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第51号

日期:2017-11-06 14:20    来源:

字号:        


提案第51号
关于加强东城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原文:               

        目前,东城区老年人口具有三个明显特点:老龄化、高龄化、增长快,老龄化程度位居北京市前列。从数据看,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5.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25%;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3万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数的24.58%,近五年来,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3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6.5%,“十三五”期间,东城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为此,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是我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迫在眉睫。未来,养老市场的庞大突显了人员缺口严重的问题,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亦迫在眉睫。

        今年,东城区重点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建设,计划在各街道开设17家养老服务驿站,三年内增设到60家,以满足孤寡老人的照料需求。据悉,驿站在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六大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可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拓展服务项目。目前,东城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工作正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据运营商反映,养老机构存在养老人员招不进、无人用的普遍现象。运营商为了确保养老机构的运行,只能雇佣从家政服务行业转入的服务人员,他们没有养老护理的专业知识,只能做一些日常的照料。可见,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稀缺,无法拓展服务,有悖于设立养老服务驿站的初衷。从长远看,养老服务驿站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以专业人员队伍为保障,否则将会导致养老产业的裹足不前。培育养老专业人员队伍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做前瞻性、可持续性考虑。

        由此建议,在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养老服务培训班,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可以通过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者开展短期专业技能班的形式,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加强东城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以弥补该行业人员不专、人力不足的现状。

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东城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东城区老年人口呈现老龄化、高龄化、增长快等特点,且老龄化程度位居北京市前列。截止2015年底,东城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25.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18%;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3万人,占60周岁以上人口数的20.78%,近五年来,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3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6.5%,东城区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呈快速发展趋势。人口的老龄化引发了对老年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然而目前东城区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人才资源匾乏,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东城区养老服务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服务项目单一、待遇水平低、人员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要。因此,加快发展和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已成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大力培养专业护理员人才队伍,提升养老护理水平

        采取吸引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机构养老院、社区养老驿站服务人员、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和照护能力。一是利用财政补贴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试,推进养老护理员规范上岗和培训工作。区民政局、人社局紧密联系,每年由本区养老护理员定点培训机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目前,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可已为东城区培养了200余名机构养老护理员,均已在东城区的养老院开展工作。东城区慈爱嘉职业培训学校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驿站合作,解决实训环节,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的联合培养,目前已为东城区培训了近900名居家养老护理员,遍布东城区的各养老驿站、社区。二是“以赛代训”,组织养老护理员参加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2012年及2016年两届大赛我区共组织80余名优秀养老护理员参赛。通过大赛,全区共39名养老护理员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2人取得高级证书,6人取得中级证书,1人取得高级证书,锻炼了护理员队伍,同时展现了我区养老护理员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

        二、打造志愿互助队伍,吸引居民参与养老服务

        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北京爱众慈孝在交道口、东直门落地,通过发动志愿者,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并成立了4个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吸引低龄老年志愿者,开展互助式养老。目前,该组织服务已经拓展至东城区5个街道的11个社区,指导成立了11支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由单个志愿者发展成夫妻志愿者、母女志愿者、婆媳志愿者、姐妹志愿者、姑嫂志愿者、姐弟志愿者,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专业化、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社区老年人通过参加互助式志愿服务身心得到很大改善,据首经贸统计学院调查发现,参加活动一年后的老年人幸福指数提高了57%,慢病控制有效率为80-100%,年人均医药费减少了2618元,有效改善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东城区通过公益创投,大力培育社区志愿互助团队,龙潭街道的幸福夕阳手牵手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创投扶持后,人员由最先的28人扩展至85人,由一个便民小组发展成了7个互助组和5个专职组。目前已建立自治团队章程,明确团队内部岗位和职责任务,根据章程、服务规定,可以自行召开会议、组织活动为社区60名高龄、空巢、独居老年人开展服务。团队现已逐渐脱离社区居委会,成为真正的社区自治组织,为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开展互助志愿服务。

