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首倡分区停放、多元共治,共享单车停车基本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日期:2024-09-26 15:45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字号: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带来了乱停乱放、供需失衡等管理难题。2024年以来,东城区通过数据分析、规划布局,在原有停放位基础上增加了3000余处停放区,将共享单车的车辆与车位比例由1:1提升至1:1.3。此外还组织协调文明引导员、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轨道交通站等停放乱点治理。目前,东城区已实现了共享单车供需调节的动态平衡。

第一,分区停放,扩展空间,车位比由11涨至1:1.3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居住区、轨道交通及商务办公楼宇、文化旅游场所密集,交通流量大,共享单车需求量高。针对早晚高峰和节假日期间,景区、商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热点区域共享单车使用频次上升所带来的车辆无序停放、扎堆淤积、占道拥堵等问题,东城区城管委深入调研,结合“接诉即办”案件,梳理全区问题高发区域和高发时段,开展非机动车停放供需调查,包括早、晚高峰非机动车停放数量、非机动车停放区和共享单车“入栏结算”设施建设情况,不断优化非机动车停车布局。在有限空间内挖掘、增加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一是组织各街道实地调查,深入摸排“医、学、景、商”场所入口、住宅小区门口、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共享单车和社会非机动车的停车需求,以及“潜力”停放区域;二是探索分区停放,在地铁建国门站、东单站、天坛东门站等地铁站点周边,尝试引导共享单车与社会非机动车,尤其是电动自行车分类分区停放,由此缓解因车辆混放、堆积导致的存取不便、成片倒伏等问题;三是规范扩充,按照《城市道路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运用北斗卫星定位、蓝牙嗅探等技术,对全区可新增的区域开展梳理统计,在符合标准的区域内,一方面“应画尽画”,增加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区”,另一方面延伸停放区范围,引导车辆远端停放,避免多层停放、扎堆停放而影响通行。今年,东城区在国能大厦等商务楼宇以及永定门等地铁站周边新增了55处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区域。全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扩容3000余个,达到9730余处,可容纳8.11万辆共享单车。

第二,多彩力量,灵活补位,共治乱点停车秩序。地铁站点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每天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和车流,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除了在早晚高峰时段出现大规模的潮汐现象外,在特定站点和时间段内,还存在小规模的波动。即便在调运力量充足的情况下,局部小规模供需不平衡也会迅速导致车辆出现堆积和随意停放,而由此造成的破窗效应,则很可能引发效仿,加剧现场乱象。对此东城区按照总量调控、属地监管、企业主责、多方共管共治的管理模式,积极发动多方力量参与轨道交通站周边的停车秩序治理,即动员红马甲的社区工作者、黄上衣的文明引导员、橙工装的环卫作业人员、蓝坎肩的志愿者、灰制服的物业保安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到其责任辖区中的停车秩序巡查、车辆淤积清理和车辆调度工作中来。与此同时,各方在属地街道建立了工作群组,并组建了巡查队伍,实现对共享单车停放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今年7月以来,结合暑假、新学期开学以及9月各项重大活动保障等重点时期,东城区文明办着力加强地铁站的文明引导工作。在早晚高峰时段,选调21名引导员支援建国门、王府井、南锣鼓巷等8处一级地铁站的站口秩序维护,配合引导单车码放。同时发动环卫工人、小区和楼宇的物业人员等力量加入共享单车秩序维护工作。目前地铁站口周边的投诉案件明显减少,单车秩序治理成效明显。

下一步,东城区将依靠高精度锁,引导企业扩展规范停车区域的范围;继续紧盯“医、学、景、商”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等周边区域,用好多元力量,提升运维实效。同时,依托社区活动,组织开展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的骑行素养。


2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