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商务局2023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3-06-27 12:49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局

字号: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工作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商务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两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现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保民生等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速推进“崇文争先”,全力做实“六字文章”,全面实施“六力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商务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全区商务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东城区年度总消费增长目标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4.5%左右;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目标4.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2亿美元;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个;力争“两区”新增招商引资项目不少于200个,新增项目预计投入资金不少于380亿元人民币,项目落地率不低于40%。

三、重点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主线,高水平推进“两区”建设工作

1.强化方案引领,确保“两区”任务落实。制定《2023年度东城区“两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提请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全力抓好方案落实,统筹推进产业开放及园区开放,推动文化、金融、医疗健康、科技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开放”探索,创新隆福寺园区、王府井国际化消费区域特色化发展路径,确保目标明确、起步有力、推进有序、工作有效,发挥好“两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用。

2.强化项目建设,打好招大引强攻坚战。对照市级任务指标,集中全区优势资源、优势力量推进“两区”项目建设,做到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加强部门联动,紧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金融、科技等重点领域新设、增资大项目,做好项目孵化、储备、推进,全力实现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

3.强化特色发展,探索制度创新新路径。实施政策制度创新目标管理,量化重点部门政策制度创新任务。抓好“两区”政策落实,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施“年初定目标、按月调度、定期汇报、年底收账评估”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政策制度创新有数量有质量。加强制度创新案例挖掘,开展创新案例归集及改革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具有东城鲜明特色的改革创新案例。2023年,力争不少于2个制度创新案例被市级或国家复制推广。

4.强化宣传推介,持续提高政策知晓率。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亮点特色和工作成效,开展立体式、全媒体宣传,做到有声有色,有力有效。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国家级活动平台主场优势,面向国际组织、国际商协会和跨国公司,推介“两区”政策及成果。针对与扩大开放工作关联度大的企业开展常态化走访,组织召开企业调研会,重点关注企业对于开放措施和改革措施的诉求,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实现“一季一专题、每月有活动”。持续加强信息报送,2023年,力争《昨日市情》《北京信息》《市“两区”信息简报》采纳本区“两区”相关信息不少于20篇。

(二)以文化消费为核心,高质量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聚焦文化消费主线,扩容提质商品服务消费。坚持以文化消费为核心引擎,不断深挖“文化金三角”“故宫以东”“会馆有戏”等品牌价值,活化历史文化IP,研发、孵化优质商旅文体科创新融合项目,全面提升东城文化消费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探索“文化金三角”市场化运营新路径,推动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商业楼宇打造文化演绎新空间,吸引国内外戏剧演出链条资源汇聚东城;塑造国际级区域文化消费矩阵,加强“商业+”赋能,将优质商业资源与多种产业相结合,集聚艺术展览、沉浸戏剧、电竞动漫、潮流市集等多元内容合作伙伴,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构筑国家文化消费地标和潮流目的地。

2.聚焦消费活动组织,打造东城消费品牌。深化开展“五圈五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擦亮“东城消费季”品牌,重点围绕零售、餐饮、文旅、体育、数字、康养等消费领域,在元宇宙、夜经济、老字号、新国潮、首店首发首秀等消费场景多点开花,不断创新消费模式;清理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强化服务保障,优化综合监管,给予商业主体各类环境布置和促销活动最大的宽容度,帮助各商圈和商业主体提振信心,快速提升消费热度,抓住各节庆契机,通过商业外摆、楼面广告、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形式大力营造商业氛围,提升环境品质,促进市场回暖、消费回补。保持商品消费在全市领先水平,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域都开花,全年都精彩”。

3.聚焦纳统规则应用,促进社零额提升。继续以“9种路径”为抓手,对储备项目逐一走访挖潜,坚持采取“项目化”“清单化”工作模式,滚动式项目库管理;将“保存量”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稳”字当头,加大对中国黄金、苹果电子、一商宇洁等行业龙头企业调研走访,增强重点企业的支撑力;突出文化消费,聚焦时尚消费,加强时尚消费企业总部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在引进特色餐饮品牌上寻找突破,积极培育社零额目标企业,多措并举挖潜增效,争取实现一季度消费开门红,助力消费稳健增长。

4.聚焦“五个清单”任务,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国际服装、化妆品、消费电子等时尚消费为重点,策划时尚消费主题论坛、落地时尚消费盛典、引入时尚消费品牌,营造良好的时尚消费氛围;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推进“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建设;加大智能产品供给,探索搭建“云逛街”平台,支持发展“AR虚拟试穿”“VR虚拟购物”等体验式消费场景应用建设;强化品牌矩阵释放资源聚集效应,打造全球品牌首发首秀展示平台,提升东城消费的时尚度和国际范,积极接洽国际知名品牌,培育孵化新消费品牌,支持和保护老字号品牌发展。

