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东城区文旅局举办“一年一度文博风采交流会”,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创造美好生活”线下主题沙龙于5月17日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北京博物馆学会、东城区文旅局、区内20余家博物馆代表、旅游企业、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话“融合”,展望未来。
本次沙龙主要从“博物馆公共服务提升”“中小博物馆文创如何‘自成一格’”以及“博物馆与旅游如何高质量融合发展”等多个话题展开。
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东城区开展了“故宫以东 活历范儿——打开博物馆任意门”宣传活动,在全媒体平台分类别推介11家博物馆的特色展览以及探访线路。今年继续发力,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特别策划“一年一度文博风采交流会”活动,一是搭建博物馆业务交流平台。加强同行之间的业务联系,在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交流经验做法,打通合作渠道;二是展示东城区丰富博物馆资源。拍摄制作达人探馆短视频,重点推介特色主题博物馆,让博物馆走近百姓生活;三是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邀请文博领域的专家、文创、旅游行业的意见领袖,共同挖掘博物馆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探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上博物馆代表表示:随着新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博物馆仅仅作为陈列文物、展品的场所,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构建与群众的对话空间、增加互动性是传统博物馆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博物馆应顺势而为,通过多维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将馆内展陈活化起来,构建文化传播窗口。
而文化艺术创作者杨陆录制的短视频正是这一尝试的结果。本次杨陆走访了四个“听上去高冷”,却又宝藏满满的特色主题博物馆,如拥有“西汉函谷关城楼瓦当”和邓小平同志乘坐南巡舰艇的中国海关博物馆、拥有完整记载明代法律制度的珍贵文献《明会典》的中国法院博物馆、讲述粮食故事的首都粮食博物馆,以及会场所在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这四家博物馆只是东城区内博物馆的代表,还有更多有意思的博物馆等待人们去发现和参观。
会上,各专家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的中心,特别是作为文化强区的东城区,更要借助博物馆数量多、品质高的优势进行大力的宣传,用更多更丰富的主题内容来吸引群众,沉浸式的文化传播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本活动受到了区内各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国家博物馆、中国海关博物馆、中国法院博物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首都粮食博物馆、中国邮票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老舍纪念馆、皇城艺术馆、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警察博物馆、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明城墙管理处、木木美术馆、钟鼓楼文保所、王府井古人类博物馆、史家胡同博物馆等20余家博物馆参加了活动。
东城区是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最多、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及现存胡同四合院最集中的地区。目前东城区注册备案博物馆数量37家,每10万人博物馆平均拥有量超5.2家,居全市之首。近年来,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指导下,在各博物馆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在业界专家和媒体的关心帮助下,东城区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全力做好博物馆行业安全以及文明城区检查等工作,积极助力博物馆建设,创新推介博物馆资源,推动博物馆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为文化增辉。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