态调整机制,保持集聚区的特色与品质;支持前门老字号聚集区开展“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
2.鼓励老字号深耕特色街及社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打造东城老字号整体品牌,以统一推介的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东城老字号产品和服务,强化东城老字号品牌消费意识。鼓励老字号店铺入驻东城特色商业街,以老字号擦亮特色街文化,集中展示北京文商特色。推进老字号和旅游企业在景点建设、线路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研究推出老字号寻宝地图,加大老字号纪念品、礼品的开发力度,积极推广老字号旅游产品,通过线下旅游和线上售卖相结合的方式,以旅游优势带动老字号品牌传播与发展。鼓励老字号企业走进社区,引导商业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等与民生消费契合度高的商业品牌在社区开设连锁店、品牌专柜,将专属化产品、服务送进社区,送达居民家中。
3.鼓励老字号企业加强展览展示与文化传承工作
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建设老字号展馆、行业历史博物馆、体验馆等。通过现代化的展览、展示手段,集中展示老字号的品牌历史、商业文化以及独特的产品、技艺。鼓励老字号相关场馆开设体验专区,结合中、小学课外活动、社区居民文体活动等宣传老字号绝艺、绝活,并为消费者提供现场设计、私人定制等个性化服务。
以上就是东城区关于加大传承人保护,促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建议的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努力争取东城区老字号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2018年5月22日
委员意见:提案答复非常满意,工作务实,措施得当。2018.6.6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