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财政局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5-06 13:29    来源:

字号: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区财政局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各项要求,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进一步创新做好“六字文章”、改革强化“六力提升”,坚持高质量生财聚财,精细化理财用财,接续在奋力推进北京现代化征程上,谱写“东城财政”的新篇章。

一、多维发力、创新突破,推动财源和产业融合发展

聚焦企业需求,夯实存量财源根基。关注企业扎根东城发展需求,依托“紫金服务”品牌,持续完善走访服务机制,紧盯重点减收企业,持续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着力涵养中间层企业抗风险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企业收入发展长效稳定。加强财源信息化建设,拓展协同发展渠道,通过“网格+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动态监测分析财源数据,聚焦企业在融资支持、应用场景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方面诉求,推进公共服务资源与财源建设紧密联动,提高服务企业政策措施精准度,促进财源基本盘稳中有进。

推动产业提质,拓宽增量财源渠道。搭建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引资工作体系,规范“招引+政策+落地+服务”全要素工作流程,抓实族群、产业链招商,拓展场景、资本招商,扩大国内、境外招商。持续织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空间资源高效整合、综合利用,推进公共服务资源与财源建设紧密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深耕细作“金融+文化+科创”等重点产业领域,挖掘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新增长点,多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向新提质,锚定科技赋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促进更多重点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为财源项目,助力目标企业在东城发展壮大。

引入金融活水,撬动资本要素聚集。发挥政府基金的杠杆作用,充分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深入推进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持续放大政府投资基金的“乘数效应”。统筹制定《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促进REITs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菁”基金扩容升级;出台科技基金统筹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区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研发型、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让耐心资本成为企业的“长跑搭档”。

二、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增强财政资金的保障力度

坚持“过紧日子”完善预算支出安排坚持节支增效、有保有压,持续加大预算资金调节力度,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逐步压缩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严控体制内人员编制总量和新招录人员数量,严控“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切实避免铺张浪费现象;持续优化调整编外人员经费,坚决杜绝继续扩大开支口子,优先将资金投入到质效明显、带动作用强的领域;严格控制城市运行成本,积极引导单位调动行政人员主观能动性,做到“少支出多办事,不支出能办事”。

调节资金结构,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持续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以项目轻重缓急和成熟度为依据安排预算,集中财力用于强化四个服务、民生保障、重大项目等重点领域,梳理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建立统筹、动态安排机制和退出机制,避免资金沉淀,引导财政资金向中央、市、区重大战略任务聚焦。进一步规范各部门非财拨收入编制和支出安排,优先使用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非财拨收入安排支出,释放区级财力空间,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

加强债务管理精准发力逆周期调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发展机制,用好用足专项债券新政策,持续加强项目常态化储备,拓宽多元融资途径,充分放大债券资金的投资效能,稳住经济大盘。着力稳投资、促消费,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加注重保民生和促发展方向,持续丰富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政府债券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作用。持续提升财政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监测机制,系统搭建全流程、全链条监测管理体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牢牢兜住财政运行的安全稳定底线。

三、多元协同、筑牢根基,推动财政管理科学精准化

强化绩效管理,提升成本管控精准度。坚持做到“把可以省的钱一定省下来”,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促进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的深度融合。严把新增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关口,加强绩效评估结果运用,降低低效运行项目资金规模,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成财政资金“花钱必问效,无效必有责”的闭环管理机制,从源头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力度,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将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

优化资产管理,探索共用共享机制。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修订《东城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资产管理制度》,探索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规范房产租入租出使用标准,明确房产使用评估流程,多措并举规范资产使用。紧抓政策窗口期,推进实现办公用房统一登记,促进房产统筹管理、科学调配。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企资产得统筹管理力度,积极与各房屋管理部门联动,提高走访调研频次,动态更新完善房屋管理台账,加力盘活闲置、低效国有资产,持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优化资产配置。

深化财政管理,兜牢财经纪律底线加大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力度,以持续加强财政基础预算管理为主要发力点,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全面铺开内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全部预算单位纳入平台管理,通过项目实施强化内控意识,筑牢财政风险防线,推动约束预算支出从“粗放式”走向“集约化”。健全财会监督制度体系,有效提升财政风险防范,强化财会监督检查,切实把严肃财经纪律的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北京市东城区财政局    

                                                                                                     2025年4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