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建设大数据时代智慧东城的建议答复意见

日期:2017-10-26 16:20    来源:

字号:        

 

一、推动网络升级及云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一)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扩大覆盖范围

1. 东城区已实现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率超过85%。截至目前为止,北京移动4G基站建设数量为1251个;北京联通4G基站建设数量为266个;北京电信4G基站建设数量为212个。与此同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宽带光纤化改造,同时对老旧小区进行光纤入户升级改造,解决了平房户上网速度慢、运营商单一无法选择的局面,截至目前为止,共解决了我区约48.81万户居民光纤改造任务,其中北京移动已经完成覆盖户数为14000户;北京联通已经完成施工建设的入户数为464400户;北京电信已经完成覆盖户数约为9700户。

2.当前东城区公益性WLAN建设已经成效显著,在“一轴两带五区”(其中,“一轴”是以旧城中轴线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两带”为王府井商业核心发展带、东二环高端服务业集中发展带;“五区”分别是和平里商务新区、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永外现代商贸区)的建设区域中,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其中楼宇共覆盖2313栋,特色街区共覆盖13个,共搭建AP数量16903个,其中北京移动覆盖665栋、搭建AP数量12893个,北京联通覆盖1648栋、搭建AP数量4010个。东城区歌华共建设AP设备3748个,主要街道的覆盖面积达70%。

(二)搭建东城区政府云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建设和共享。为进一步推动政府部门资源共享与应用,实现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由东城区信息办建设东城区政府云平台。现阶段云平台拥有服务器48台,115T存储空间,骨干链路采用万兆网路,为业务系统的高速通路。云平台基于VMware和方物虚拟化建立,同时配有云操作系统,保证云平台整体的易操作性与监控智能化,目前东城区政府云平台主要对外提供IaaS层级服务,在未来建设中将对外提供PaaS与SaaS层级的服务。目前云平台上共运行175台服务器,近70个业务系统,可为东城区各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

二、建设数据中心及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集中共享及利用

(一)建设东城区数据中心平台。完成数据中心基础硬件部署,以人、地、物、组织、经济五大资源库及相关规范为基础建设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实现基础信息的集中、统一与规范管理,实现资源元数据及资源目录管理。以现有数据资源为基础梳理形成5类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模型设计、数据结构规范设计、服务接口规范设计、元数据规范设计和代码集规范设计。定义了人口信息、地理信息、物件信息、组织信息和经济信息数据规范中涉及到的代码集及其值域范围。建立人口基本模型6类、主题模型16类,地理信息主题模型19类,物件主题模型8类,组织基本模型2类,主题模型19类,经济基本模型3类。同时针对各个模型建立数据结构规范、服务接口规范、元数据规范。

(二)建成多种数据库。一是全区基础数据库、四个专题基础数据库等数据库群。基础数据库:整合4大类,128小类,共计 188万余条数据,约21GB。二是东城区人口和公共资源库。实现人口监测数据、经济指标数据的填报、审核、统计及综合展示;完成各单位人口基础信息的整合与建库工作,建立覆盖东城区人口的,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的东城区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的权威数据。三是建成覆盖全区的多尺度、多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涵盖1:500、1:2000、1:10000基础地形图、0.2米影像图,形成二维网络地图9套、2.5维地图1套、全区三维模型数据、业务图层数据557层、地名地址数据3.4万条、房屋基础信息4万余条、人口信息120余万的空间基础数据库集合,为我区的资源服务与支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推广物联网应用,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在“智慧东城”框架下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工作。一是2012年开展的“电梯运行安全监测管理信息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在区内重要场所和重点单位共2013部电梯部署应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终端等设备。二是依托东城区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中心开展的“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已实现对428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接入。三是以东城区南竹竿社区为试点,建设了公共安全服务与管理物联网应用项目,进行了物联网基础设施的部署安装,网络设施方面,搭建了无线网关;感知设备方面,已在9家餐饮单位后厨安装了燃气探测传感器。而东城区降雨量监测系统建设则每个街道部署1个雨量监测计,实现了对全部17个街道的覆盖。四是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及南锣鼓巷人流量监测应用示范项目,制定区级城市物联网应用标准与规范,建立东城区物联网应用资源库,并以南锣鼓巷为试点,建设公共安全管理领域人流量监测预警系统,以统一的物联网设备管理及数据共享模式为东城区各委办局的业务共享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开展应用系统建设,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升级

