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20年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我办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首善之区和“五个东城”建设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理念,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紧密围绕金融服务主业,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主动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0年我区金融业呈现强势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908.4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区GDP比重达30.7%,是“十三五”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占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达12.6%,与2019年相比提高0.9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全口径税收316.4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区比重达36.7%。
一、完善顶层设计,制定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坚定东城发展金融业的决心,确定金融业发展规划。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对东城区金融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研究编撰《北京市东城区“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出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一体两翼一核”产业发展战略和“两横一纵、一城多点”产业空间布局。
二、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架”马车驱动,发展智能金融。组建智能金融研究院,引进“国家金融创新与稳定30人论坛”,建设智能金融实验室,制定出台支持金融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智能金融企业和REITs特色的资管机构聚集。成功筹办“2020年基础设施REITs产业发展大会”,成立“中国REITs产业发展联盟”,“北京市基础设施REITs产业高峰论坛”永久落户东城。把握“两区”建设契机,发展外资金融。努力促成“两区”相关政策项目落地。推动海外资金进入国内市场,实现以FDI形式引入境外资金设立基金公司。吸引优质外资金融机构聚集,顺利实现金融服务业开放成果落地,外资金融累计实现资本规模100亿元。
三、选优引强主动作为,全力开展财源建设工作
吸引优质金融机构入驻,壮大金融产业规模。通过政策和服务双促进,引进优质股权基金30余家,基金规模累计达1000亿。引进各类金融机构100余家,注册资本总计近600亿元。建立上市企业服务体系,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制定东城区上市企业年度服务工作计划,主动安排企业服务事项和措施。
四、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发挥金融服务职能
化危为机,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融入东城谋发展。制定东城区金融机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和复工复产等6个文件,督促辖区金融机构和网点迅速落实。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创新制定“1+2+1”模式助力企业纾困,为辖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主动搭建沟通平台,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勇于担当作为,切实开展疫情防控。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压力层层传导。强化理论武装,夯实信念基础。强化制度制约,规范权力运行。注重制度保障,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选优建强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整体战斗力。
第二部分 2021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科学谋划布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东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以智能金融研究院、智能金融产业基金、智能金融产业政策“三位一体”驱动为核心引擎,深化落实“一体两翼一核”金融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产业生态丰富、优质资源融合、优秀人才集聚的“首善金融生态圈”。
二、坚持聚焦财源建设,全力助推经济发展
加强金融要素聚集,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强化税源分析监测,加强协税护税力度。以人稳企,引导企业在区稳定发展。
三、坚持创新驱动方式,推进智能金融建设
加强金融发展课题研究,加大发展态势监测分析。搭建智能金融产业、基础设施REITs等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
四、坚持深化“两区”建设,助力实现提质增效
把握“两区”“五新”政策,推动金融业开放成果率先在我区落地。推动监管与科技融合,打造安全金融运行高地。加强上市企业培育和聚集,鼓励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五、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发展普惠金融,优化信贷环境。充分发挥风险补偿资金和普惠金融平台作用,引入征信机构,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提高金融支持实体、政企互助共赢效能。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工作效能。强化“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擦亮“紫金服务”品牌,提升“紫金驻企专员”服务企业效能。
六、坚持紧抓党风廉政,引领加强自身建设
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制度约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突出教育预防。不断壮大干部队伍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七、坚持夯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着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细化完善基础工作台账,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全面提升工作水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科学严控财政支出,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东城区金融服务办公室
2021年3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