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教委2019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日期:2020-08-07 19:44    来源:

字号:        

 

规范管理 资助育人

——东城区2019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针对资助主体多样化、资助政策精准化、资助范围广泛性的特点,严格规范执行各项资助政策,使规范管理、资助育人等工作落实到位。

一、重视组织领导,加强资助机制建设

我区成立了捐资助学服务中心,并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区教委主任担任我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教委分管财务工作副主任主管此项工作。资助工作小组成员有区教委中学、小学、学前、职业教育等相关科室,以及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联合组成,各部门均设专人负责制。

区教委将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每年通过主任办公会传达学生资助工作精神,督查落实资助政策工作进度,召开资助工作专题会议,对阶段工作或重点工作进行交流、沟通与部署。

二、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资助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学生资助体系,强化组织实施,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了我区教育系统资助工作从预算开始到审核、汇总的归口管理,并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和流程。健全我区学生资助档案,完成各学年度对贫困学生的认定和评审工作。

(一)认真审核受助学生材料,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全区各校均按照资助政策宣传-学生申报-校级审核-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认定-区教委财务科拨款的流程,顺利完成每学年度各教育阶段受助学生的认定和评审工作。在受助学生资料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归纳、总结、记录,根据问题进行整改,提出明确要求,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做到资料审核的严谨规范。遇到家长低保证明材料处于民政部门审核阶段,不能及时提供给学校等情况时,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本着为困难家庭着想,以证明材料有效期为准,及时为符合受助条件的困难家庭进行补报。确保全区符合政策学生全覆盖、学生材料全合格、资助金额及时、足额发放,做到数据统计动态准确。使资助工作做到精细化、具体化、规范化。

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开展贷款政策宣传和需求摸底工作,认真核查受理材料,做好受资助学生的资格认定,协助受助家庭及时完成助学贷款申请。20187月,一名考上“天津民航大学”的学生在我区办理了助学贷款,在办理过程中由于其父亲曾经涉及到一项不良贷款记录的案件,虽然胜诉,但银行方面并没有消除不良记录,导致在助学贷款审批过程中出现问题,经过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与北京银行、家长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妥善解决,目前该生已顺利获得助学贷款资格。一直以来我捐资助学服务中心始终关注该生助学贷款发放情况,坚持每学年与北京银行联系,在听取北京银行贷款反馈意见后与贷款家庭进行核实确认,确保该生不因个人原因导致停贷等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平台系统维护,确保资助数据质量

全面推进我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对我区各校资助工作人员信息系统应用的培训,通过电话、网络、实操训练等形式进行平台系统使用指导,解决了我区各校资助工作人员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和北京市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信息、数据填报时遇到的实际困难,使我区各校资助工作人员全面掌握了各教育阶段平台的使用方法。

随着我区各教育阶段不断的改革深入,资助工作已逐渐形成学区、资源带的管理模式。学区内各校之间相互配合,为使填报率和使用率核算更加精准,经过核实将取消建制的学校、新增学校,上报到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申请撤销该校账号或者添加新增学校账号,做到了学生资助数据填报的及时、完整、准确,保证了学生资助数据质量。通过资助系统的问题排查,加强了对平台系统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三)加强过程监督、强化精细管理

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与区教委各业务科室相互协作,每学年不定期采用学校数据上报、现场到校检查等形式完成不同教育阶段各项资助工作的抽查。由于资助工作业务流程长,覆盖范围广,容易造成中间环节简化或者信息删减,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从各项资助的经费拨付及执行情况入手,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和检查,发现不规范问题及时指出,并针对个别学校内部管理流程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晰进行现场指导。同时针对问题学校提出整改要求,切实做到自查自纠。

201910月北京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领导到我资助中心进行现场督导,不仅对档案材料、资金发放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还随机抽取困难家庭信息,现场与我区受助学生家长电话交流,全面了解到我区资助工作的具体情况后受到领导的好评。

三、强化资助育人工作,立德树人

我捐资助学服务中心努力营造资助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强化资助育人理念。

(一)开展资助育人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各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与区教委各业务科室共同加强对品学兼优学生的表彰奖励工作,有效促进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

每年5月份,区教委小教科都会开展东城区“阳光少年”表彰奖励活动,为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提供支持,激励他们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结合“六一”儿童节活动,对品学兼优的残疾学生、低保家庭等困难家庭子女予以表彰奖励。

每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区教委中教科都会开展东城区“五四”表彰评选活动。2018年“五四”表彰活动中北京宏志中学高二年级李丹莹同学家庭贫困,品学兼优,被评为“感动东城学子”。李丹莹同学在照顾好身患癌症母亲的同时,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二)感恩资助,责任育人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 “周岩松”同学是一名外地学生,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每年享受3800元的助学金,就是这份助学金使得这名同学能够顺利的完成自己的学业,可见资助工作对于贫困家庭是多么的重要。

史家分校小学开展的“小水滴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张奥佳”“马怡博”两位低保家庭的孩子,一直以来受到学校领导老师们的特别关注。在一次走进海运仓社区参与社区劳动-“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的公益活动中表现的积极主动,拾捡垃圾劲头十足。他们用夹子仔细地捡起地上的烟头、废纸、塑料瓶等各种垃圾,小心翼翼放地放进塑料袋里,塑料袋变得鼓鼓的,脸上洋溢着劳动的欢笑。“马怡博”说:“我觉得能够为周围的人服务,心里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似的”。

我区特教学校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策略,让残疾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在一次国家奖学金的评选中,烹饪班的小杜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热情,每一项奖学金都详细询问了多少钱,没有评上后表现的心事重重。细心的班主任与小杜进行了沟通,原来资助卡在他手里,他把残联每月下发的补助金花了个精光,本打算用奖学金把钱补上,可是未能如愿。小杜的妈妈有严重的精神问题,不能自理,爸爸为了照顾妈妈只能上夜班,对他关心很少。班主任了解情况后,为他制定了问题行为训练并进行思想教育。如今的小杜已经改掉了乱花钱的坏习惯,假期里还主动外出打工挣钱,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补贴家用,学会了如何感恩父母、孝顺父母。终于靠实力评上了政府奖学金。

我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还不定期开展对我区学校残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访慰问活动,并带去同学们喜欢的经典名著故事书、低幼绘本及各种文具。暖心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学校、家庭之间资助工作的良性互动,营造资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构建资助育人的良好局面。

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规范资助管理,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新模式,积累典型经验,让受助家庭享受到各种资助项目的同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北京市东城区捐资助学服务中心

                                      20207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