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18号

日期:2017-11-06 14:25    来源:

字号:        

提案第118号
关于建立以生态福利为先导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议

原文:                

        生态福利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及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建设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需要生态化、社会化的福利内容补充,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功能,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的生态化、社会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建设一个好的居住环境,给市民平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公共利益,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政策从注重经济发展和GDP崇拜转变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福利水平成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以生态福利为先导的供给多样、功能细分的多元化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避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具有实际意义。建议东城区在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面,建立以生态福利为先导的社会福利体系,打造宜居城区,创建“健康东城”。建议:

        一、依托社区,通过社会工作促进生态福利在社会福利建设中发挥作用

        首先,在社区内利用广告屏和社区网站宣传生态福利对居民的重要性,组建社区服务志愿队,或在区域内高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同时加大媒体的宣传和支持力度,营造和谐生态社区环境的氛围。其次,组织联系相关专家学者走进社区,解读生态福利概念,引导居民在发展生态福利中获益。第三,积极发挥社区服务站在提升居民和整个社区的社会意识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发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不断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将生态福利社会化引向深入。

       二、建立生态福利保障金制度

        生态福利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资金就是百姓利益的物质保障,生态福利建设资金应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占据一席之地。立足全区、统筹规划,考量生态福利制度在东城区整体发展中的作用,结合人口数量、资源分布状况等,明确生态福利建设资金在区级财政预算中所占份额。在明晰预算的基础上,确保资金使用的专项性。

        三、扩大公共绿地建设

        公共绿地面积尤其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生态形象的标尺。公共绿地不仅可以提升一个地区的艺术感染力,增强生机和活力,为居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提供赏心悦目的休闲、运动、娱乐场所,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和减轻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卫生条件,实现生态平衡。公共绿地建设绝不仅仅限于“草皮工程”和“公园绿化”,就植物品种而言,除了草皮还应包括鲜花和树木;就绿化场地来说,除了公园,还包括街道绿化带、庭院绿化和广场绿化等;就绿化范围和类别而言,除了主要交通要道绿化,还包括胡同里以及居民院落里的绿化。因此,在扩大绿地面积时,应本着打造“立体绿化网”的思路,细化草地、绿化带、广场绿化等,构筑不同层次的绿化空间。

        四、推进“拆墙透绿”,消除限制公民生态福利的障碍

        “拆墙透绿”是为美化环境,首先针对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将原有围墙拆除,改造成透空栏杆或栅栏式花墙。这样,市民不必进门就能欣赏到风景,既增添了城市的绿化景观,又使公众享受到了生态利益服务,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拆墙透绿”应以街道两侧临街单位为重点,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单位外,均可将封闭式庭院变成开放式园林,把院内的景观展示于民,使绿色景观与城市街景相互融合,让群众共享生态资源,营造风景优美、生态效益突出、开放、园林式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以生态福利为先导的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东城区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惠民、依法治绿”的原则,着力转变绿化美化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着力惠及人民绿色福祉,更加注重发挥绿化美化的多种功能效益。

        “十二五”期间,全区绿地面积增加21.09公顷,达到1092.32公顷;绿化覆盖率增加1.75个百分点,达到32.84%;公园绿地面积增加49.91公顷,达到620.4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增加0.89平方米,达到6.86平方米。共完成屋顶绿化11.19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2个;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街道3个、花园式单位17个、花园式社区23个。

        “十二五”期间,东城区充分利用代征地收缴、棚户区改造、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等契机进行公共绿地建设,新建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角绿地、广渠秋韵绿地、景泰城市休闲公园等多处公园绿地;新建10余处近2万平方米的小微绿地;高标准建成“环二环”城市绿道,形成总长为16.1公里的城市慢行系统;完成东西花市大街、台基厂大街、二环路、平安大街等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对全区70余条街巷胡同进行增绿添彩;完成屋顶绿化建设共11.19万平方米;完成垂直绿化4.6万延长米;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及重大活动期间,摆放立体花坛20余处和进行花卉布置,“十二五”期间共计栽摆时令花卉1500余万株盆。

        为进一步完善生态福利体系建设,我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公共绿地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十三五”时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区将围绕“一个中心”、坚持“三高标准”、采取“五大措施”,即: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工作中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采取规划建绿、立体拓绿、疏解添绿、身边增绿、精细管绿五大措施,不断提高全区绿化美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到2020年,全区计划绿地总量将增加到1100.09公顷,公园绿地增加到628.5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改造提升老旧公园3个;完成屋顶绿化6公顷,垂直绿化1万延长米;创建5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5个花园式社区。

        “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从七个方面加快绿化建设步伐:一是充分利用功能疏解腾退、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后的土地资源,对公共绿地建设进行高标准建设,将完成大通滨河公园、天坛周边绿化恢复等公共绿地建设工程;二是逐块梳理全区代征绿地,完成西革新里回迁区、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北京站地下直径线等代征绿地的回收和建设工作,加大代征绿地产权移交的执行力度,及时进行绿地建设;三是落实东城区“绿荫漫步,文化随行”的绿道体系规划理念,力争完成市、区54公里绿道建设,建成后的绿道将涉及44条城市道路和26条胡同的环境提升,极大改善周边居民的慢行环境;四是继续提升以“九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体系为主道路绿化水平,通过补植更换行道树、改造隔离带绿化形式、增加宿根花卉、增加桥体垂直绿化等方式体现不同道路的景观特色,构建全区林荫网络,形成槐花飘香、绿荫成拱、生趣盎然的道路绿化;五是新增一批小微绿地,依据规划500米服务半径盲区确定重点实施的小微绿地,制定实施台账,推动小微绿地建设有的放矢进行,将小微绿地作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功能的补充,优化全区绿地布局;六是继续推进适宜立体绿化的屋顶及建筑立面的绿化工作,通过多方式、多措施提高城市绿视率。充分运用立交桥外墙、地铁通风设施、道路护栏等实施垂直绿化;七是加大群众身边绿化美化力度,继续开展“乡土植物进社区”和“市花月季进社区”工作。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品质。通过增彩添绿,打造美丽胡同。

        二、加大鼓励和引导单位“拆墙透绿”,让百姓共享生态资源。

        为实现园林绿化生态资源共享,使单位绿色空间向社会和市民开放,我区将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鼓励和引导符合要求、绿量大、景观优美的行政、事业、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等积极参与“拆墙透绿”工作中来。结合我区已经开展的《“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根据道路和空间特点,力争增绿提质和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对街巷进行综合整治和绿化改造提升,呼吁主要街巷沿线的绿化景观优美的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开辟“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空间,确保通过“拆墙透绿”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让百姓共享生态资源。

        三、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我区将继续夯实社区基层基础,不断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开放空间”讨论、社区议事厅会议等参与式工作方法,逐步培育社区成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发动驻地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等社区成员积极参与;邀请专家解读生态福利概念,推广绿色低碳社区生活方式,培育居民绿色生活理念,共同推广生态福利体系建设;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动员作用,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有关生态福利知识的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居民共同维护社区公共绿地,营造社区居民主动追求绿色、普遍重视低碳、自愿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2017年5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