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北二环小街桥桥下空间完成整治提升

日期:2025-01-09 15:25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字号:        

    桥下空间1既是交通功能汇集之地,又是路网环境的重要节点,并具备交通便利、社会知晓度高等优势,是城市中重要的潜在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空间利用品质不高、基础设施陈旧、慢行系统不佳等问题。对此,东城区详细梳理区内二环路沿线的92桥梁、共183、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桥下空间现状和问题遵循“功能优化、交通优先、兼顾停驻、环境提升”的原则,依据《北京市桥下空间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牵头组织专业力量,精心编制桥下空间使用布局方案同时,根据桥下空间的功能定位、管理建设标准、现有设施状况和资金需求等因素,对全区桥下空间实施分类改造并主要划分为“整治”和“提升”两大类进而因地制宜,采取一桥一策的治理方式。目前东城区的7处“整治类”42处“提升类”5桥下空间已启动治理,包括整理飞线、平整地面、优化设施、更新功能等。

东城区采取“优化布局、功能提升、美化环境”三项举措对小街桥6桥下空间进行提升改造一是优化桥下空间布局将桥下包括值班室在内的14间临时用房全部拆除,腾退了200余平方米场地。同时调整了东西两处桥下调头通道,在保障车辆通行前提下,将原有的调头位置分别向桥区两端平移,东侧通道向东平移8米,西侧通道向西平移14米,使原本被调头通道分隔为4块的桥下空间合并成2块,为扩充停车位提供了有利条件,最终共施划了109个停车位,其中还增加了4个无障碍车位。桥下空间还重新铺设了地面4110平方米,并采用南北双面排水坡、增设排水口等措施提高桥下排水能力。

二是提升桥下交通导行功能。在停车场内,为保障行人在车场内的通行安全,在停车位前方施划1米左右的彩铺慢行通道。同时升级智慧停车系统和智能道闸、增设ETC无感支付系统,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智慧化管理。另外更新LED照明灯具16具、增设2处应急出口,规范设置调头、限高、禁行、反光条、凸面镜、礼让行人等交通标志标识。场内还增设2处微型消防设施,增配了灭火器等设备。在停车场出入口外的调头通道,施划了人行横道,并连通过街区域,保障行人通行安全。

三是美化桥区环境将原本破旧、不美观的白色护栏替换为高低错落的灰色花箱,并梳理线缆1310米、美化了1台电力设备。在保证桥下空间安全、通透的前提下,积极利用空间“见缝插绿”,美化桥区环境。

目前,小街桥桥下空间焕新亮相广渠门桥、光明桥桥下空间经整治恢复社会通行。下一步东城区将陆续完成区内二环路沿线其余桥梁的桥下空间整治提升,全方位打造靓丽的“花园桥区”和城市的“金角银边”。



1 桥下空间通常指的是桥梁结构下方的空间,具体是指桥梁垂直投影范围内的空间以及桥梁规划红线内的陆域用地。这些空间包括桥梁底部至地面的空间,以及桥梁结构周围的地面区域。

2 9座桥梁:钟楼北桥,雍和宫桥,小街桥,通惠河北路匝道桥,广渠门桥,玉蜓桥,景泰桥,东便门桥,光明桥。

3 18处桥下空间:钟楼北桥5处、雍和宫桥2处、小街桥4处、通惠河北路匝道桥1处、广渠门桥1处、玉蜓桥1处、景泰桥2处、东便门桥1处、光明桥1处。一座桥梁有多处桥下空间的情况主要是被通行道路所分隔。

4 分别为钟楼北桥、雍和宫桥、光明桥、玉蜓桥、景泰桥、东便门桥、广渠门桥。

5 分别为小街桥、通惠河北路匝道桥。

6 小街桥位于北京东城区北二环东侧,是东直门北小街(南北向)和安定门东大街(东西向)交汇处的一座直通立交桥。该桥建成于1992年,是一座分离式立交桥,桥梁长247米,最大跨度26.9米。桥下被十字路口及调头车道划分为四部分,总面积3465平方米,主要承担交通及停车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