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11号提案的答复意见(B类)

日期:2017-10-19 11:37    来源:

字号:        

 

耿嘉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医养结合中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661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公布:北京市东城区等全国50个市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东城区以此为契机,积极统筹资源,试点先行政策性突破,明确了以居家老年人为中心、医养结合为重点、专业机构运营为突破、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保障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进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联合体全覆盖,试点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联合体等方式,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对接,构建新型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东城区老龄人口基本情况

东城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东部,面积41.84平方公里,全区现有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4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82%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3万人,占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的24.58%。近五年来,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6.5%,平均每年增加1.37万人,全区每天新增老年人38人。

二、东城区医养结合工作基础

2000年区卫生局将隆福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2014年与区民政局共同出台了《全面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的通知》,2015年区卫计委着手搭建东城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设立了老年与妇幼健康服务科,成立了东城区老年康复护理领导小组及专家组。2016年成立东城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指导中心。负责制定东城区老年健康管理、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综合评估及医养融合的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并实施行业评估、人员培训、质控管理、指导检查。为区域内的老年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指导。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的老年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注重老年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为医疗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志愿者、老年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逐步建立老年长期照护专业服务人员队伍。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网底的分级诊疗网络逐步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7个,家庭医生团队220个,老年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了为老年服务的医疗体系。二级医疗机构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协议,确保我区所有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一对一全部签约,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充分发挥东城区医疗资源优势,目前已经建成4个医联体并有效运行。同时充分利用鼓楼中医医院中医资源优势,开展中医老年保健特色服务作为补充。

三、政府引导  统筹推进

东城区制定并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具有东城特色的“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并在朝阳门、建国门、前门、东花市四个街道进行试点。

(一)起草制定相关文件

        区卫计委起草制定《东城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重点任务分解,确定东城区医养结合入户医疗服务流程。

(二)做好试点街道医养结合工作

为了提供切实可行且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医养结合服务,卫计委在四个试点街道,认真组织对托底居家老人进行逐一入户医疗需求调查评估。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老人需求服务特点:

1. 托底保障群体和扶助保障群体需求调查全覆盖

1)在对入户巡诊服务项目的需求调查中,需求占比最大的是测血压,占比54.14%;其次是测血糖和测血氧饱和度,分别占比51.13%45.86%。老人对入户巡诊服务的态度是基本支持的。

2)在中医保健服务的需求调查中,需求占比最高的是拔罐/刮痧、中药泡洗和中医健康咨询,并列第一,44.36%的老人均有此需求;按摩治疗排名第二,占比38.35%;经络检测排名第三,占比32.33%;中医体质辨识排名第四,占比31.58%

3)在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调查中,需求占比最高的是更换胃管,占比18.05%;更换导尿管和肌肉注射(限社区用药范围内)并列第二,均为17.29%;普通换药(非褥疮类)占比最低,为12.78%。老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一般为按需提供。

4)在康复训练的需求调查中,需求占比最高的是记忆力训练,有39.85%的老人有此需求;认知训练排第二,占比33.83%;维持训练和缓老训练并列排第三,占比24.06%;智力训练排第四,占比23.31%。老人在康复训练中,比较关注记忆力、认知、维持等跟自己最为直接相关的项目,或与老年痴呆症直接相关的培训服务,而对康复器具的使用训练和一般的行动训练关注度较低。

5)在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调查中,需求占比最高的是15分钟老年康复期护理指导,有33.83%的老人有此需求;15分钟老人或家属心理安抚占比第二,为30.83%

6)在眼科服务的需求调查中,眼视光(老花眼、低视力)的需求占比最高,占比63.16%;白内障检查占比位列第二,为60.15%;眼底病变检查占比56.39%,位列第三。老人对眼科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眼视光和白内障检查,占比均超过60%

7)在口腔服务的需求调查中,牙周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占比最高,占30.08%;其次为牙齿种植知识的需求,占比24.81%;刷牙方法的需求占比较低,仅占18.05%

8)在陪诊服务的需求调查中,有42.86%的老人有陪诊的需求,占到近一半的比例。

9)在送诊送药服务的需求调查中,有48.87%的老人有送诊送药的需求,约占一半的比例。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调整相关的入户医疗服务菜单。

