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日期:2025-06-25 09:45    来源:东城区审计局

字号:        

——2025619日在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东城区审计局局长刘立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东城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一、审计工作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北京市审计条例》和《北京市东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的规定,区审计局对2024年度东城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市委、区委审委会各项工作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职责使命,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中心,紧紧围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改善民生等党和国家重点工作,谋划和开展审计监督,在创新做好六字文章、改革强化六力提升方面见真章、出实效。

二是全面覆盖,突出重点。正确把握审计全覆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不断延展审计监督的广度、精度和深度。在广度上加大对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重大风险的审计力度,着力扫除监督盲区和空白,在精度上牢牢把握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推动点线面全面监督,在深度上坚持深入到最后一公里,沿着部门权责、资金流向、问题本源进行挖潜,切实实现审计监督形式与内容、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

三是高效监督,提升效能。深入贯彻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求,突出高效审计监督,全面强化审计资源的整合与统筹,进一步深化研究型审计,以促进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提质增效为目标,把揭示问题和提出建议作为课题来研究,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推进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审计效能。

二、东城区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2024年东城区能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守角色定位,弘扬使命价值,奋力攻坚克难,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方面,充分利用8个产业组团,加快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的布局,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在推进民生保障和优化治理方面,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着力把资金和资源用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上面,进一步加快市区重点项目,促进居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总体来看,各部门能够严格执行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要求,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有序,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较好。

(一)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1.三本预算统筹运行方面

2024年,区财政局能够做好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方面,用于平衡预算的财力为3,778,518万元,安排使用3,364,176万元,结转下年414,34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50,018万元,为预算的92.6%,同比下降2.7%;支出完成2,603,51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8.5%,同比降低10.9%。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用于平衡预算的财力为388,993万元,安排使用303,537万元,结转下年85,45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9,31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7.6%;支出完成123,10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58.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用于平衡预算的财力为14,283万元,安排使用8,114万元,结转下年6,169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1,52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07.1%;支出完成5,92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96.6%。审计结果表明,区财政局能够坚持量力而行,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盘活统筹,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24年优抚对象补助、公益性就业、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生活垃圾以奖代补4项经费,区级资金和上级资金共同保障,年底统筹平衡时,剩余指标未在一体化系统中核减,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加强。

二是项目预算执行监管有待加强。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大院)内厕改造项目20247月已完成竣工验收和结算审核,审定金额小于原预算金额,相关结余资金截至审计时未能及时进行统筹。另外,区教委燃油锅炉改造工程项目2024年底已完成5座竣工决算批复,批复待支付金额小于原预算金额,相关结余资金截至审计时未能及时进行统筹。项目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2.落实财政体制改革和重要财政政策方面

2024年,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区财政局能够及时安排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城市更新改造等民生项目。在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方面,区财政局能够夯实绩效管理基础体系,开展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绩效评价,完善民生等领域支出定额标准,为科学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在落实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区财政局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抓手,实现预算管理及各项业务有效衔接,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审计结果表明,区财政局能够积极推动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及市、区各项政策和管理要求,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两新”领域中的个别政策执行不严格。经对餐饮油烟废气高效净化装置更新、促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消费等“两新”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资金存在主管部门审核申报资料不到位,对个别提交发票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人仍发放补贴的问题。

二是落实全面绩效管理要求不严格。经对10家单位公车油卡、ETC卡余额进行审计抽查,有4家单位加油卡余额可以覆盖支出5年以上,年初公车运行维护费预算全额安排;2家单位ETC2024年底余额可以覆盖6年使用。区财政局应进一步挖掘公车油卡、ETC卡余额等资金的绩效管理。

三是租用办公设备问题逐步显现,管理有待跟进。审计抽查中有7家单位存在长期租用、以租代买办公设备,弥补日常工作不足的情况。其中6家单位在已达配置数量标准的情况下租用,3家单位一次性支付租用金额已达到或超出租赁设备本身的市场价格。目前租用办公设备涉及政府采购、数量价值标准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显现,区财政局应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四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不足。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共4个资本性支出项目,其中3个为对国有企业直接增加资本金,缺乏可量化考核的绩效指标,另外1个项目未实现进度目标,区财政局应强化资本性支出项目绩效管理。

五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审计时存在预算单位尚未实现全部在一体化系统上进行单位会计核算;项目申报程序和要素、基础信息、绩效指标不完整,部分编外人员信息未纳入一体化系统管理等问题。

3.政府债务管理方面

2024年,区财政局能够做好政府债务管理和安排使用,当年新增政府债务180,700万元,主要用于直管公房简易楼腾退、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方面。当年偿还政府债务本息57,379万元,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1,574,997万元。审计结果表明,政府债券发行和偿还符合相关要求,债券资金已安排到相关项目并使用,政府债务余额未超过北京市下达的当年政府债务限额。根据截至2024年末的政府债券到期时间计算,专项债券余额606,500万元,将在20252027年进行偿还,应加快推进相关项目进度,有效防范化解偿债风险。

)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以推动部门重大政策落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质量,发挥资金资产使用效益,促进预算管理和决算规范化为目标,重点对区应急局等8个部门,以及区卫生健康委、区城管委、区教委、区民政局所属5个基层单位进行了现场审计,并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关注了部门预算管理和决算草案编制、财政体制改革和重要政策落实、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各预算单位能够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持续加强预算管理,有效推动各领域政策落实,积极推进重点工作任务,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1.预算管理和决算草案编制方面

