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东四街道在东四十条68号举行立体停车场启动仪式,社区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从胡同深处的停车难题,到立体空间里的有序停放,这场仪式不仅标志着一处停车场的启用,更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的新篇章。
“停车场投入使用后,不仅能给东四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带来更多光彩,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停车难一直是大家头疼的‘急难愁盼’问题,现在这个停车场建起来了,相信能切实满足大家的停车需求,让生活更方便舒心。”居民代表在发言中难掩激动。从“停车难”的焦虑,到对“国风静巷”的期盼,这座停车场承载的不仅是车辆停放功能,更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立体停车设施占地814平米,为四层结构五层停放自走式便民停车设施,可提供100余个车位,东四四条、五条主胡同居民车辆已陆续进驻试停。设施外立面根据主要大街风貌管控要求进行充分设计,配备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等标准消防系统,拟安装20余套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后续,街道将联合交通、公安等部门,对四条、五条胡同车辆进行集中劝离疏导,尽快呈现停车治理成效。
回溯2020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需逐步实现胡同不停车。以此为指引,东四街道“十四五”期间陆续推进东四六条、九条胡同不停车治理,配合“国风静巷”项目实现片区环境蝶变。如今,立体停车场的启用,正是对这一战略的深化落实,通过“疏堵结合”,既满足居民停车刚需,又为胡同“减负”,让历史文化街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随着居民车辆有序驶入停车场,立体停车场与胡同深处的灰墙黛瓦相映成趣。这一幕,是东四街道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破解城市核心区发展难题的缩影;更是首都在历史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之间找到平衡的生动实践。
从一张规划蓝图到一处民生实景,东四十条68号立体停车场的启用,不仅是城市空间的一次优化,更是治理能力的一次提升。未来,东四街道将继续在城市更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每一条胡同都留住历史记忆,让每一位居民都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东四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