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1-02-20 17:53    来源:

字号: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110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对《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20年工作回顾

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极不平凡、极为特殊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奋斗,砥砺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四个服务”工作水平大力推进五个东城建设,全区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效,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2020年,我们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打通复工达产堵点难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复苏,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54.7亿元,同比增长0.2%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81.4亿元,同比下降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7亿元,完成建安投资7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5亿元,同比下降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登记失业率为2.16%细颗粒物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下降9.1%

    一、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高位统筹调度,防控体系务实高效。在区委领导下,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完善体制机制,率先推动机关干部下沉率先实现所有小区封闭式管理累计抽调3980人次充实社区防控力量。加强物资统筹调配,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生活必需品储备供应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防疫物资,有效保障民生供应和城市运行

深化联防联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主动对接驻区单位加强防控指导,全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全面响应279栋重点商务楼宇无感染病例3200余名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全身心投入防控一线,积极做好8.4万余名居家观察人员服务小巷管家、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小区和胡同防控值守,构筑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东城社工”成为抗疫先锋

强化专业指导,科学防治效果显著。7000余名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投身抗疫战场。组建专家组对确诊、疑似病例进行会诊19例确诊病人全部治愈。严格执行院感防控措施,实现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零感染。积极应对处置新发地批发市场关联疫情迅速有效降低区域风险等级开通防疫热线,精准开展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中核酸检测任务,累计检测135万人次强化冷链食品监检查。创新建立人群管理全场所监测、全流程处置健康监测管理体系

坚持精准施策,服务管理规范有序。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在天坛体育中心设立区内集散点,接转离鄂离汉返京人员155762机关干部进驻新国展集散点,昼夜奋战,全力做好933名入境进京人员分流、转运设立 6处区外集中观察点,集中观察境外进京人员535坚持一户一策做好风险人员看护服务管理建立集中医学观察点9个,规范管理密切接触者727人,全部点位圆满实现人员零脱管、点内零传染、安全事故零发生。

    加强常态化防控,经济社会全面复苏。8503家商超等公共场所、10594个点位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管理,14家农贸市场实行驻场管理制定落实学生居家、返校防控措施,圆满完成中考、高考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出台促进复工复产的68政策安排纾困资金91.97亿元,惠及企业3万余家实现复工复产达产、复商复学复市,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二、加快打五个东城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崇文争先理念,文化东城建设打开局面

老城保护复兴稳步推进。启动钟楼修缮工程,开展永定门御道遗址保护,完成宏恩观主体建筑腾退皇史宬院内环境整治。拆除天坛周边简易楼4栋,修缮整治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院落50处。实施中法大学旧址保护修缮清陆军部旧址实现有序开放,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复建工程竣工推动大运河(东城段)文化带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精彩亮相社会化运营模式全市推广。推出南阳共享戏剧工场样板举办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全国话剧展演季等活动大戏东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16家书店获评北京市特色书店、最美书店开展公共文化活动3356场,参与群众26.6万人次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实体书店建设指标位居全市第一区域文化魅力全面展现。

文化创新融合持续推动。市级部门共同制定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东城区创建示范区行动计划。推出文创保票房保等文化金融产品,区域文化产业地均营业收入保持全市第一举办云逛新隆福中华老字号技艺展等文商旅体验活动。成功举办第七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首届王府井论坛引进首店旗舰店12家,完成277号院公共景观穆斯林大厦老字号片区改造提升东街休闲区精彩亮相

(二)推动经济质量发展活力东城建设取得新提升

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成立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等8项运行机制,加强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分析,出台支持引入京外重点企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签约招商平台41家,净雅大厦等40商务楼宇完成改造提升任务打造金宝大厦金融主题楼宇推动东直门交通枢纽启动招商。加大招优引强力度,银华长安资本、五矿财富等41户京外优质企业落户东城,全年引进企业700余户,累计新增区级税收20亿元。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智能金融产业基金、科创发展基金、文菁基金等三支子基金首期规模达到8亿元编制实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智能金融研究院,出台鼓励金融业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引进国网东西帮扶38家优质股权基金,规模累计达1000亿元。培育扶持6家企业上市。加强智慧场景应用建设5G宏基站等基础设施1389开展中关村示范区统筹发展三年提升行动,东城园地均产出位居全市第一隆福文创园16家园区入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推出燃购东城消费季,全国、全市性促消费活动在王府井、前门商圈启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召开2020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紫金服务品牌,营商环境保持全市前列。为1000家重点企业279商务楼宇配备服务管家,系服务企业1.4万户次、解决需求2459。在全市率先推出紫金驻企专员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派驻上门服务。成功举办2020中国文化金融峰会、北京市2020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大,创办东城区金融云论坛。建立人才住房支持体系。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实现外贸出口190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

