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老字号传承人国际论坛和保护传统技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激您对东城区老字号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关心,并提出非常宝贵的建议。东城区的老字号品牌资源,已经成为区域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东城区文化与商业历史的城市名片。对于您提出的建议,东城区政府非常重视,要求区商务委会同区国资委、区文化委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研究,提出答复意见。
一、东城区老字号企业的基本情况
东城区共有老字号企业66家,品牌80个,其中中华老字号品牌24个。80个品牌平均年龄150岁,其中百岁以上老字号品牌48个,占老字号品牌总数的60%,平均年龄217岁。从业态分布来看,商业零售、餐饮类比例较高,约占老字号总数的74%,其中商业零售占老字号总数的46%,餐饮占老字号总数的28%。在商业零售类老字号中,医药行业老字号约占总数的10%,茶业老字号占总数6%。食品加工与服务类老字号占老字号总数的19%,工艺美术类老字号约占总数的7%。非遗技艺众多,东城区现有80个老字号品牌中,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3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占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45%,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项。如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便宜坊焖炉烤鸭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老字号绝技绝艺的体现,同时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提升了东城老字号的品牌价值。
二、东城区在促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实效
近年来,东城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老字号的保护和促进工作,特别是在我区全面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竞争力,提高老字号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区培育特色经济、实施品牌战略、实现自主创新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1.根据商务部《关于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的若干意见》(商改发〔2008〕104号),结合我区实际,2015年5月制定并出台了《北京市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加速发展,有效发挥老字号在东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品牌保护与文化创新。
2.2015年成立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区商务委、国资委、文化委、旅游委、科委、社会办、信息办、财政局、产促局、工商分局、行政服务中心、新闻中心、文促中心、前门大街管委会、王府井建管办等部门组成的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老字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努力形成全区上下研究老字号、关注老字号、服务老字号、宣传老字号的工作氛围。
3.发起成立东城区老字号协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尽可能将区内老字号企业吸纳其中,积极推动老字号企业在规范经营、创新发展、信息沟通、宣传推广、岗位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努力搭建老字号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
4.通过改革改制引入社会资本。对未改制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加快推进改制步伐,对部分已改制企业,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同升和在2013年完成了改制,盛锡福2015年实现了股权重组的深化改革。召开老字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座谈会,听取相关企业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民营社会资本参与区属老字号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5. 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每年安排、落实一定的财政引导资金用于对老字号的发展与保护。对现有的国家、市、区层面的老字号支持资金进行统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资委从2011年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以来,五年来预算安排支出中,用于扶持了四联、大北、珐琅厂、红桥、盛锡福和五洲医药等多家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项目内容涵盖企业业务拓展、厂店设备升级改造、知识产权商标保护等多个方面,共计支出3415万元,占总支出24.5%。区商务委近三年来共指导帮助各老字号企业申报市区财政扶持、项目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支持项目主要用于,东来顺、便宜坊等老字号开新店,同仁堂、红都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建设等方面。
6.积极搭建平台。先后组织老字号赴台湾开展台北、高雄两地的北京特色周活动;北京地坛文化庙会·台北之旅、曼谷之旅系列活动;地坛、龙潭庙会、前门大街历史文化节;“知名品牌进社区”专场活动;连续两次举办王府井品牌节老字号技艺展。引导老字号创新模式,支持东城老字号整体亮相淘宝、京东平台,推广东单菜市场O2O经营模式,利用节庆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鼓励便宜坊集团探索老字号与民营资本联合开店新模式。
7.京津冀协同构筑老字号发展更广阔舞台。深入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与津冀地区企业交流合作,推进老字号品牌率先走入津冀地区,与河北省石家庄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崇礼县、邯郸等地区建立跨地区老字号友好合作机制。多次带队组织老字号企业考察石家庄、正定、承德等地,组织我区老字号企业整体亮相“正博会”。老字号立足津冀拓展,稻香村、金漆镶嵌在河北建立了生产基地,吴裕泰、东来顺等老字号也在天津、河北开设了门店。
8.高度重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确定了三批共计195名东城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33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5人被命名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针对这些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家和北京市分别给予各2万元传承补贴的同时,在东城区人才资助工作中我们也给予大力推荐,前两年已有吴华侠、孙颖等人受到资助,各级非遗保护部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都给予相应的表彰。
