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武术培训,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提案收悉,经商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高位推动,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学生家庭社区四维联动、社会广泛参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区体育局与区教委不断完善部门沟通协调与合作联动机制,切实为我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减负减压,促进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在各学校的普及和推广,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全面发展型体育后备人才。《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颁布后,将武术等项目纳入北京市中考体育考核项目,进一步凸显了开展青少年武术教学训练对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也为东城区开展武术相关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导。
一、东城区武术项目发展现状
(一)业余训练开展情况
目前,东城区体育运动学校有两名武术项目专职教练员,均为专业运动员出身,具有较高的训练管理水平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东城区体育局下属地坛体育中心现有标准的武术训练场地一块以及辅助场地两块,空间较为开阔,场馆设施较为完善。
武术作为北京市青少年比赛的正式项目,每年由区体育局组织报名参加2次市级比赛(青少年U系列武术冠军赛、青少年武术锦标赛),通过比赛检验体育技能、提升竞技水平,不断发掘、选拔、培养人才,同时向北京市专业队输送优秀的武术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武术套路项目中,东城区代表队获得4金5银3铜,在武术散打项目中,获得4金5银8铜,奖牌数在北京市名列前茅。2022年度向北京市二级班输送优秀武术项目运动员4人。
(二)学校体育发展情况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城区教育系统结合全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大体操、冰雪”六大校园体育项目办公室,旨在通过体教融合,发挥区内骨干专项体育教师作用,整合区域内优质社会资源,统筹规划全区各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竞赛活动、师资培训等,促进各运动项目在东城校园的普及与提高。
二是大力发展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多年来,区体育局配合区教委深入推进落实“双减”工作,立足东城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育人模式。在区教委与区体育局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建立了8所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其中市级6所,为北京市第五中学、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光明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三小学;区级2所,为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我区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设相应的武术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武术知识与技能,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立身正直、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切实提高了全区青少年对武术项目的兴趣和素养。
三是广泛开展青少年武术赛事活动。与区教委共同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专项工作机制,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注册、统一办赛。截至2019年,我区连续13年开展区级中小学生武术比赛。自2020年起,区教委、区体育局、区民族宗教办联合举办阳光体育中小学生民族传统体育节——武术比赛,每年有十多所中小学近300名学生参赛。该项赛事的成功举办,旨在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强健、育人功能,激发青少年的体育热情和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的普及和提高。
四是深入开展武术教研活动。落实《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成立区级中学武术教研室,组织中学武术骨干教师下到各学校,实地指导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武术技能。加强初中体育教师以及中学青年教师的武术项目培训。并结合下校实地观摩课程,在“东体能”公众号上持续发布武术项目的指导视频,帮助师生更好地了解武术,练习武术。鼓励有条件的小学,尤其是有武术专业师资的学校,因校制宜,先行先试,有序推进中小衔接。
(三)社会培训机构运营现状
东城区现有武术项目俱乐部近10家,这些俱乐部受限于东城区地域狭小、体育场地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存在发展不够充分、运动场所难以达到专业比赛的场地要求等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东城区体育局督促武术俱乐部大力开展各项活动,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俱乐部充分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多种渠道,让青少年充分参与到体育俱乐部活动中。我区多所学校体育俱乐部和体育教研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规划,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按时保质抓成效,为增强青少年体质,丰富课余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区体育局将结合提案建议,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与区教委密切配合,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完善体制机制,成立运动协会
充分发掘、统筹东城区武术项目的师资力量和社会资源,成立东城区武术运动协会。加大对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实现对各武术俱乐部的统一管理,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以达到宣传、展示、推广武术专业知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并从中选拔、培养出优秀的武术体育人才。
(二)增强师资力量,提升专业素质
一是加大对武术教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根据北京市现有的人才引进政策,最大限度的为吸引武术专业人才扎根东城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加大对武术教练员、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北京市训练基地、区属业余体校、项目协会等优质资源,积极承接、承办针对中考武术师资培训、考核、定级的标准测试,形成武术项目体教融合的新范式。
二是强化武术教练员队伍梯队建设。紧紧围绕抓训练质量、抓绩效评估、重技能培训等方面,不断提高武术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努力促进武术教练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合理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和职称结构的高层次化,力争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青年武术项目带头人。
(三)深化体教融合,重视人才培养
与区教委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联动机制,积极推进武术项目在全区中小学校园的普及、推广,充分发挥武术传统校的优势,在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业余训练、举办赛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选派专业教练员定期到各传统校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现场实地培训,并选拔出适合武术运动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社会资源,让更多社会组织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以业余体校为主体、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俱乐部为依托、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
(四)加大推广力度,弘扬武术精神
区体育局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体育运动专业社会团体建设,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不断提升群众对武术运动的喜爱度和参与度。通过举办、承办各类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带动各类人群积极参与到武术运动中来,扩大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充分挖掘武术积极的运动属性和文化属性,为东城区青少年武术训练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城区武术文化的宣传推广助力。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 2023年6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