2.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为基础,确保对普惠保障群体的服务

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内涵。目前,对试点4个街道老人累计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1715份,签约20357人,其中,托底老人133名,目前已经全部进行了家医签约,签约达到100%。纳入老年人高血压精细化管理3297人,老年人糖尿病精细化管理1498人,免费体检7833人,中医体质测评7786人。

(三)全面推进东城区医养结合全覆盖

1.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工作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辖区二级医疗机构与目前运营的12家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建立绿色就诊急救通道,预留病床收治老年疾病患者,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2.做好社区医养结合工作

做好养老照料中心医养对接。建立区属二级医院与养老照料中心对接机制,签订合作协议,指导养老照料中心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目前已完成试点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对接,并能保证街道建一所医疗机构覆盖一所。

做好养老驿站医养对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驿站有效对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自助服务。

3.做好居家养老老人医养结合工作

结合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对口支援的二、三级医院合作,开展预约挂号、化验单直通、双向转诊和绿色就医通道服务,方便老年居民就诊。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转诊等便利服务,对经过医院诊治转回社区的老年人做好跟踪管理。落实“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东城区医养结合特色创新

1.创新老年医疗模式

创新连续性医疗服务模式,依托隆福医院建立老年健康管理、老年急重症诊疗、老年慢病管理、老年综合评估、老年中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个中心”,实现老年人群的连续性医疗服务,并创新开设老年综合症门诊,建立老年眩晕中心。

2.创新多种医养结合模式

隆福医院北苑院区即汇晨养老公寓嵌入医疗服务的一体化模式,二级医院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及住院绿色通道的点对点模式,均得到社会、家庭及老人的认可,将继续推广。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配保健医的常规模式。

3.创新医养结合人文服务

临终关怀是医养结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隆福医院北苑院区和天通院院区均建立了安宁疗护中心,作为老人临终关怀病区。201612月份隆福医院被北京市确定为临终关怀试点单位。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8张病床全部开设为老年病床。

4.创新健康管理模式

依托“智慧东城”信息平台,推行社区卫生“云医疗”服务,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全科医生团队在全科门诊、入户出诊等工作中,实时为居民提供10余项健康指标测量服务,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刷卡即测、健康数据实时上传、异常数据提醒、个人健康档案实时同步、数据随时查看功能。目前为居民办理移动医疗“云服务”卡近2万张,2016年为5797人进行了血压监测、1664人进行了血糖检测、3182人进行了脂肪测量、15349人进行了血氧饱和度监测、3619人进行了心电图检查。

5.丰富家医内涵,推出“佳医东城” 健康服务管理平台

2016年,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以“互联网+家庭医生”为特色的“佳医东城”健康服务管理平台正式推出。为全科医生开通个人专用微信号。居民通过扫描全科医生微信号,绑定自己的家庭医生,通过登陆“佳医东城”平台与医生进行网上签约,获取各种健康知识,享受签约家医团队定制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

6.创新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发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优势,结合东城区老年人对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不断增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1)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组建中医药健康养老联合体。在鼓楼中医医院与安定门养老照料中心、朝阳门养老照料中心(天颐养老院)、花园社区服务站、钟楼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组建成的东城区中医健康养老联合体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慢病防治、养生保健、饮食起居、临床诊疗、康复护理等需求,在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内设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专区,在养老照料中心和驿站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不同类型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截止2016年底共巡诊300余人次,会诊50余人次,转诊30余人次,中医理疗100余人次。

2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探索健康管理模式。通过中医经络测评、体质辨识评估,结合四诊为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制定个性化全方位的中医健康指导方案。2016年鼓楼中医医院与天颐养老院签约,为62位入住老人进行中医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医疗健康评估与指导,同时,根据老人病情需要提供推拿等中医药养老特色服务包服务,共计100余人次。通过“守望e家”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与养老机构信息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实行动态化健康管理。

东城区医养结合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统筹辖区资源,以试点区建设为抓手,发挥中医药在医养结合中独特优势,努力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总体目标。

             

               卫生计生委

            2017518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