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通过32篇采访文章,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期间,推开一扇扇百姓家门,问生计冷暖、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至深、至浓、至热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为深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引领广大家庭跟党奋进新征程,景山街道在地区广泛开展《习近平走进百姓家》阅读活动,征集广大家庭、居民的读书心得。微微景山特开设“微景家风”专栏,与您一同分享阅读的收获感悟。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过的32个家庭的采访实录,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场景和平实的文字,倾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讲好新时代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人民领袖“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记录了非凡十年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的家庭幸福变迁。
阅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使我深刻领悟到领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故事,也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人民情怀。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特别是顶风雪、冒酷暑、踏黎明,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巍巍太行到磅礴乌蒙,从贫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到隔山走一天的大凉山,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访70多个城乡家庭,用脚步丈量发展进程,把关爱沁入百姓心底,将图景绘于华夏大地。细微之处见真情,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隆冬时节,他和村里老人挽着胳膊,肩并肩走在结冰路面;新年将至,他与大家一起打糍粑,与老人孩子一起包饺子,还挂念家庭餐桌上“有没有活鱼”。情真意切的背后,是人民领袖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最是“小事”暖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看真贫,他盘腿坐土炕,手拉手与乡亲们问生计;在海岛,他头戴当地特色斗笠,与农户共话发展;到乡村,他摸摸老人的被褥厚不厚,关心晚上冷不冷;赴老区,他给孩子们送上文具和书包,叮嘱好好学习。一举一动的背后,是人民领袖与千家万户心贴心。细察民生映初心,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甘肃的移民新村,他走进厨房,从水龙头下接了一捧水,看看水清不清;在浙江的农家乐小院,他坐在院落里,与大家算客流量、收入账;在青海的藏族村,他首先问的是农户改厕用的是不是自来水,污水怎么处理,声声牵挂的背后,是人民领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切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爱民亲民为民的崇高风范,真情谱写了人民领袖与千家万户心连心的时代画卷。
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百姓家的“热乎话”中,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到人民领袖的深邃思想魅力。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话家亲、聊家常,论家事、说家计,一句句百姓听得懂、能领会的“大白话”“实在话”,满是牵挂、饱含真情,从一个个家庭的屋檐下传遍大江南北。习近平总书记的承诺重千钧,“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阐明了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幸福的内在联系。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来到已顺利脱贫的老区家庭,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指明了航向,“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点明了复兴圆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劲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一次次访贫问苦,悉心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秉承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勉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从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百姓家带来的巨变中,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人民领袖治国理政的磅礴实践伟力。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同心同向,行程所至,处处沧海桑田、焕然一新,对群众最浓的情,体现在最重的承诺、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个人理想、家庭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完善了社区居民自治、多方共治,让群众诉求表达成为社区党委的办事坐标。在迈上新征程、向新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的“实招”“妙招”,锚定了奋进方向,激发起千家万户紧跟党中央,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汇入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历史洪流。
新时代十年,祖国的伟大变革,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我们要更加努力,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我们深信,只要紧跟伟大复兴领路人,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