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学雷锋 争先锋”体育馆路街道6公里迷你马拉松暨第十四届社区体育文化节活动在德必天坛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正式开赛,150余名跑者在魅力体街尽情奔跑,用脚步丈量体街之美。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二级巡视员杨敏,东城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佑明,东城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健,东城区政协原主席宋铁健,东城区体育局局长段勇,北京市体育设施管理中心主任何小东,北京市马拉松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卫民,体育馆路街道工委书记秦磊,体育馆路街道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冯博,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普照,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辖区单位职工、居民等共同参加活动。
秦磊在致辞中表示,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跑步运动,更是一次感受地方文化和东城底蕴的悦心之旅。“此次‘学雷锋 争先锋’体育馆路街道6公里迷你马拉松暨第十四届社区体育文化节活动,是我们街道立足地区自然人文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优质公共服务等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品牌赛事的一次勇敢尝试。我们将群众体育的拼搏精神与基层治理进行有机融合,现场不仅有充满趣味的打卡活动,还有街道重点工作、街巷文化的介绍,更有居民雷锋志愿者、文明引导员等志愿服务力量的参与。大家凝心聚力,用实际行动践行运动之美、力量之美、艺术之美的精神文化内涵,营造地区‘向上’‘向善’‘向前’‘向好’的浓郁氛围,助推地区高质量发展。”秦磊说。
随着发令枪响,参赛选手们迅速开跑,奔跑者们矫健的身姿成为街头最靓丽的风景线。初冬的天气已逐渐寒冷,但是选手们热情高涨。大家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不仅跑完全程,也在打卡过程中,深入了解街区文化,切身感受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据悉,此次迷你马拉松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持续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在引导群众科学健身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与城市底蕴。“6公里的马拉松活动线路将街道著名打卡点与跑步运动结合起来。我们在跑步的同时也能体验胡同建筑特色,感受文化创意产业和街巷风貌。”参赛队员红桥市场王丽艳说。
体育馆路街道立足地区体育文化资源禀赋,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打造出崇外大街京味儿乐园、四块玉健身乐园、体育总局幸福园、街巷健身区等一批群众喜爱的家门口健身乐园。本次活动,设置德必天坛WE文化产业园区、法华寺、109小学、文章胡同东口、龙潭西湖公园、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红桥市场等13处点位,既是体育馆路街道代表性景观,也见证了地区高质量发展阶段成果。“街道加强组织,立足居民需求,打造‘接地气、有温度、易获得’的体育文化服务,将体育文化活动作为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支点。街道不断完善居民家门口的健身乐园,还专为老年人增设棋盘、广场舞区等,让居民遛弯散步有公园、腰背拉伸有器材、专业训练有场地,以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善,助力街道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冯博说。
据介绍,体育馆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持续致力于发挥地区体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体育”产业融合,打造体育产业集群,促进地区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街道依托辖区丰富的体育资源,大力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形成了“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社区体育文化节”等特色体育品牌。其中,体育馆路街道社区体育文化节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已成为体育馆路街道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体育文化活动之一,在辖区内营造了和谐、健康、欢乐、团结的体育文化氛围。“本次‘学雷锋 争先锋’体育馆路街道6公里迷你马拉松活动创新将群众体育运动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将体育文化节打造成辐射范围更广、参与程度更高、内涵更加丰富、群众愈加喜爱的百姓体育文化活动平台。”体育馆路街道工委副书记彭恩强介绍说。
街道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将体育文化活动作为地区企业、居民凝心聚力的抓手,共建体育产业发达、文化氛围浓厚、人民安居乐业的体育文化休闲街道,群众体育基础扎实。2023年,在北京市第三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中,体育馆路街道青年队代表东城获得青年组亚军。在北京市第二届“社区杯”篮球联赛三人篮球赛东城区预选赛中,体育馆路街道男子青年队荣获男子青年组亚军,体育馆路街道女子队荣获女子组季军。在“启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东城区第十一届广场舞大赛中,东厅社区舞蹈队和四块玉社区舞蹈队荣获大赛一等奖,长青园社区舞蹈队和法华南里社区金色夕阳艺术团代表队荣获大赛二等奖。“成绩的取得,展示出我们体育馆路街道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倡导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前程介绍说。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所在地,我们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地区资源,持续聚焦居民诉求,继续探索推出接力赛、团体赛等比赛形态,打造‘小而美’‘小而精’的品牌赛事,服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将体育精神贯穿街道社区治理中,深度挖掘地区体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好家门口健身活动,积极承办各项居民群众喜爱的赛事活动,打造体育文化街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秦磊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