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52号

日期:2017-11-06 15:11    来源:

字号:        


提案第52号
关于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东城区养老精准化服务的建议

原文:                     

        城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东城区现有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5.7万人,占总人口的26.2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4.58%。今年北京市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解决东城区养老工作难点,在东城区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养老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了精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需求,我们和景山街道办事处领导一起进行了入户调查。总计登门调查次数1461次,上门调查见到的老年人总数为834人,并获得养老服务需求当面问卷调查数据表834张。其中空巢老人有325人,占调查表总数的39%。调查结果如下:

        一、绝大多数老人愿意居家养老

        在834名调查标的中,在理想的养老方式中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老人占绝大多数(737人),占比88%,选择机构养老方式的仅97人,占12%。

        二、被调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经济承受力普遍偏低

        根据834份当面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老人的养老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调查老人当中,靠退休金生活的723名,占86.7%;一老一小低保户111人,占13.3%。

        老人月退休费在1000-2000元之间的有111名,占13.3%;2000-3000元左右的589名,占70.6%;4000-5000元左右的134名,占16.1%。

        当面调查的老人能承担月养老费用600元左右的111名,占13.3%;能承担每月养老服务费1200元左右的589名,占70.6%,能承担每月养老服务费2400元左右的134名,占16.1%;有以房养老打算的只有1人。

        三、被调查老年人急需医疗、送餐和助浴等精准供给服务

        根据面访调查的数据统计,养老服务需求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医疗、送餐和助浴。其中医疗服务需求列首位达到24%;送餐服务排第二位,占15%;排在第三位的是助浴服务,占9%。生活类服务中保洁需求占8%;送餐需求占15%;洗衣需求占1%;代购需求占1%;洗澡需求占9%;维修需求占3%;保姆需求占5%;小时工需求占2%。医疗类服务中入户医疗占总比例的20%;陪同就医占4%;心理咨询占3%。

        在调查过程中,有高达83%的老人反馈了看病难的问题,很多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人表示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病了,多数是子女代替老人去开药。入户医疗服务成为本次调研中占比最高的需求,占总需求的20%。

        除了医疗服务和送餐服务这两项刚性需求以外,排在第三位的是洗澡助浴服务需求。很多老人表示由于身体失能导致自己洗澡成为一个格外困难的事情,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倒造成骨折等身体损伤。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组特别注意到,很多老年人表示此前并不知道还有助浴这项生活服务。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为了让我区老人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东城区养老精准化服务的建议如下:

        一、加强养老精准供给服务的顶层设计

        由政府主导,搞好养老顶层设计,引导市场、各类社会养老企业,按统一规划、设计、建设服务和管理,统一养老服务标准和规范。优惠政策公平、明确、能落地,真正建立公平开放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能够用公共用房提供企业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尤其城区养老,要实施就近就便养老,多途径开辟养老房源。

        二、依据养老需求,提供分类保障和精准服务

        对老年人群体进行养老服务数据调查,详实了解老人养老服务的基本需求,通过专业评估、需求分析,合理划分老年人群体,科学分类,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老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中的不同情况,分类设置机构、居家和日间照料、医疗、送餐、助浴等养老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供给的精准有效。

        三、加大养老服务的补贴力度

        建议政府不仅要加大补贴养老机构建设经费,促进各类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还要加大养老服务补贴,让每个老人养得起老,让养老服务机构摆脱赔本经营的压力转微利经营,提高养老企业尤其社会养老企业从事养老事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特别要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经费标准,解决老人养不起老和企业赔本实施养老服务的问题,促进居家、日间照料和驿站养老的快速发展。

        四、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管理平台

        使用统一的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实施标准化数据管理、应用类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养老服务管理,包括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使全区各类养老机构服务互联互通,协调服务,资源(如:助浴设备)共享,提高养老资源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实施养老机构网络化建设。尤其居家、日间照料和驿站式养老机构要合理布局,确保就近就便实施片状区域性全覆盖养老服务。

        五、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与资源整合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与资源整合,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等,快速壮大东城区养老服务队伍,扩大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采取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区老人不断提高的养老服务需求。       

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东城区养老精准化服务”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区民政局、区老龄办落实区委《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9号文)要求,遵循“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围绕运营商培育、养老驿站建设、社会力量引入及医养结合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部署

        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京东发〔2016〕9号),在科学划分老年人群体的基础上,以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提供精准服务,建立并完善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支持家庭、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及志愿者五方各自发挥积极作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同时配发《东城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东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东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商遴选办法(试行)》及《东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商考核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对全区“十三五”期间居家养老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

        二、合理划分老年群体,实现精准施补

        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服务原则,依据老年人自理能力、老年人家庭成员状况、特殊困难情况,通过专业评估将全区老年人分为:普惠保障群体、扶助保障群体和托底保障群体。2016年委托

        专业评估机构,累计为全区1.2万名老年人进行评估。经街道申请、评估公司信息反馈、街道社区确认后,明确托底保障1587人,扶助保障2333人。为提升数据精准度及可靠性,区老龄办要求街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为完善老年人基础信息档案,出台了《关于规范老年人信息管理与使用工作的意见》,围绕基础类信息量表、服务对接类信息量表、服务记录类信息量表为托底老年人建立基础信息档案,做到有记录、留痕迹、可追溯。目前,在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的情况下,为1587名托底老年人建立了纸质档案。驿站运营商在服务开展过程中,通过居委会分片包户、志愿者结对子帮扶等方式,逐步建立了托底老年人需求发现、响应、服务、反馈机制,形成了托底老年人全流程闭环服务链,确保托底老年人一个不漏。坚持以老年人及其家庭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托底老年人服务流程和服务菜单,将服务分为健康、生活、安全、其他四大类,包含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助洁、助浴、家政等18大项服务。目前,全区已运营驿站的驻站人员共计143人,链接服务资源36家,设置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助医、安全访视等13个服务项目。