国资国企勇于担当区属国企积极支持疫情防控,为1645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1.85亿元。依托国资平台公司开展园区运营和楼宇改造提升。提供59处房产用于托幼、养老、便民网点等设施建设与北京市国资公司、首开集团、城建集团合作推动街区保护更新。一级企业实现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39亿元。

(三)城市面貌持续改善,精致东城建设实现突破

疏整促持续深化。推动实施41重点任务和365重点项目。完成金龙潭园农副产品市场改造拆除违法建设8.5万平方米建成基本无违建社区8个。清理整治群租房252直管公房居改商187在全市率先实施住宿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关停、转型、提升住宿业企业89家。实现人防工程地下空间违规住人动态清零。

街区更新深入推动。编制东城区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街区更新政策体系实施2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加装电梯开工11部。外迁腾退简易楼3栋。完成北二里庄、雍和宫周边申请式退租。修缮直管公房平房272户。启动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打造美丽院落44,整治提升背街小巷425条。

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统筹推进东直门交通枢纽等29项工程建设。南中轴项目签约率达97.3%。宝华里、望坛整体签约率分别实现99.5%99.7%宝华里回迁房实现开工望坛项目回迁房结构封顶230套,累计开工3322。超额完成市级棚改任务。西河沿回迁房全部结构封顶定福家园A组团已交付入住。完成平安大街示范段综合提升基本完成东四南北大街和东单北大街整治提升,崇雍大街展现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古都风貌。

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进大气污染城市精细化治理示范区建设,清扫屋顶1100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地面14.9万平方米,实现街巷胡同机械化深度保洁全覆盖降尘量下降23.8%。完成2401家餐饮单位油烟深度治理,实现油烟在线监控2080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基本实现龙潭三湖水系连通、柳荫湖及青年湖水系连通,3市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完成天坛东里街心公园大通滨河公园二期建设,新建改建绿地12.5万平方米,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

两个“关键小事”取得成效全面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坚持党建引领,组建物管会567个,成立业委会13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超过90%。聚焦源头减量和分类质量,建立垃分类全流程闭环体系,率先实施不分类不收运东直生态岛成运行全区桶站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1.8%,其他垃圾减量42.9%,垃圾分类考核位居全市前列。推广光盘行动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

城市运行不断优化。快推动13条次支路建设完成5项疏堵工程新增共享车位1991东四九条、五道营胡同实现不停车。完成王府井周边慢行系统示范区建设任务。高峰时段道路交通指数下降到5.03,同比降低18.2%,下降率位居全市第一。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98,试点实施一不两有一联动消防安全管理模11家重点文保单位安火眼系统完成330台老旧电梯安全隐患整治,更新改造8栋高层建筑消防设施。食品抽检合格率99.3%,药品抽合格率99.7%辖区学校、托幼园所全部实现食品安全线上监管。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东城建设再上台阶

改革发展稳步推进。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放街道行政处罚权407行政强制权23推动实现区级部门管理的1163名协管员下沉街道。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市级指标任务。深化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实现转企改制。推动区属国企公司制改革城市更新建设集团组建3+1国有企业布局基本形成

    接诉即办成效显著。受理12345市民热线案件15完善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构建区级大循环、街道小循环、社区微循环三级工作体系积极打造接诉即办”工作示范坚持主动治理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延伸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三、位居城六区之首。

基层治理不断深化试点建设社区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建成125个智慧平安小区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推进物业备案项目下沉。建成54家社区养老驿站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深入实践五民群众工作法创建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9楼门院治理示范点26个。举办第二届社区邻里节。优化调整社区规模,将全区177个社区调整为168个。

