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北京市教育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社会大课堂教育分论坛上,东城区文物保护和管理中心与府学小学开展的馆校合作活动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馆校合作典型模式优秀案例”。
近年来,为推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促进区属博物馆公共文化供给提质增效,东城区积极推进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融合,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文天祥祠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注册备案的区属博物馆。这里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兵马司土牢所在地,祠堂的堂屋内供奉着文天祥塑像,前院东墙上镌刻着著名的《正气歌》。
今年以来,文天祥祠的管理单位—东城区文物保护和管理中心与府学小学建立了“双馆长制”的馆校合作机制。一方面,“学生馆长”带领学生们参与文天祥祠的建设,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宣传讲解、为文天祥祠设计文创等;另一方面,文天祥祠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场地优势,为学生们提供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开展“志愿讲解员”培训,馆校双方共同举办纪念先烈英雄的朗诵和书画笔会活动,增强学生们对文天祥祠的文化认同。
在馆校合作期间,除了让学生“走进来”,东城区文物保护和管理中心以文天祥祠为起点,引导学生“走出去”,串联周边文物单位,开展了“守护身边的文物”为题的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如,带领学生们参观府学胡同社区周边的段祺瑞执政府、市文物局院落、大兴胡同城隍庙等文物建筑,并由学生们设计了宣传彩页,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下一步,东城区文旅局将发挥区属博物馆的引领作用,鼓励支持博物馆进一步探索“馆校合作”模式,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送进校园,促进文物保护传承和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