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少年艺术底蕴,景山东街社区“景韵青苗”话剧社于7月16日、18日开启红色主题话剧活动,参与近30人次。活动聚焦红色剧目《时空对话》,深度剖析剧本、精研人物塑造,以话剧艺术为媒,既锤炼孩子们的表演技艺,更在他们心田播撒红色火种。此次特别邀请到业内大咖赵琳老师——自2003年深耕少儿戏剧教育,任中国教育电视台太阳花艺术团教学总监、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小孔子艺术团创始人,为活动注入专业力量!
7月16日,“景韵青苗”话剧社开启了意义非凡的第一课。
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专注力。无论是二年级的小萌娃,还是六年级的大孩子,始终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表演的期待。从一开始的略显羞涩,到逐渐放开手脚,所有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互动中。无论是自我介绍时的认真表达,还是模仿角色时的投入神情,都展现出对“小演员”身份的珍视。
感受力训练是基础。在“真听”环节,孩子们认真聆听老师的内容,努力记忆知识点,并自信地上台进行自我介绍,锻炼了倾听和表达能力;“真看”训练中,推轮胎的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专注力的重要性,有同学在推轮胎训练中,为了保持平衡全神贯注,即便偶尔失误也立刻调整状态;“真感觉”训练中,生动演绎 “腿被打断” 的疼痛细节,引得台下同伴连连鼓掌——这份对表演的热情,成为课堂上最动人的风景。
《时空对话》中的人物塑造是话剧演绎的核心内容。老师逐一解析了剧中关键角色的特点,引导孩子们寻找角色的“灵魂”。信念感训练是话剧表演的关键。在老师教导孩子们逐渐推开“第四堵墙”,不看观众席,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
瞧,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走进了这些红色角色的内心世界。拉洋车的儿子的扮演者,将角色的“朴实、不吐不快、压迫到底的觉醒”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肢体动作和语气的变化,让大家感受到底层人民在压迫下的反抗精神;历史老师的扮演者,以身边熟悉的老师为参照,演出老师的气度。
李大钊的扮演者,用沉稳有力的台词和坚定的眼神,展现出革命先烈的风采,每一句话都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缪伯英的扮演者,即便在模拟虚弱的状态下,也透着视死如归的果断,让人们看到了女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
整个模拟演绎过程中,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台词的表达、肢体的运用都更加娴熟。
两次活动通过剧本围读、角色塑造、台词训练等环节,带领二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穿越历史时空,为“景韵青苗”话剧社拉开了精彩序幕。接下来,话剧社将继续围绕《时空对话》剧本深入排练,让孩子们在感受历史温度的同时,提升表演能力,绽放属于“青苗”的独特光彩。相信在社区的支持与老师的指导下,这些孩子会用童真与努力,演绎出一部充满力量的 “时空对话”。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