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9日下午,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北京市东城区文保协会共同协办,紫金生态-方壶齐物社承办的2023东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活化共创享,历久弥新在东城”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深受群众喜爱的集章打卡、惠及青少年儿童的线下沉浸式剧情研学、青年学子与文物专家学者以“文物活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创共享”为主题的交流大会轮番上场,精彩纷呈。为期九天的活动,以文物古建为骨,以创新形式为媒,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文物古建的文化内涵和多重价值,持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月1日-6月9日,打卡集章活动火热进行。活动选取北京钟鼓楼、永定门、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前门23号院等特色文物点,设置精美活动主题印章,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更多的东城区文物古建筑,品味文化遗产之美。活动一经推出便广受群众喜爱,在自媒体平台快速传播,掀起了一股文物古建打卡的小热潮。
探秘寻宝,穿越古今品钟鼓楼文化
6月3日,16位青少年儿童来到钟鼓楼,化身小侦探,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时间之旅。大家沉浸在神秘玄奇的剧情中,以小组分工、团队协作、AR交互等形式寻找藏有中国人时间秘密的宝物,逐步感受钟鼓楼计时报时的重要作用,体会中国人眼中的“时”。活动使青少年儿童深度感受钟鼓楼的“活”力,共享东城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以创新生动的形式诠释文物价值内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6月9日,充满青春活力的主题活动在鼓楼券洞拉开帷幕。古老的钟鼓楼,迎来了一股蓬勃朝气。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热爱文物的青年大学生和文物领域的专家学者,相聚钟鼓楼“ 文物活化共创享,历久弥新在东城”主题交流大会,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伊始,东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胡国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室主任昌硕分别进行开场致辞,强调了文物活化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对活动提出了寄望,祝愿活动圆满举办。
随后,“东城区文博数字活历地图”闪亮发布。“东城文博数字活历地图”是东城区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生动讲述文物建筑历史故事,促进文物与旅游融合,而启动的重点项目。项目采用H5、二维码、动画、手绘等技术手段和艺术效果生动解读文物历史文化内涵,借助“故宫以东”动漫人物“麒东东”替文物讲述背后故事,聚合展示东城区文物资源,推介文物周边旅游线路和产品。未来,麒东东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近更多的东城文物。
紧接着亮相的钟鼓楼文创衍生品首发仪式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今年2月以来,在东城区文旅局的领导下,钟鼓楼文保所与紫金生态-方壶齐物社开展长期合作,围绕钟鼓楼的历史文化脉络,探索打造一系列“时间+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物活化利用产品。首发仪式上,紫金生态-方壶齐物社执行总裁胡红茎进行了首发文创的整体创意阐释。这是以中国时间概念为主题,传递中国人顺时而为、应时而动的天人合一思想和价值观的中国时间大系列产品体系。体系首发启航的七大系列:钟鼓印象、上映天心、四神来复、十二月神、节气群鼓、十二时辰、天下随时,共计二十四款文创品,一同构建了中国时间文化产品矩阵,精彩讲述了我们古老文明中的时间智慧,是钟鼓楼文物活化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交流环节,围绕“文物活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创共享”的话题,特邀分享嘉宾北京博物馆学会历史与艺术影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欣、清华古迹协会会长陈泽仁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活动现场有20位来自北京各高校文物专业和热爱文物事业的大学生们,踊跃提问互动,就新时代文物活化利用新手段新模式深入讨论交流,现场气氛热烈,火花不断。展现了新时代新青年的文物保护热情和力量,发出了文物青年诚挚的思考之声,推动了文物保护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承发展。
近年来,东城区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走进群众、贴近生活,持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手段新技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展示文物资源活力与价值内涵。未来将继续搭建全社会共创共享的文物保护聚合交流平台,秉承“崇文争先”理念,守正创新,进一步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