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5号

日期:2017-11-06 14:46    来源:

字号:        

提案第205号
关心老人,应从细节做起—东城区可以先做起

原文: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据媒体报道,北京户籍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户籍人口的20%。如何善待老年人,让老年人能够享受生活,颐养天年。是全社会应该关注、关心的。人生在世,“衣食住行”。对老年人来说,应该再加一个“医”字。客观的说:绝大多数老年人在衣、食、住这三个方面应该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而在行和医这两方面,尚有可用心之处。

        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中,超过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就算是“老人”了。为社会做贡献的阶段结束了,享受生活的阶段开始了。尽管“老人”享受生活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在“全社会应该关注、关心”这一点上,是无可争议的。

        现在,对应当如何养老的讨论,全社会有很多种意见。主要集中在“在哪里养老”的问题上。其实,这有点“小题大做”了。“在哪里养老”,是要由老人自身的条件,结合很多外在的影响因素而决定的。而不是哪一种观点占了上风,就应该按哪一种方式来养老的。因此,我们在讨论如何养老的问题时,是否应当在细节上多下点功夫,是否应当在如何解决老人的不方便之处上多下点功夫呢?比如:

        1、出行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可避免的发生着退化。并且会逐渐的“不良于行”。因此,在出行的细节上,如何给老人以方便,降低老人出行的危险,确保老人出行的安全,这应该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对全社会都有关联的事情。就拿老人出行使用最多的公交车为例:现在的公交车,有几部是规规矩矩靠马路沿停靠,方便乘客上下车的?距地面二十多厘米甚至更高的踏板,让老年人尤其是腿脚不利落的老年人,上下都很困难。再碰上个雨雪天气,最容易使老年人滑倒受伤,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再有,现在的公交车,起步都很猛,刚上车的乘客,还没有稳妥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很容易使老年人受伤的行为。

       2、就医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可避免的发生着退化。常见病,尤其是“老慢病”的发病率高是正常的。如何在就医取药方面给老年人提供方便,在保证用药数量足够的前提下,使之少去医院,少排队;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时间、体力状况安排就医时间,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3、社会保障

        根据现行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优待证》;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有更多优待项目的《优待证》。可是,这样的证件的取得,是要老年人自己去到社区服务中心办理的。还要在提交了相关的资料以后,等待不短的一段时间。这与服务型政府的性质不相符合。

        综上所述,从细节上关注、关心、改善老年人在出行、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方便之处,使之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颐养天年,还是大有可为的。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的基础上,政府应敦促公交企业,对现有的规章规范进行清理。对那些已经不适应变化了出行条件的公交规范,作出修改;对那些有缺失的方面进行补充完善。要尽量使规范贴近实际需求,方便乘客的出行。对那些不是公交一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如社会车辆占据公交站点,使公交车不能靠近停靠之类的社会现象,由政府出面协调交通、城管等部门,拿出治理措施。也可以向各级人大提出立法请求,以立法的形式,使公交优先得以真正落实。东城区作为老城区路面道路相对窄且拥堵,对为公交提供优先服务更为迫切。

       2、对老年人的就医用药,给予切实的保障。由社区医院对辖区内户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作出普查,尤其是对“老慢病”患者,给出用药建议,并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东城区老年人的数量相对其他区的比例相对高,是否可以先行先试。

对“老慢病”患者的用药,不要受到每年年底前开药金额的限制(不要不承认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减少在这个季节里因天气变化,导致的出行困难;以及常见病高发的时期里因频繁进出医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问题。确保老年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健康利益。

        3、以服务的作为,落实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一个社区,不管户籍人口有多少,老年人的数量总归是少数。在现有的户籍制度体系中,区分年龄段是举手之劳即可办到的事情。为什么要老年人前去办这些手续,而不能改变为在即将达到优待年龄的时候,主动上门为老年人服务呢?这应该不是能不能,而是做不做的问题。根子还是观念、作风是否已经转变。东城区对于老年人的统计数据应该是非常详细的,首先从我区做起我认为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总而言之,在细节上,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真正的能够享受生活,颐养天年。似乎更容易让老年人接受。作为服务型政府的东城区在拥有较为完善的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切实可行的为本区的老年人提供出行、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我认为是可行的。将关爱老年人的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细节上,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关心。