        东直门的老乐会是一支由退休党员为主发动起来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主要为社区高龄空巢老人提供陪聊、代买菜、药,上门理发,对接专业服务资源等服务。志愿者人数由参加公益创投时的26人发展到现在的35人,服务对象由15人增加到27人。团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形成了自己的人员录用与退出机制、激励机制、走访规范和工作汇报与反馈制度,并挖掘内部人才资源,负责团队图文资料撰写和采集,在创投项目运行过程中,老乐会就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运行,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自组织。2016年,老乐会为服务对象开展集体生日会、感恩会、生命相册等活动获得服务对象及其子女、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7年,老乐会又积极对接东直门养老院等社会资源,并参加东直门街道提案大赛,继续开展为老服务。

        三、开展居家照护培训,提高居家照护服务水平

        家庭照护者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培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整体建设,通过对家庭照护者的专业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家庭的养老护理经济压力,又能有效的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政府有限的投入可以产生居家的撬动效应。慈爱嘉在家庭照护培训方面经验丰富,专业性强,2016-2017年,通过政府购买慈爱嘉的专业服务,为托底保障与扶助保障人群的家庭照护者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开展专业技能培训。2016年通过购买慈爱嘉的专业服务,开展了一期居家照护者培训,反响不错。2017年将在全区培训3514名居家照护者,培训内容涵盖老年人家庭护理的基础知识和实操经验,包括老年日常护理,慢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为半自理及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照料,包含移动、清洁、饮食、睡眠、排泄在内的照护操作;为老年人进行辅助医疗和慢病预防教育,使护理员能够辨别老年人常见的患病种类并且能够进行预防和护理,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护理操作;为老年人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老年人恢复和锻炼其残存功能,减轻患病所造成的生活不便,以提高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保存和恢复机体功能;为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提升护理员发现老年人心理变化的能力,并且能够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为其提供恰当心理护理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目前此项目资金已到位,正处于招标阶段,项目将于年度结项。

       四、加强养老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养老管理水平

        加强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驿站、服务商等负责人的养老服务理论和实操培训,培养熟知养老行业法律法规、熟悉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了解养老运营业务流程、懂得养老服务质量控制的领军人物。一是利用北京市福彩资助金引入社会组织资源,培育、发展为老服务组织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与北京市东城区农家女居家养老服务社、北京市瑞健国际护理暨瑞典皇家护理学院合作举办老年失能失智症照护培训、养老护理考证培训及养老照料中心护理培训等多个系列的免费培训课程,通过广覆盖、多层面地培训系统提升全区养老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北京瑞建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养老机构院长及护理员标准化培训项目。通过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标准化工作意识和能力, 自觉地将培训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全面加强东城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机构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目标。三是建立运营商例会制度。重点围绕市、区养老政策,东城区养老总体规划,东城区分类精准供给模式进行培训讲解,提出工作要求,提升运营商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截至目前,以为运营商开展了政策解读等不同主题的培训会,使服务商了解东城区政策,提高服务精准度。

        五、加大宣传引导,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为了积极培育和宣传我区养老服务行业典型,于2016年5月在新华网养老频道及东城区民政局微信公众号两个媒体平台刊登了东城区颐和老年公寓护理员夏春平的先进事迹《老人们的贴心人——颐和老年公寓护理员夏春平》,引导社会关注、关心养老护理员群体,激发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热情,获得了东城区养老机构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5年,全市首次在养老机构范围内推荐推选“北京市孝星”,我区共向北京市推荐推选养老机构“孝星”30名,其中90%以上均为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服务人员。2016年,我区又开展了“孝星”评比活动,经各街道推选,评选出了500名东城区的“孝星”,通过对“孝星”先进典型事迹的大力宣传和弘扬,提高了社会关注度和认知度,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最后,关于在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养老护理服务培训班的情况,北京市东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于2014年转制为东城区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职业技术学校),主要职能是负责区域内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日常管理和督导工作。职建中心目前持有的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中不包含养老护理专业相关资质,且开展养老护理专业培训需要专业教师队伍、实操场地及护理设施设备,中心也并不具备以上条件。

        基于此情况,为了能够满足养老护理员培训的需求,提供更专业、及时、有效的培训,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北京慈爱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场地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短期主题技能培训,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员,以弥补养老人员不足。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培训力量经过认定程序纳入定点培训机构范围,引导这些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对接, 促进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可供选择的养老护理培训专业服务,满足社会与市场需要。

        感谢您对老龄工作的关心帮助,希望您今后继续关注养老问题。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把老年人的事情办好。



                                                                                                                                                                                     2017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