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区财政局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首都及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各项部署和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生财聚财,精细化理财用财,以全力做实“六字文章”践行使命,为不断深化“六力提升”积蓄动能,在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东城新篇章中彰显“财政担当”。
一、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以政领财坚决笃行
(一)政治引领,不断提高财政工作大局观
坚持党领导下的财政工作全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做好财政工作的方向和遵循。时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切实扛起“正阳门下、金水桥边”的特殊政治责任,秉持“理财为民、聚财兴政、精筹高效、诚靖担当”的东城财政精神,在财政服务区委区政府当家理财的具体行动中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紧密结合财政管理改革核心,强化调查研究,自觉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力支撑全区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二)党建引领,不断提高财政队伍战斗力
围绕做实“六字文章”打造党组织特色品牌、亮点品牌,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党建与财政高质量发展融合互促、同频共振。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财政干部人才队伍,加强教育培训,不断丰富优化财政干部知识经验,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专业能力本领。统筹用好职务职级晋升、交流轮岗平台、财政业务导师、廉洁文化建设等方式,激活有资历干部传帮带新、中青年干部奋发向上,推进干部梯队不断优化,一脉相承财政干部讲政治、有情怀、能扛活的顽强作风,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财政资金、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二、锚定目标、纲举目张,财政保障精准有效
(一)多维发力,加强收入组织管理
一是稳固重点税源。统筹财源建设与“服务包”一体推进,制定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方案,不断优化完善服务机制,倾力支持,精准服务。提升财源管家业务水平,掌握重点税收征期和涉税政策,摸清企业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扎实分析指标,增强服务认可度溢出效益,促成企业稳定长效发展,持续提升收入贡献。
二是抓细非税收入。修订《东城区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紧盯收缴时间节点与上缴节奏,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础预算管理工作,细化非税收入目标任务,统筹路侧停车、体育场馆租赁等所有可能收入来源,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三是强化工作协同。一方面密切联动区内经济职能部门,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调度,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项目,全过程监控分析行业、产业、税种收入等变化趋势,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围绕市区重点支持领域与重大战略部署,主动跟进上级各类政策方向、资金投向,结合重点项目推进实际情况,积极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土地出让收益全额返还。
(二)多措并举,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一是强化厉行节约,坚持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要求。刀刃向内,将部门过紧日子情况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严控“三公”经费规模,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性支出。持续降低行政管理和城市运行成本,合理调整财政负担比例,坚持稳步压减总量、稳妥规范存量、从严核定增量,不断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定期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压实单位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坚决杜绝既有资产闲置又另行租入、购入同类资产情况,实现物尽其用、避免重复浪费。在符合核心区控规要求范围内,对已腾退简易楼进行改造利用,解决街道部分办公服务用房外租问题,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二是强化绩效管理和成本控制,坚持把可以省的钱一定省下来。强化项目前端成本管控,修订《北京市东城区财政评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规范评审工作流程,放大预算评审效能,有效压减改造项目中的非必要、超范围内容,节约工程项目资金。持续探索“绩效+”财政管理新模式,在项目前期、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结果运用三阶段分别与财政评审、监督、预算安排相结合,扭转部门要钱惯性思维,最大化释放“花钱必问效”的“指挥棒”作用。2024年,重点聚焦刚性支出占比较大的信息化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控制刚性支出增长幅度;选取全部街道开展成本绩效分析,探索区街贯通管理成本节约新路径。
三是优化财力配置,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紧要处。强化综合调控支撑保障,灵活高效、统筹用好政府预算、债务资金、结余资金等各渠道各类可用资金。持续完善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分清主次,明确缓急,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中央、市、区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聚焦“七有”要求“五性”需求,蛋糕重点切向民生领域,做好“老老人”“小小孩”等人群保障,统筹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聚焦建设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区,资金重点投入倾向“一横一纵一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街道综合整治提升、接诉即办、“关键小事”等专项工作,着力保障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持续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拟出台重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将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按条件成熟的推进程度稳妥有序安排项目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三、固本培元、乘势而上,财源建设稳中求进