(五)聚焦“七有”“五性”需求,幸福东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就业服务有力保障加强企业用工保障和资金扶持,减免缓社保86亿元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4.5亿元,助力企业不裁员不减员。举办招聘会90场,提供就业岗位8.3万余1.9万余人实现就业实现东城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3998。调劳动纠纷案件3491件,追回劳动报酬4124.9万元。顺利通过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

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统筹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工作,严格实施校园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积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智慧教育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增加学前学位2100余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7%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提升至97.4%,位居全市第二。

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46家区属医院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8.5%。北京市隆福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晋升为三级中医医院。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位列全市第一。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新建更新21片多功能运动场地新建1800平方米速滑馆举办冰雪嘉年华,实现17.5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268户困难家庭开展精准救助。居民医保集中参保实应参尽参打击医保欺诈骗保行为,追回违规金额954万元。配售共有产权住房223户,配租公租房662户。试点建设区域养老联合体龙潭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投入运营。新建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30个。新建整治无障碍点位3630个,无障碍设施建设绩效考核位居全市第二。

扶贫协作持续深化。全面助力受援地区脱贫攻坚,投入帮扶资金3959万元新建3家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积极开展消费扶贫,销售农副产品1.2亿元99家乡镇、学校、医院开展结对帮扶实现受援地区150京就业、6432人就近就业。五年累计助力2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5个受援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三、着力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围绕接诉即办、工程建设、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区政府党组深入推动巡视、巡察和审计问题整改,全面完成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人防系统整治任务,完成公园绿地认养和用房问题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国企国有资产全面管理情况审计监督,实现全区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

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人大报告国有资产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15件,办结率100%,解决率达到87.7%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82件。开展行政执法49.5件,同比增长63.3%制定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坚持开展事前风险评估。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推进一网通办,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78%。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2.2户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注册登记完成286项主题服务事项梳理,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实现“上一网、填一表、进一窗、找一人、办一次”。推行政务服务大厅延时服务,方便群众办事。建立中央政务服务三级专员制度。清理规范社区表格、政务APP,持续为基层减负。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由于受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年度指标任务没有按计划完成,现向大会报告:2020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等3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经区人大会议审议,同意对指标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指标任务已经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期目标、相关项目征拆收尾和次支路征收,以及举办地坛、龙潭春节文化庙会等任务未能如期完成。

一年来,我区在国防动员、档案史志、保密安全、外事侨务、对台工作、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位居全市第一,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殊荣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

过去的一年,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全力鏖战并取得重要成果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监督指导、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担当作为、众志成城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参与东城发展的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区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疫情防控尚未取得最终胜利,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抓经济促发展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一些干部过紧日子的意识不强紧抓发展的意识不强、改革创新办法不多、担当作为的精神不足,政府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还面临资金、政策等难题,教育、就医、养老服务供给还不均衡不充分。对此,我们直面问题挑战,扬长补短、聚力攻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改进。


第二部分    2021年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刚刚召开的区委十二届十全会明确提出了全区工作的总要求,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更加突出崇文争先理念,更加科学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提高四个服务工作水平,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快推进五个东城建设,不断推动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综合考虑我区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增长基础条件,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登记失业率不超过4%;固定资产投资建安投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市级要求。

按照区委确定的全区工作总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首都意识,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突出崇文争先理念坚决落实核心区控规,不断提高四个服务”工作水平,稳步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全面加快推五个东城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核心区控规深入开展街区保护更新

实施落实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实施“双控四降”,实现减量发展目标。把规划要求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依据,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老城整体保护复兴

(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复兴

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协调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开展故宫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整治。实施钟楼修缮及鼓楼、永定门城楼展陈提升。推进影响中轴线风貌的重点建筑整治。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优化中轴线区域绿化景观。

