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第106号 |
关于提高养老院护理员工资待遇的建议 |
原文: 当前,在北京市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护理行业需求旺盛的社会背景下,养老护理员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近日,笔者走访了东城区长青园、东城区天颐养老院等养老院,院方人员均对养老护理员短缺问题反映强烈。目前,老一批护理员慢慢做不动了,“新鲜血液”又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导致“招不来、留不住”,直接影响到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未来养老护理员缺口会越来越大,最终将会影响养老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养老护理员职业的状况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比例逐步加大。根据《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提高到18.2%左右”,而北京的老龄人口比例将会更高。 据统计,在北京养老护理员队伍中,每人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约34%的养老护理员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一个护理员同时管理6-9个自理老人或3-4个不能自理的老人,而护理员的工资普遍在2000元左右,仅达到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相比其他行业性价比很低。例如 :医院里的护工,1对1陪护,每天基础价100元;家政市场上,居家护工(保姆)月工资已达到4000-5000元。在如此高落差收入面前,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显然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少干得好、有经验的护理员,不是被家政公司或医院高薪挖走就是跳槽去做居家护工(保姆),每年养老院护工流失率高达30%以上。 目前,北京市仅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就已达1.5万——1.6万。未来几年,北京每年新增的老人数量都在15万人以上,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将越来越大,甚至将出现断层。 二、养老护理员工工资待遇低的主要原因 1、工作脏累,劳动强度大 各养老机构目前的护理员主要是40岁以上、文化程度偏低的外省女性。每天早晨,护理员上岗后首先要打扫每个房间的卫生、整理床铺,要给每个房间打热水,给那些不能自理的老人清理大小便,还要洗换衣服、洗换床单、给老人泡脚、测血压、量体温,要根据时间安排给老人吃药,还要给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换尿裤。在很多人眼里,养老护理员就是“保姆”。 2、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风险较大 养老院里住着“失能”、“失智”的老人,所谓“失能”就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照顾不周,极易发生事故伤害;而“失智”即智障老人则可能会出现打骂护理员的现象,甚至造成意外伤害。少数老人亲属把他们当做“下人”使唤,不时流露出不屑。事实上,即使老人在家由子女照顾,也很难保证没有一点疏忽。护理员希望自己的辛勤工作能赢得老年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尊重。 3、养老院收费低,提高工资待遇难度大 按理说,养老护理员需求这么大,工作强度又大,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应当顺理成章,但是,因为养老院的性质多是事业单位或民办非赢利企业,属于公益事业,收费定价一直偏低,这与北京养老金水平较低有关。2014年北京市人均月养老金仅3050元,收费高了确实住不起,所以养老院的价格经常几年甚至十年不变, 公办养老院的护理员工资本来就低,而民办养老院护理员的收入也提高不上去。 养老院的运转离不开护理员,解决养老护理员短缺的难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合力。 三、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待遇水平的建议 护理员短缺已成为制约本市、本区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公办示范、民办补助的方式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水平。 (一)参照社会护理人员(居家保姆)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公办公营养老院的护理员工资收入,以带动民办及公办民营养老院护理员工资的上涨。 (二)由财政给予公办民营和民办养老院适当的工资补贴、护工培训费用和财政专项拨款。 (三)加强对护工人员队伍的培训。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定期为养老院护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免费进行护理员资格考试。根据养老护理员的技能资格,如初级护理员、中级护理员、高级护理员和技师等不同级别设置工资指导价,拉开差距,鼓励护理员提高专业护理技能。 (四)免收养老护理员社会保险个人应缴部分,并减免他们的各种税负,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收入。 (五)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公办养老机构采用智能化设备,切实减轻护理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增添智能化养老设施给予配套支持,或在购买有关设施设备时减免相关税收。 (六)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责任心和专业技能的护理服务队伍,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进一步细化,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七)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慈善机构、爱心人士、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及各类养老护理人才,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 |
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高养老院护理员工资待遇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东城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形势日趋明显。截至2015年底,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5.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6.3%。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5.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0.8%。 一、东城区养老机构现状 2014年以来,全区各街道通过原有养老机构完善功能、租赁房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机构转型改造等多种方式建设了养老照料中心,为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平台基础。 截至2017年2月底,东城区共有已运营养老机构及养老照料中心15家,设养老床位1169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家,床位数为401张,占总床位数的34%,床位使用率达到97%;民办养老机构10家,床位数为768张,占总床位数的66%,床位使用率为5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351人,其中,养老护理员205人,1名养老护理员平均要照顾护理3位老年人。 二、多措并举,减轻养老护理员劳动强度,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一)推广智能养老,节约人力资源 根据北京市民政局、财政局、卫计委、残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务对象入住社会福利机构补助实施办法>的通知》(京民福发﹝2016﹞216号)精神,对收住失能老年人和残疾人达到30名或50名以上的福利机构购置康复器材的,按照购置康复器材总额的50%或6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贴。康复器材在养老机构内的推广使用不仅增加了老年人康复服务质量,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强度。 另外,东城区心怡老年公寓、三和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均为所有老年人配备了智能护理床,随时监测老人心率、呼吸及体动情况。通过报警设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增加了对老年人的安全防护,也减轻了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压力。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升职业技能 一是利用北京市福彩资助金引入社会组织资源,培育、发展为老服务组织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与北京市东城区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北京市瑞健国际护理暨瑞典皇家护理学院合作举办老年失能失智症照护培训、养老护理考证培训及养老照料中心护理培训等多个系列的免费培训课程,通过广覆盖、多层面地培训系统提升全区养老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以老年失能失智症照护培训为例,每期三天的培训课程包括失能失智症的进程控制、照护态度与目标、照护策略及方法等,老师和学员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实操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短时间内提升养老护理员的护理技能。 二是利用财政补贴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试,推进养老护理员规范上岗和培训工作。区民政局、人社局紧密联系,每年由本区养老护理员定点培训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 (三)出台运营资助政策,减轻日常运营压力 为进一步落实市区养老政策,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力度,在执行北京市《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办法》(京民福发〔2014〕274号)文件要求的补贴政策的基础上,2015年,我区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对社会力量办及公办民营类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施运营资助工作的通知》,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的实际运行床位,按月给予资助支持。对收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200元予以资助;收住生活自理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100元予以资助。资助资金由区财政负担。与市级运营资助叠加,养老机构及养老照料中心收住一名老年人,每月可获得资助金400至700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教育培训到位 2017年,我区将进一步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升全区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 1、通过“东城区创益汇”平台向社会发布“东城区养老机构院长及养老护理员标准化培训”项目,项目资金总额37.21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实施培训。在课程设计上,不仅注重培养和提升护理员的护理技能,还专门设置了沟通课程,帮助护理员了解老年人心理,具备与服务对象良好沟通的能力,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支持服务,使老人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要。 2、与北京市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利用远程视频传输技术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培训教育和考试鉴定均可在本区培训点完成,免去了养老护理员到外区培训的舟车劳顿之苦。 (二)落实政策要求,逐步提高工资待遇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7〕13号)及北京市民政局、教委、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委《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京民福发〔2016〕527号)的工作要求,北京市相关部门正在针对养老护理员行业薪酬待遇低、晋级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进行调研论证,并计划研究出台完善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发展体系、职业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对养老服务人员给予岗位补助等相关政策。同时认真组织开展护理员岗位技能培训,加强护理员职业道德建设,将养老护理员培训作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内容,大力培养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今年我区在向人大提交的《东城区关于“扶持专业运营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工作情况报告》中提出了护理员薪酬待遇问题。
2017年5月5日 |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