(三)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推动商务领域提速升级

1.优化服务释放发展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紫金服务”品牌迭代升级,健全和完善服务机制,对商务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两大分管产业,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更新及时,合理规划布局。同时织密与企业的联系,激发“以商招商”潜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力“强链补链延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增加东城特色服务供给。特别在空间扩充、功能完善、环境提升、服务优化、产业集聚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新引进落地一批标志性的企业和项目

2.完善健全外资促进体系。抢抓后疫情时代招商引资先机,充分利用“两区”建设契机,瞄准全球500强、重点领域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精准招商,着力引入符合东城区功能定位的外资企业。加强外资统计和运行分析,持续做好外资大项目全流程跟踪和分层服务。进一步梳理新总部名单,力争提升各类总部企业数量。引导具有决策、管理、研发、投资等核心功能的总部企业在东城开展实体化经营,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3.稳步推进出口和服务贸易。发挥“双自主”企业供应链优势,大力支持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不断推动服务外包向平台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发挥我区文化产业优势,积极配合推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文化贸易发展。强化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完善外贸经营主体台账,做好分析预测,夯实外贸数据基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等活动。

(四)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助企惠民向前一步

1.加快推进便民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科学优化布局、丰富服务业态、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作用,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品质化消费的重要场所、高质量商业资源下沉的重要渠道,2023年底前,建设不少于5个便民生活圈试点,2025年底前,力争实现便民生活圈社区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保供稳价各项体制机制,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货,末端送到位。加强部门协同,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加大对新模式、新经验、新举措的总结宣传力度,注重品牌创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2.不断推动保供稳价落实落细。压紧压实行业防疫责任,织密行业疫情防控大网。筑牢监测、供应、储备、应急投放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体系,固化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保供稳价工作机制。按照全区“一盘棋”的思想,维护好“一本账”,丰富“三个三”物资供应渠道,强化保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实现物资供应及时有效。加强生活必需品货源组织和应急调控,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季节性、周期性价格上涨压力。

3.全力维护商务领域安全稳定。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守商务行业安全生产的红线和底线。继续开展消防隐患排查三年行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有限空间专项整治、可燃物清理工作等工作,按照排风险覆盖“到位”、抓管控措施“到位”、盯隐患整治“到位”的原则,全力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进一步落实行业管理职责,积极履行指导协调、督导检查职责,探索督导管理方式,将日常督导检查与重大节日、重点时段联合执法检查相结合,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大检查活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全力以赴抓好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4.深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的具体要求,牵头粮食安全责任制领导小组,夯实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基础,做好粮食统计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及供需报告。加强粮食应急网点维护,定期核查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及应急配送中心建设运营情况,对网点布局进行巡查更新。按照市区要求修订《粮食供给应急预案》,完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制作粮食宣传资料,开展好粮食科技周、“东城好粮油”、质量安全宣传日、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宣传“12325”热线宣传等主题活动,提升企业和居民对粮食安全的认知度。

(五)以从严为标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始终牢记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凡事都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2.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从严从实抓好支部换届选举,锻造坚强有力战斗堡垒,筑牢基层党建压舱石。弘扬务实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树牢系统思维、目标思维、句号思维、数据思维,切实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本领,以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劲头抓好商务各项工作。

3.进一步推进队伍建设。统筹教育培训,多措并举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自我教育和严格管理,聚力提高干部自觉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的意识,将严管厚爱、约束激励结合起来,激发人才优势、释放人才红利,做到干部人尽其才,从而不断凝聚干部担当作为、顶压承重、攻坚克难的合力。

4.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督查督办突出“严”。对重点工作、重点活动全部实施台帐式管理,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工作制度,提高干部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信息宣传突出“精”。进一步量化信息报送和采纳的数量,横向要有广度,纵向要有深度,做到题材新、时效强、内容全。接诉即办突出“快”。坚持围着群众转,奔着问题去,以“钉钉子”的精神,力争做到“闻风而动,接诉即办”,共同畅通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财务工作突出“新”。建立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手册及制度建设,破旧立新,开创财务管理工作新局面。同时,不断提升信访、保密、国家安全、档案、提案议案、老干部、群团、双拥、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成效。

砥砺奋进新征程,建功立业新时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初心、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局,为加快构建商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东城篇章而笃志不倦、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