(一)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两网融合信息系统建设,整合资源,建立全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基础数据中心,将东城区日常市政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相结合,为东城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缩短数据获取时间,实现统一服务受理(96010)、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监督评价、统一标准规范的“管理五统一”;建设东城区两网融合街道级平台,对接整合城管和社管数据,实现街道级事件处理处理闭环流程;在原有“两网融合”信息平台的架构上,整合区长信箱、12345非紧急救助、政风行风等系统,统一纳入96010为民服务处理平台,实现各类业务分系统流转; 打造网格一体化监督平台, 扩展社区微信公众号建设, 微信公众号覆盖社区数量增至110个,并通过设立“随手拍”、“信息发布”、 “建言献策”功能,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2017年,建设街巷长系统支撑平台,为每一条街巷设置一名街长或巷长,对所负责街巷的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处置权,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管理合理,全面提升街巷环境秩序品质。

(二)人流量监测应用项目。东城区大数据人口动态监测系统采集移动、联通两家运营商的信令数据,初步实现了东城区17个街道和7个重点区域(故宫区域、南锣鼓巷、簋街、望坛危房改造、百荣市场、天坛、永外城)的居住人口总数、工作人口总数、分街道居住人口、工作人口流入流出情况的全面监测。

(三)东城区社区卫生移动医疗云服务。2014年,完成“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移动医疗云服务一期”建设工作,通过医疗物联网设备、移动通信数据和东城区政务云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社区医生进行家庭巡诊时的居民生命体征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上传、数据自动导入居民健康档案库和数据移动查看等等功能,总共提供50套社区医生巡诊箱。社区医生巡诊箱包含:心电监测仪、脂肪测量仪、电子血压计、血氧计和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另外还有无线健康终端接入网关和平板电脑设备。2017年,进行二期建设工作,将升级改造现有的移动医疗云服务平台,新增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业务需求的功能,为220个家医团队建立新增配置150套移动医疗巡诊箱,至少为18000名居民办理移动医疗健康卡。

(四)社区菜市场信息系统。作为服务民生的一项基础工程的东城区菜市场信息监测项目覆盖了东城区15个标准化菜市场,3家超市便利店,为440个商户摊位安装了智能电子秤,辐射至少50个社区,将销售菜价实时传输、汇总、展示,为20万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帮助商户提高销售效率50%,为政府提供了详细精准实时的数据报告。

五、加快视频图像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一)加快视频图像信息发展,促进视频监控系统全面升级。目前,共建成了1个区级图像信息管理平台和23个分平台,图像采集点位3676个,整合社会视频监控资源472个点位共501路监控图像。近年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及证据近万次,直接破获了“东直门爆炸案”等20余起重大刑事案件。在“7.21暴雨”等应急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9.3”阅兵等重大活动的顺利举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预防恐怖袭击、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整合三维数据资源,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三维平台整合全区三维数据资源,共计399018个模型。建筑物模型中,精细模型共计23940个,约占建筑物总数20%,包括北锣鼓巷及王府井地区、故宫、天坛、雍和宫、国子监、长安大戏院、保利剧院、北京站、大型商业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公安分局充分利用东城区三维模型数据,将三维地理信息、分组视频、GPS信息等数据有机融合,建设云侦查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警卫路线视频的全面掌控,确保警卫目标始终处于指挥中心的视野中,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目标位置与监控视频的联动,实现周边图像在中心大屏幕的自动切换。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部署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贯彻落实北京市“宽带北京”战略,引导和协助电信运营商实施全区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升级,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无线东城”建设,促进4G网络全区深度覆盖,率先开展5G业务体验;推动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场所实现免费WIFI深度覆盖。广泛部署物联网,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宣传引导和多方协调,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线路改造和完善基站布局,保障基础网络建设顺利实施。

(二)促进政府大数据应用和发展。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数据库,基于现有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东城统一大数据中心。梳理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和使用方式,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大数据采集整合机制,提升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按照国家和北京市要求,制定东城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目录和路线图,逐步开放教育、医疗、交通、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模式创新,探索政府与社会共同采集共享数据的机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采集、开放和应用数据。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加强大数据在领导决策支持、市场主体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开展雪亮工程。东城区雪亮工程以突出政治中心区区位特点,突出创新示范作用,突出联网共享应用为思路,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以确保中央、首都中心区重点部位安全为核心,以“1657”项目为载体。即:打造1个视频巡控中心,升级“综治视联网平台,视频联网平台、共享平台、整合平台,实战应用平台,运维管理平台”6大平台,覆盖“综治视联网、视频专网、公安信息网、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5大网络,开展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工程,提升立体化防控能力、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升级工程,提升联网共享水平、开展实战应用平台建设工程,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开展视频巡控中心工程、开展综合运维管理平台工程、开展网络及安全保障升级改造工程、开展综治视联网建设工程等7项工程。

(四)加大宣传培训。通过召开信息化工作培训会、座谈会等多种灵活方式,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将信息办现有可用资源予以分享,同时收集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需求,实现集约共享,统筹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