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面向社会公布

日期:2023-01-05 16:51    来源:区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不可移动类革命文物从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忘初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奋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见证。

为深入贯彻国家文物局分时段、分批次核定公布全国革命文物的整体部署,落实北京市文物局下发《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开展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公布有关工作的通知》(京文物〔2022〕234号)指示要求,东城文物行政部门在2022年上半年,稳步开展辖区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重新梳理、审度研究对象的革命色彩、史实、社会人文价值,结合其现状管理和活化利用潜力等因素,充分征求区委宣传部、区党史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业内专家研提推荐意见,筛选了一批核心价值突出、符合国情发展战略的资源进行申报提名。后由市文物局统筹审议、调整补充,呈报市政府并最终批准通过,于12月28日向社会公布《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此批名录合计30项,其中涉及东城区认定资源为7项,数量位居各区第二,分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社稷坛-中山堂”“北京站车站大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原汇文中学“为国死义唐、谢二君纪念之碑”)”“朝阳门南小街439号建筑(宋庆龄寓所)”“杨昌济旧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项“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首都剧场”。

与第一批相比,全市第二批革命文物的价值特征之一,是倾向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反映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反映人民民主政权新时代丰功伟绩的载体。“北京站车站大楼”“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剧场”等东城文物的入围,彰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在交通、工业及首都公共文化事业取得的喜人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和完善,给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带来了根本性、决定性的优势。

截至当前,东城区两个批次的法定革命文物合计24项,约占全市188项的13%,载体类型丰富、革命史跨度深远,充分代表了首都核心区“红色基因”与革命史实薪火传承的厚重。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