三、保护老字号传统技艺,促进老字号可持续发展的下一步工作举措
根据东城区出台的《北京市东城区促进老字号发展实施意见》,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东城区老字号整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提升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为目标,全面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市场运作、深化改革、政策支撑的基本原则,加速推进区内老字号企业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切实使东城老字号充满活力和魅力,成为助推“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的动力源泉。
(一)有效推进传承与创新,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
1.建立老字号的三级认定体系
结合中华老字号和北京老字号的认定标准,研究制定东城老字号的评选认定标准,逐步建立东城老字号——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的三级认定体系。每五年开展一次东城老字号的普查和认定工作,依托“东城智慧商务”信息化平台,建立东城区老字号资源信息库,对全区的老字号品牌建立长效信息动态采集机制,通过长期的数据跟踪与分析为老字号保护和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2.抢救和恢复一批停业、失传的老字号品牌
与北京市老字号研究基地等老字号文化研究机构合作,深入挖掘、抢救性整理一批停业、失传老字号品牌的历史与文化。鼓励老字号的传承人、老字号家族继承人、老字号经营管理集团对部分停业老字号品牌进行恢复。
3.加强老字号的知识产权和商标商号保护
鼓励企业深入研究品牌培育、商标保护等品牌战略规划,积极申报“北京市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有效加强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力打击侵害我区老字号知识产权和商标商号的违法违规行为。
4.鼓励开拓创新,引导老字号企业接轨现代市场
引导老字号企业从企业形象上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支持企业对VI系统、店铺装潢、产品形式与包装等进行改进设计,推进老字号文化表现力创新。
鼓励老字号企业在营销形式、营销渠道、营销手段上开阔视野,发展网络视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营销;通过话题营销、微博营销等现代营销手段,鼓励老字号营销创新。
鼓励老字号企业重新构建能够发挥企业优势、特色突出、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的经营模式,引导其发展电子商务,设立体验化的经营环境与线上线下同步营销的经营方式。鼓励老字号企业与区内、外电商平台有效对接,适时在各种电商平台上建设东城老字号品牌专区。
鼓励老字号企业走进社区,引导商业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等与民生消费契合度高的商业品牌在社区开设连锁店、品牌专柜,将专属化产品、服务送进社区,送达居民家中。
5.加大东城老字号整体品牌形象的宣传
鼓励以企业、文化研究机构为主体出版东城老字号历史文化丛书,促进老字号文化传承与发扬;支持老字号企业积极参加京交会、文博会、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京港洽谈会、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引导老字号品牌走进校园、贴近年轻一代,不断加大与各种媒体的合作宣传力度,切实增强东城老字号的整体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影响力。
(二)加大对传承人与核心技艺的保护,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1.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经营激励机制
优化老字号企业的工资结构和人才晋升机制,逐步实现总体薪酬支出与公司收益挂钩,个人薪酬与岗位、绩效挂钩;改变逐级晋升的干部任命方式,明确管理层岗位职责,通过公开选聘方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职业经理人实行股权激励,对股权的取得、持有以及退出机制进行规范。推进老字号企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技能竞赛制度、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完善高技能人才基本工资、福利、晋升制度进一步强化高技能人才激励作用,最终建立起符合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为老字号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保护老字号企业的核心技艺和文化传承
引导老字号企业坚持诚信经营、品质如一、热情待客的核心价值理念,推动老字号传统文化和技艺在店内、外的活态展示。引导企业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和服务,积极申报区级、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和技能大师认定工作,设立技能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作室,有效推动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保护。
3.积极研究针对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扶持办法
研究制定出台《北京市东城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和文化创新实施意见》和《北京市东城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文化创新发展的扶持奖励措施》等相关文件,探索针对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办法,以加大传承人权益保护。
2017年,我区将按照近期有落实,中期有重点,远期有规划的思路,从“空间扩展、宣传影响、活动促进、品牌建设、传承人扶持奖励”等五个维度促进老字号发展,通过老字号的发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同时深挖老字号文化内涵,更好地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以上就是东城区关于设立老字号传承人国际论坛和保护传统技艺的建议的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并恳请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努力争取东城区老字号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委员会
2017年5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