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作为2021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和2023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剧目的《威廉与我》回归!这部口碑爆棚、收获满满观众的认可的北京市东城原创剧目将于2024年3月26日-3月27日在保利剧院上演。
2021年7月,一部围绕文学巨擘莎士比亚的话剧《威廉与我》在仲夏与观众见面。用一部剧盘尽莎翁的一生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威廉与我》不仅做到了,还收获了观众的极高口碑。《威廉与我》的创作风格以及对莎翁名场面、名台词的高度凝缩融合,也让不少观众联想起英剧《雷曼兄弟三部曲》和《新贵》。
首演至今,《威廉与我》已完成30城近80场的巡演,导演及编剧田晓威也凭此剧摘下“国际戏剧学院奖(编剧奖)最佳编剧奖”“2023上海壹戏剧大赏·年度新锐导演奖”。
全剧由四位演员扮演了三十多个角色,却依旧做到条理清晰、毫不出戏、连贯流畅,让人大呼过瘾。
因此观众们还说: “给我一种旁观高手打麻将的感觉。” 调侃背后,是对于台上四位戏骨的最大褒奖。
但很多人不知道,众多褒奖背后,是编剧、导演田晓威在剧本上整整一年的付出,是一年只做这一件事的那种付出。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2000级的田晓威,刚毕业就写下的《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全国演出超两千场,而后编剧并导演了话剧《李雷和韩梅梅》《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等多部商业戏剧。然而做了近二十年委托创作的田晓威,希望有一部完全忠于自我的戏,或许恰恰是强烈的创作欲和单纯的创作初心,造就了《威廉与我》。
主创阐述
导演田晓威曾在中国艺术报的采访中说过,“剧中讲述的是莎士比亚的故事,却和当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是那个久远年代的传奇,也是今天正在发生的故事,通过观看他的一生其实也是在梳理我们自己的一生。”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观察家。而艺术创作者,恰恰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能将真实和虚构、个体和历史融合在一起。这是艺术从业者仍在坚持的事,话剧名字《威廉与我》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
总制作人汪鹏飞曾坦言,“从我的角度来说,我比较在乎的是参与制作的戏剧有没有当下的意义、有没有可能引发当下观众的共鸣。”艺术作品的共鸣是在唤起每个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400年前威廉·莎士比亚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但现在话剧《威廉与我》全组人都在认真做这件事。在经历疫情的波折后,剧组依旧信心满满地开启全国巡演,因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可能不会被拓印在史册上,但留下的思考和感动,延绵不断。
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它一直一直的演下去。寒暑更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演绎,《威廉与我》这块玉石被打磨得愈发精美,“威廉”在时隔一年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北京的观众再次相见。
如同《威廉与我》剧中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轨迹一样,它将走进更大的剧场,带着更精美的灯光、服装与更纯熟的演技展现在观众面前。
“威尔们”期待和老朋友在剧场里重逢,一起寻找在情节中散落的一个个彩蛋。也更加期待着新朋友们走进剧院,开启属于“威尔”与你的,一段难忘旅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