深入推动街区更新编制完成安定门、景山等7个街道试点街区综合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王府井、张自忠路南、鲜鱼口等8个重点街区建设,实现年底亮相一批。三眼井片区、故宫周边、钟鼓楼周边等开展申请式退租,腾退居民1200。启动不少于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配合支持中央国家机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老旧楼房加装电梯新开工8部。成西河沿回迁项目建设研究推进4栋简易楼改建工作、实施4栋简易楼腾退持续推进望坛、宝华里项目建设。改造提升27座公厕,完成130公厕无障碍改造。推进豆各庄两站一街安置房项目建设,实现开工1100完工2000套。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建立区域文物保护利用协调机制,落实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体系。编制完成东城区文物保护发展规划文物活化利用指导意见公布区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持续推进皇史宬地坛斋宫修缮保护。完成奋章胡同53号院、东堂子胡同46修缮工程。启动大运河文化数字体验中心建设推出平安大街沿线、宏恩观、曹雪芹故居等一批文物活化利用示范标杆。

(二)深入开展疏整促持续改善城市面貌

深化疏解整治启动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短租住房违法群租房和普通地下室违规住人保持占道经营、无证无照、开墙打洞、新增违建、直管公房转租转借等动态清零推动桥下空间公益便民使用整治临时建筑155推进鼓楼东大街、五道营胡同综合整治,拆除存量违建不低于5万平方米,各街道创建1-2个基本无违建社区。

推动品质提升完成长安街沿线南北纵深一公里区域城市设计实施平安大街二期整治提升和林荫化改造压茬推进鼓楼东大街、东安门大街、国子监街整治提升,启动安定门内大街整治规划研究。转型提升住宿业企业30新建规范便民商业网点20个。深入推进美丽院落建设,完成339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推进一批共生院建设持续推动百荣世贸商城永外城转型升级

(三)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持续推进精细化清扫保洁,保持裸地动态清零。利用车脸识别系统,精准打击超标柴油车。实时监控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运行推广使用工地天幕降尘系统。保持降尘考核指标位居城六区前列。优化提升13处环二环绿道景观开展北极阁等口袋公园建设改扩建绿地10万平方米。加强噪声治理,深化医疗废弃物和污水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龙潭西湖公园亮马河(东城段)景观提升项目,完成龙潭中湖公园改建工程

加强交通秩序治理。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持续缓解交通拥堵。推进东四三至八条等3安宁街区设,新增错时停车位800个。推动旅游客车集散点合理设置。严禁旅游车、渣土车等高排放车辆违规驻停推广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打造鼓楼桥至永定门桥16公里林荫骑行环线,构建健步悦骑城区                                                                                                                                                                                                                                                                                                                                                                                                                                      

抢抓两区建设机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主动作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国际化消费区域推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一)两区为龙头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推动扩大开放新突破坚持高位统筹,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重点推动区域1+4”特色政策落地,制定分领域政策清单、空间资源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和落地时间表。建立示范项目库,完善服务管家、政企对接、市场化督查机制加快推动持牌机构在王府井开设城市免税店。推动30个开放项目落地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实现实际利用外资不少于6亿美元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化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示范区服务中心支持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和北京文创板建设。办好2021中国文化金融峰会。用好智能金融产业发展基金。引进30以上金融企业吸引瑞信证券等一批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达6%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基金5G产业联盟,积极培育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5%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推进5G支撑下的智慧健康体育服务在线文娱和教育消费应用场景建设

(二)“五新”政策为重点,强化供需双向调节

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造中关村东城园头企业+产业集群+应用场景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东城园创业孵化器向创新加速器转变,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完成公交1921文创园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整合盘活存量资源,推动前门东区、马圈、青龙、祈西等项目入市,持续推进旧鼓楼大街P保护区项目建设。实现前门西区C2C4B14等条件成熟地块开工。加快推动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升级改造商务楼宇30提升楼宇空间利用效能

加快提档升级新消费建设王府井国际化消费区域深化全国示范步行街创建完成东安市场、金街燕莎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利生体育商厦改造升级,支持鼓励首店首发实现数字货币场景应用推动智慧商街建设,高水平举办第二届王府井论坛,切实发挥标志商圈引领作用加快“一店一策”升级改造,打造前门体验式消费街区,推动崇外、隆福寺、红桥等商圈转型升级加强夜间消费服务。积极支持开展促消费活动,培育壮大云经济、信息消费等新模式持续打造故宫以东品牌推进线上商圈项目培育孵化一批新消费品牌。