(一)产业赋能,涵养培育潜力财源
一是坚持“财源建设+产业规划”双向发力。充分发挥核心区禀赋优势,释放“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立足“金融+总部+科创”三大主导产业,坚持“文化底色、金融引擎、数字经济引领”东城特色财源引进思路,将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以招商促进产业,以产业赋能企业,握指成拳提高产业动能增量,构建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空间配套”同步推进。统筹盘活大体量资产,及时更新闲置房产清单,充分挖掘优质楼宇、地块资源,整合青龙胡同周边、京投大厦等空间资源,提高产业发展与实体运营空间的适配性,推动产业组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促进“黄金宝地”释放“钻石效益”。
三是坚持“高新技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新质生产力时代发展机遇,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对接服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财源项目;靶向服务培育大数据产业、数据交易、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企业,争取更多新赛道、新领域的业务和税收在我区落地。
(二)精准施策,开辟壮大优质财源
一是凝聚财源建设“一条心”。梳理各科室职责,将局内“大财源”理念融入全区“大财源”发展。依托财源建设信息化数字系统,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效率,推动财源建设工作模式全面改革升级。将财源建设绩效考评、企业走访派单等统筹纳入系统信息化管理,推动实现各单位工作进度、成果透明可量化,进一步加强成员单位间信息共享,促进行业部门合作联动,形成部门、街道、园区、区属国企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是下好族群招商“一盘棋”。利用政企会客厅、企业恳谈会等活动,聚焦央企、总部企业等具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行业重点企业,全面了解其业务布局、发展方向,梳理产业链“族谱”,挖掘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主动出击,赴京外、境外等目标产业聚集地,靶向招商,精准导入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业态,借企引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链主企业、领军企业的集聚作用和产业效应。
三是织密政策支持“一张网”。在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财源建设和项目引进形势需要,修订《东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持续织补完善政策体系,保持政策稳定性、工作连续性。对现行产业政策开展绩效分析,建立存量企业“增收激励机制”,重点优化百强存量企业奖励、个性化服务、人才激励、产业扶持等政策支出,将对企奖补政策兑现效能真正体现于税收增长优质企业。建立“高成长企业培育清单”,综合运用政策、服务、空间资源等多种工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增收潜力,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一)守正创新,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以持续加强财政基础预算管理为主要发力点,不断强化“法”与“财”、“钱”与“事”的有机衔接。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修订《东城区财政性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约束力,减少和规范预算调整调剂事项,坚决杜绝无预算支出。进一步提高预算统筹,确保预算安排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财政可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区域资源空间相适应。
二是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在前期文旅、司法等4个领域试点基础上,持续推进区民政局、区卫健委等5个预算单位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非行政单位委托外包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
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遵循市级统一安排部署,对标新评估体系的规则标准,积极关注政府采购领域的市级改革试点任务和重点工作,先行一步,争取改革创新试点,推动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政府采购政策的落地与推行。
四是深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在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开展全程网办,电子票据全部开票上链,进一步推动区医院医疗收费、社会组织会费、公益事业捐赠、行政事业性单位资金往来等领域全面应用电子票据,实现改革持续扩围。
(二)行稳致远,筑牢财经安全防线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发展。
一是持续防控债务风险。夯实政府债务管理基础,加强“借用管还”全链条、全方位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实现对专项债券项目常态化风险监控,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牢牢守住财政平稳运行、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持续严肃财经纪律。持续加强对财经领域公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聚焦贯彻落实减税降费、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资产管理等重点任务以及区级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防止产生寻租空间和权力越位,划清制度红线。积极对标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工作,开展全区医疗卫生系统专项检查,由点及面、找出典型,树立高压线。
三是持续加强预研预判。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拟制定《东城区三年提质增效工作清单》,下大力气逐步恢复支出弹性。持续做好库款运行监测,强化用款计划管理和预算执行控制,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健全与核心区定位、实际财力水平相匹配的保障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