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08-15 10:56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字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近年来,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聚焦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以服务经营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为目标,加速“崇文争先”,落实“六字文章”,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1-7月,服务东城新设经营主体3178户,同比增长9.62%,是城六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区,同比增长率排全市第4位。

  营造高效集成的准入环境 服务主体“生得下”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工作理念,充分发挥一线部门作用,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办理建议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指南,有效提升营商环境“体感温度”。

  持续推进“一天全办好”一站式集成开办服务,服务更多经营主体同步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开户和社保用工登记等,进一步提升准入服务集成效率。今年来,共服务新设经营主体3178户,其中企业2618户,个体工商户560户。以“即时办”“优化办”“就近办”为原则,将部分食品领域行政许可事项调整至市场所办理,服务经营主体便捷办理。组合式政策清单服务经营主体“准入即准营”,实现“证照联办”“一照多址”“一业一证”“连锁企业集中办理”等举措在经营主体新设、变更、注销全生命周期的叠加办理,持续释放1+1>2的改革效能。(登记注册科)

  营造宽严相济的法治环境 服务主体“长得大”

  转变工作理念,寓监管于服务,率先探索推进非现场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落实“首违不罚”等创新举措,打造包容审慎政策体系和宽严相济的法治环境,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全面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积极推广非现场监管方式,打造“有事相帮、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一体化监管新格局。组织区市场监管局在内的12个部门在日常监管执法中开展非现场监管,涵盖近60个行业领域。(企业信用科)积极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争议妥善解决。深入贯彻落实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不断提升执法服务水平。(法制科)提高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便利度,对因未年报、通过地址无法联系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企业,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进一步压缩信用修复办理时限,对符合经营异常名录移出条件的市场主体,将移出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助力市场主体重塑良好信用。(市场监管一科)东城区企业成立后第三年当年存活率90.5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此后存活率逐年稳步提升。

  营造公平有活力的发展环境 服务主体“活得好”

  将“促发展”作为工作主线紧抓不放,全面梳理整合市场监管职能清单,推出“助企护航”十五条服务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聚焦东城区8个产业组团和“四巷”建设,引导新质生产力企业向主导产业集群聚集。升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涵盖27项服务事项、77个服务内容的东城区“助企护航·质享东城”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职权“一张清单”全覆盖,为企业提供“点菜”式服务。(质量发展科)创新培育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等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体现区域特性的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标准化科)搭建“政企有互动、需求全覆盖,行业能互补”的知识产权助企服务平台——东城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为创新主体提供商标、专利等全类型的,贯穿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全环节的知识产权服务,实现对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的全覆盖。(知识产权科)1-7月,东城区新设第三产业主体3148户,同比上升10.07%。新增被风投企业7户,居全市第4位,东城区在推动新兴业态和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推进生成新质生产力上潜力无限。

  接下来,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将围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坚持“首善标准”“崇文争先”,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完善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