(三)以“紫金服务”为保障提升区域产出效能

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推出1+5+N产业政策体系4.0版,更好支撑重点产业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制定扶持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专项政策扶持培育5家上市企业。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擦亮紫金服务”品牌,提升紫金驻企专员服务企业效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一次性告知清单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用好东城区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推广“信易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

开创财源建设新局面加大境外京外招商力度,利用京外产业协会、各省商会等机构,精准对接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经营情况,全面落实税源建设服务机制,提高留企护税快速响应能力。利用区域优质特色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吸引企业创新创业团队、核心管理团队及境外高端人才在区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三、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七有”“五性需求切实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不断提高生活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力维护人民健康安全

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措施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完善健康监测管理体系。做好疫苗接种组织工作。做强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疾控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储备一批集中隔离点。严格院感防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健全进口冷链食品的检验、消毒、追溯机制。加强健康联合体建设。建立4个急救工作站。完成信用医院”建设实现一次就诊一次缴费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药饮片服务全覆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升级改造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稳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改革。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方式变革,打造一批市级名学科基地、一流品牌学校和全国知名教育集团。推进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全市首个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性实践研究区建设。实施教育队伍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双一流加强战略合作,充实优化师资队伍,推动基础教育思政课研究青年教师成长营建设

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举办建党100周年系列宣传文化活动推出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专题展完成北大红楼及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旧址周边环境整治建设北大红楼红色文化传承带举办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前门历史文化节。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推动北京人艺国际戏剧中心建设积极培育戏剧消费人群扶持前门书香世业一批最北京特色书店建。与国家博物馆合作创立博物馆之夜品牌。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加强非遗传习中心非遗传播孵化园建设。组织50场文化活动进基层、100场百姓周末大舞台。高标准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迎检。

(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全力争创首批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开展全民健身体育,举办1个全民健身图片展10项主题宣传100场全民健身活动1000项小型体育赛事实现万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打造体育主题社区和主题公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新建提升15片体育运动场地,完成东单体育中心整体改造,打造“一刻钟健身圈”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实现学校学生参与冰雪运动覆盖,举办第七届冰雪嘉年华,继续扩大参与冰雪运动人群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动民生改善提升

加大就业政策执行力度鼓励灵活就业、共享用工新模式。完善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鼓励区属国企利用自有房屋开展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提高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驿站运营效能,推动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试点建设全面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做优做强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深入推动与怀柔区结对协作助力受援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切实维护安全稳定

继续推动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向基层放权赋能,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让群众共享社会治理成果

)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健全社区治理体系

实施五力引航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示范区建设。巩固深化社区疫情防控成果培育发展服务型、公益型社会组织,打造党建引领、多方联动、闭环管理的基层治理格局。利用大数据建设智慧,搭建居民议事网络化参与平台,实现社区数据汇聚共享出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制度,实施赋能培养计划,续推动社区减负,擦亮东城社工品牌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

拓展热线+网格为民服务模式,严格规范咨询解答、诉求办理、督办考核等环节。建立物业企业服务质量红黑榜,完善月度点评、执法衔接等机制,压实接诉即办责任。打造网格大数据治理平台,智能分析群众诉求信息,增强末端实时发现、快速处置能力推进接诉即办治理生态体系建设实现深度办理向深度治理转变。

推动群众广泛参与持续抓好“关键小事”

不断增强业委会(物管会)依法履职能力,物业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大力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强化桶站管理、桶前盯守和垃圾清运,推进永外生态岛建设,精准对接再生资源回收。改造升级15座密闭式清洁站,增强厨余垃圾转运效能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治理和物业企业履约考评创建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坚决反对食品浪费,学校、机关食堂、社会餐饮单位推广光盘行动

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深入落实北京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首批试点,推进安全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社区建设。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平房院落三色灾风险防控试点,织密微型消防站站点。推进79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设施建设并加强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风险动态排查和防范化解依法处理信访诉求。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5%,药品抽合格率不低于99%加强金融监管和处置协调,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重点线索黑恶案件动态清零。强化东城无小意识,做好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保障,确保绝对安全。

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效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加强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告制度,主动对接区委议事协调机构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化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注重提升七种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制度监督

积极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扎实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八五普法。