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关心老人,应从细节做起—东城区可以先做起”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标志。东城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口老龄化日趋势明显,养老缺口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程度一直位于北京市前列。目前,全区有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5.5万人,占总人口的26.1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0.78%。老龄化程度非常严峻,位列北京市前列。因此,在生活照顾、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工作方面,我们都做了许多尝试与探索,切实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一、丰富居家养老内容,完善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照顾服务体系。依托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对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指导、呼叫服务、文化娱乐、助餐服务、心理慰藉等服务,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营养水平与身体健康。同时,深化便民服务,还拓展了助行、助浴、助医、助洁服务项目,保障了老年人出行安全、居家安全、提升生活便利程度,满足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在助行方面,为区域内无电梯老旧楼房中的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陪伴外出、代取药品、到站接送等服务。引入助餐、助洁、助浴等家政服务、社区便利店等服务企业848家,为老年人提供餐饮、保洁、理发等服务百余项。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就医和转诊的绿色通道,建立巡诊、连续性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建成10个街道级心理健康服务站,20个社区级心理疏导室,182个社区都拥有1名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志愿者作用初步发挥,完善“一对一”服务台帐,建立了邻里互帮、互助的服务机制。

        二是建立安全服务体系。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引导其他有需求的家庭自主进行改造。2016年11月起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一期评估工作,满足弱势群体老年人最基本、最急迫的居家养老需求,主要改造需求集中在地面、墙体、卫生间,各街道共计上报60户改造名单,目前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已完成,家庭改造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2017年适老化累计上报267户改造名单,主要以打造成片区改造为目标,与宜居城市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定规模效益。累计完成安装“一按灵”紧急呼叫器3836部;为有需求的失智老年人配备防走失手环,可提供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运动轨迹、安全区域等服务,对失智老年人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二、以医养结合为重点,探索服务新模式

        老年人患病具有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多、多病共存、并发症多、病情变化迅速、长期失能多等特点。区民政局、区卫计委通力配合,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居家养老融合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制定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具有东城特色的“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总体要求,东城区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明确了以“居家老年人为中心、医养结合为重点、专业机构运营为突破、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进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全覆盖,试点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联合体等方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对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实现突破。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为契机,在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工作中实现突破。为托底保障群体和扶助保障群体提供连续的健康服务。通过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底数清晰,根据老人健康状况,对轻度失能、中重度失能老人开展入户巡诊、医疗、康复、护理、慢病管理、预防保健等各项卫生服务。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根据老人医疗护理需求,通过评估,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失能老人提供更换胃管、导尿管、普通换药和社区用药范围内的肌肉注射等医疗护理服务。对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家庭病床。通过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方便老年人就医。引入社会力量,为失能老人提供送医送药陪诊等助医服务。面向普惠保障群体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分级诊疗,建立服务菜单,提供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三、多措并举,构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国老龄办等24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办发〔2013〕97号)及《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结合区情实际,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近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83亿用于养老服务工作,确保各项优待工作落实到位。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补助1.4亿,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老年人津贴1589万,为95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报销医疗费用375万元。区老龄委各成员单位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构建了多部门联动、多渠道保障的工作格局。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享受免费挂号、600多种药品零差价销售等优待服务。

        认真执行老年人优待政策,为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办理养老助残卡共计4.37万张。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持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原件,一寸白底照片到附近的农商银行网点办理,并可根据需要自主开通银行卡功能。老人能够刷卡免费乘公交、逛公园等。此外,给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也将直接打进老人的养老助残卡中。

        感谢您对老龄工作的关心帮助,希望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东城养老”,今后持续关注老龄问题。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

                                                                                                                                                                                               2017年5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