        为重点保障托底、扶助两类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服务,着力改善并提升两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水平,拟出台《东城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补贴实施细则》文件,实现精准施补。确定以500元/月、300元/月的额度标准为托底、扶助保障两类老年人提供支持性服务。遵循“自愿申请、公正公开、定向施补、精准服务”的原则,在现有北京市统一发放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中设立东城资金拨付专户,托底及扶助保障老年人可到户籍所在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经社区初审并公示、街道复审备案后逐级上报至区老龄办。区老龄办审定后,按照老年人类别,按标准划拨至老年人养老助残卡居家照护服务专户中。同时,建立与专户相对应的区级居家照护服务商目录,实现刷卡消费,实时结算,季度清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日间托老、生活起居、餐饮配送等服务。

        三、发挥区级养老指导中心统筹协调作用

        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区社区服务中心东侧楼建设东城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面积 1600平米,具备区域资源整合、养老信息综合平台、养老行业监管指导、养老服务示范等基本功能。在区级指导中心内划分“三平台一基地”,“三平台”即综合信息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实操培训平台,“一基地”即展示体验基地。

        搭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按照“公开招标、政府主导建设、社会力量使用”的原则,建立集养老需求发布、服务派单、服务监督及投诉处理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综合信息平台分为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两个登录端口。外部用户面向社区居民、评估公司、养老机构三类群体,具备信息查找、提出诉求、互动留言等功能;内部用户面向区、街、居三级行政服务机构,分别设置区级指导中心、街道管理中心、社区居委会、社区驿站运营商、各类服务商五个登录端口,横向与卫生、残联、第三方评估机构等相关部门数据互通互联,整合同步,共建共享,建立大数据信息库。与此同时,开发手机APP终端,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属获取信息及服务的便捷性。

        搭建资源整合平台,丰富服务市场供给。鼓励引导成熟的、优质的为老服务商、志愿者服务组织落地东城,着力挖掘培育小、微型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加大指导力度,营造良好市场氛围,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打造东城养老服务品牌。

        搭建实操培训平台,提供一站式综合教育服务。加强政策培训力度,面向街道、社区养老工作人员开展政策文件专项解读研讨会,着力提高工作能力。依托心怡老年公寓,发挥养老机构服务优质、专业引领作用,开展全区养老员、护理员专业护理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壮大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建立展示体验基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优选荟萃全国知名品牌老年用品,拓展服务供给渠道,让全区老年人能够享受优质养老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四、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建立东城区养老服务运营商目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采取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建立东城区养老服务运营商目录,最终确定20家运营商进入区级目录,鼓励引导运营商跨街道、成规模、集约式承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集中优质资源,拓展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居家养老服务。区级养老服务运营商目录的建立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搭建平台,有效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支撑作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北京爱众慈孝落地东城区,通过发动志愿者,开展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年人,形成了志愿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在交道口、东直门、崇外等5个街道的11个社区开展了低龄老年人为社区里失独、孤寡、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打造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互助式养老模式。借助居委会搭建的“协商共治、多元参与”自治平台,以“五民工作法”为抓手,分议题讨论如何开展志愿服务、帮扶托底老年人,吸纳志愿者、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小组讨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在团队开展服务过程中逐步建立规章制度,形成核心团队,吸引志愿者参与,形成志愿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代购物品、陪伴看病、节日节气慰问、精神慰藉等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可持续,有效改善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开展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一是通过区级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开展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今年,老龄办结合业务工作投入55万元围绕老年人照护需求、老年人能力评估、等方面向社会发布需求,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东城区的养老服务,通过项目初筛、专家评审、项目优化等环节,现已确定承接方,并于5月初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二是申报福利彩公益金项目。为了让老人享受专业的优质服务,民政局、老龄办向北京市民政局申报了社工组织开展老年人与养老服务单位需求对接、居家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培训等项目。社工项目解决居家老年人与养老服务单位需求对接,促进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及时、准确、挖掘显现有效回应,提升为老服务质量;通过开展家庭照护培训,提升照护者专业能力,提高失能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

        五、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全覆盖

        东城区成立并不断完善东城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设立有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科,成立了东城区老年康复护理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将隆福医院确定为老年病医院,作为东城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根据医养结合的实际需要成立东城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指导中心(老年医疗需求综合评估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网底的分级诊疗网络逐步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7个,家庭医生团队220个,老年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了为老年服务的医疗体系。二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协议,确保我区所有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一对一全部签约,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充分发挥东城区医疗资源优势,目前已经建成4个医联体并有效运行。同时充分利用鼓楼中医医院中医资源优势,开展中医老年保健特色服务作为补充。

        诚如您提案中所言,今年北京市颁布实施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解决东城区养老工作难点,在东城区实施老年人分类保障,实现养老精准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东城区民政局、老龄办通过试点研究,摸索出了务实有效的方式方法,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为2017年全面推开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老年人对“周边、身边、床边”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东城区养老精准化服务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养老事业的关注,恳请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养老工作。


                                                                                                                                                                                               2017年5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