(三)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紧日子严格控制整体预算规模和支出标准压缩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成本,机关事业单位运行保障经费压缩10%,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预算压缩20%。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监管链条。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极发挥统计监督职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区属国企深度参与文化产业、商业服务业、城市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加快国有资产投融资平台建设,培育扶持有条件国有企业上市。开展国有企业房产出租专项整治。锲而不舍纠治四风,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第三部分  关于《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说明


区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纲要(草案)》作简要说明。

一、编制过程

十四五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从2019年下半年即着手编制筹备,2020年初正式启动规划编制,确立了1+24+25+N“十四五”规划体系。为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民主、贴近群众,组建专家咨询库,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2100余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草案)》初稿

初稿形成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事关东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区政府各部门分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开展规划纲要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听取了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群众代表的意见,为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纲要(草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可以说,整个《纲要(草案)》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总体构架和主要特点

《纲要(草案)》由38章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部分,包括第一篇,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东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并展望了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第二板块是分论部分,包括第二至八篇,确定了加快五个东城建设的大领域重点任务;第三板块是实施保障,包括第九篇,明确了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做好规划统筹实施和资源要素、监督考核等保障措施。《纲要(草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体现了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新精神

《纲要(草案)》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按照北京新版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要求,把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放在重要位置,科学谋划了我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

(二)确立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

《纲要(草案)》明确了我区要深入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提升政务服务保障能力突出政治中心,突出人民群众,坚持“六个注重”,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核心区工作的全部要义,以加强老城整体保护、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全力打造“五个东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

《纲要(草案)》认真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主动作为,践行崇文争先理念,围绕提高“四个服务”工作水平,推动“两区”建设和“五新”政策落地,明确了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文化建设、老城整体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改革开放等领域的重点任务,对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工作部署。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即首都功能服务保障取得新提升,文化建设实现新突破,老城整体保护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展现新活力,城市治理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保护呈现新水平,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同时,《纲要(草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打造优良中央政务环境

《纲要(草案)》强调,服务保障首都功能,要立足首都核心区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全力做好四个服务。一是提高政务服务保障能力。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高效运行,强化国际交往服务保障。二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坚决捍卫首都安全,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三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等手段,严格实施双控四降。四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力支持北京副中心建设,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

(二)建设全国文化发展新高地,繁荣兴盛首都文化

《纲要(草案)》提出,开创以文化东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范式,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意象。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展示。系统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把东城区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展示窗口。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四是提升文化对外影响力。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文化品牌传播能力。

(三)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彰显千年古都风韵

《纲要(草案)》强调,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坚持字当头,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彰显老城独特魅力。一是保护老城整体格局。推动长安街沿线整体提升,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打造二环文化景观环线。二是丰富和拓展保护对象。加强历史文化挖掘,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加强城市风貌管控。保护提升城市特色景观,深入开展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四是推动街区保护更新。搭建规划与治理协同平台,实现街区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文化彰显、治理有序。

(四)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纲要(草案)》指出,以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立特色与活力兼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是两区建设引领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做优做强金融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二是五新政策驱动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三是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功能互补、特色彰显的两带、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四是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健全产业政策、营造创新生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需求。

(五)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建设一流人居环境

《纲要(草案)》提出,构建和谐宜人的居住环境、生态宜居的绿色空间体系、绿色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智慧精细的城市治理体系,成为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一是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平房区居住品质,分类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有序开展简易楼更新改造,建设美丽家园。二是打造生态宜居绿色空间体系。以增绿惠民、精准治污、绿色生产生活为重点,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三是创造高效友好的交通出行环境。提升道路交通环境品质,推进健步悦骑城区建设。四是提供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推进老旧管线设施改造,提升安全运行水平。五是建立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管理大数据挖掘应用,建立智慧化大监督大城管格局。

(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和谐幸福家园

《纲要(草案)》强调,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不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精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稳定和扩大高质量就业。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四是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人人基本享有高质量的卫生健康服务。五是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聚焦民生需求、群众关切,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创新发展。

(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纲要(草案)》指出,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服务业开放新高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四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核心区,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法治保障。

各位代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全面加快五个东城建设开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图解来了!帮您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