一是预算编制制度执行不到位,3家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6个项目未编政府购买服务预算;4家单位基础数据不准确,多申报运行类项目预算260.79万元;6家单位预算编制不精细,存在预算编制固化、雷同、未设置必要的绩效考核指标等问题。二是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强,6家单位超范围支出,且过程中未履行预算调剂程序,涉及问题金额256.56万元。三是2家单位部门决算草案编制不准确,涉及问题金额1,005万元。

2.财政体制改革和重要政策落实方面

一是行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涉及医疗、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5家单位,存在垃圾清运未实现精细化管理等问题。二是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5家单位未及时将非税收入和无需使用的结余资金上缴财政,事业基金未加强预算统筹;5家单位绩效意识不强,项目推进缓慢、资金使用低效,涉及问题金额506.63万元;3家单位成本管控不严。三是对政府购买服务和工程监管不力,2家单位存在第三方服务和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3.部门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方面

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7家单位存在未按要求建立预算管理等制度、内控制度规定与区级制度不符等问题。二是内控执行效果不好,11家单位大额资金支出应上会未上会、个别决策程序后置、内部比选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凸显。三是财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4家单位存在会计核算错误、公务卡使用不规范,以及会计账簿缺失等问题。四是合同签订、执行不严格,6家单位存在合同要素不全、先接受服务后签订合同等问题,风险意识不强。

(三)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和市区重点项目审计情况

经对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朝阜路(东城段)区域环境整治提升等市区重点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表明,东城区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保证市区重点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存在项目施工进度未达到计划工期安排、工程现场管理及统筹协调工作薄弱等问题。二是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改扩建工程项目存在造价控制不严格、设计调整缺失决策程序等问题。三是朝阜路(东城段)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存在前期筹划不够细致、参建单位职责履行不到位、政府采购工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四是朝阳门南北小街区域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存在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施工质量与后期管养有待提升等问题。

(四)民生项目审计情况

经对东城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运行、东城区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情况,以及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建等民生有关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东城区能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东城区残疾人温馨家园运行中存在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特定区域温馨家园资源有待进一步优化整合等问题。二是东城区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中存在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三是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异地迁建项目中存在施工程序履行不规范、个别合同签订不及时等问题。

(五)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2024年,区审计局对企业国有资产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并在各项审计中持续关注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资产3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各相关单位能够加强管理,有效使用和利用资产,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1.企业国有资产方面

一是区属国有企业竞争力有待增强,尚不完全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二是个别区属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资产结构匹配度不高,不能充分彰显企业的主责主业。三是房产管理有待加强,存在部分出租房产租金水平较低、现行租期制度中未对承租业态进一步划分等问题。四是部分国有企业债权重视程度不够,存在损失风险等问题。

2.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一是资产购置不经济,存在新购资产闲置的情况。二是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存在未按要求盘点、记账,未及时核实清理应收应付账款等问题,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实物资产存在损失风险。三是房产公车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公车使用台账关键信息缺失,个别单位房产出租合同到期后未能及时解决后续事宜。

3.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方面

一是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单位林长制、河长制未及时根据实际变化进行调整,个别单位照搬区级方案导致无法有效执行。二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由单位自身负责,以及委托第三方负责的自然资源资产管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未达到管护要求。三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在大气污染精细化治理、绿化等工作中存在工作规范性有待加强,资产、合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六)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聚焦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2024年区审计局重点对北京佳源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区属国有企业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2家企业能够切实履行国有企业职能,有力推进企业发展战略,有效管控经营风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稳步提升,但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中缺少重要经济决策事项程序的规定,部分制度与实际脱节有待完善。二是企业管理不严,存在部分内控未有效执行,对下属企业监管力度不够,董事会设置的个别专业委员会未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三是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企业存在核算错误,债权债务未及时对账、清理等问题。

三、审计查出问题初步整改情况

东城区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层层部署推进整改,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区委审计委员会对抓好审计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一体推进问题整改和行业治理,发挥审计监督效能;区领导多次就问题整改进行批示,要求及时完善管理、落实整改要求;审计部门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加强指导和检查,立足研究审计,推动审计成果运用,着力实现审计一点、整改一类、规范一片;各单位和主管部门能够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自觉把审计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本次审计提出的问题73%为立行立改类,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改,分阶段和持续整改类问题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当中,区审计局将持续跟踪,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下一步,区政府将积极配合人大监督工作,按照《北京市东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四、审计建议

(一)立足政策落实,全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持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挖潜用好各类资金,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切实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振和促进消费、推动和加快城市更新等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发展战略与预算管理形成有机融合;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财政运行分析,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化解财政风险,全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细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牢固树立零基预算理念,增强预算刚性约束,深化全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做好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的挂钩,从源头压缩无效、低效支出,充分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预算统筹能力,继续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严格控制各项支出成本,推动形成科学规范的支出标准,坚决把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工作要求。

(三)夯实整改责任,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

切实把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压牢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以及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持续做好审计整改跟踪督促检查,确保整改任务落实到位;同时强化审计成果应用,做好举一反三,促进完善制度,推动深化改革,实现标本兼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下一步审计工作将自觉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加大对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落实和经济风险的审计监督力度,聚焦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切实将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在新时代首都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审计监督的独特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