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普惠人民绿色福祉——2022年东城区建成两处全龄友好公园

日期:2022-10-31 15:42    来源:区园林绿化局

字号:        

按照全市建设全龄友好型公园要求,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市东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方案》、《“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内容,东城区2022年在二环路陶然亭桥至永定门桥沿线的燕墩遗址北绿地和松林里绿地进行全龄友好公园改造提升。燕墩遗址北绿地位于永定门桥西南侧,东侧紧邻永定门外大街辅路,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松林里绿地紧邻二环路沿线,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两个项目均于6月底开工,10月中旬竣工开园。项目共更新乔灌木近千余株,色带绿篱地被等约1.4万平方米;翻新广场园路约5千平方米,全龄友好型改造提升场地11处,翻新、新建廊架设施等4处,设置各类健身器械、活动引导牌等50余组,铺设各类管线近9千米。

燕墩遗址北绿地和松林里绿地始建于2007年,主要服务中海紫御公馆、永铁苑小区、三元街19号、大磨坊文化园及粮食博物馆等居住小区和单位。此次全龄友好公园改造提升通过现场勘查和线上调研,针对使用人群结构和使用需求,“尊重现状、聚焦百姓、传承文化、完善生态”为原则,从区域整合、功能重组、空间优化、文化融入、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绿地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建设着重突出以下特点:

一、整合绿地资源,追求“1+1”大于2的绿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以精准服务周边人群为导向,针对周边人群结构开展功能适配的全龄友好型提升。燕墩遗址北绿地周边人群构成以居民和产业园工作人员为主,在改善绿地品质的基础上,增建设成人的休憩场地、活动场地和运动设施等;松林里绿地临近居住区,服务人群以小区居民为主,绿地提升以满足儿童青少年、老人活动为主,配置儿童乐园、适老运动设施等。利用两处绿地相邻的地理优势,连点成线,功能互补,集成周边永定门地区公园和燕墩公园,整体提升了永外地区的公共空间质量环境。

二、聚焦百姓需求,构建高品质绿色空间

一是增强绿地户外健身功能。为落实《“十四五”时期东城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依托现有绿地布局,通过破损路面材质更换成塑胶地面、出入口进行无障碍改造、道路系统完善等方式,实现无障碍通行,松林里绿地与二环人行道串联,形成一条长约700环形健步路。针对绿地的服务人群结构,燕墩遗址北绿地增设了半场篮球场、无设施健身活动广场,松林里绿地营建了青少年运动场地等。场地中设置各类体育设施和器材,无设施健身指导牌,户外手机支架等,为游人提供便捷的健身途径;青少年活动场地内设置了单杠、双杠、摸高器、仰卧起坐等训练器,为青少年提供立定跳远、跳绳、引体向上等中小学生体测考试项目训练二是助力东城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积极回应居民需求,松林里绿地利用光照条件较好的区域设置了游戏沙坑、滑梯、攀爬网、涂鸦板等游戏设施,打造功能复合的童趣乐园,让儿童成为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的受益者。三是关注行动不便的人群户外活动场地建设。松林里绿地建设重新修复绿地西端的原有六角亭,增设休憩座椅,将周边的广场局部进行塑胶铺设,充分考虑老年人、手术后恢复、下肢功能障碍等人群的肢体力量与平衡能力,设置康复栏杆、太空漫步机等健身设施。

三、以绿地为载体,彰显古都风貌,赋能美好生活

两处绿地紧临永定门城楼和燕墩文物遗址。通过“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设计手法,设置观赏区和解说牌,打通景观视廊,在遥望永定门城楼和燕墩遗址的同时,将文化融入景观环境,践行东城区“文化随行”高质量发展理念。

四、坚持生态先行,完善区域绿色生态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两个绿地在充分保留现状树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增加观花、色叶植物品种,丰富低矮灌木及地被花卉层次;优先选用低维护的乡土植物品种,营造稳定的植物生态体系,形成浑然一体、层次丰富的绿色生态景观。

项目建成后,两处绿地更名为燕墩北园和松林里公园,形成了集儿童游憩、体育健身、老人康养的高品质绿色公共空间,可辐射大磨坊产业园区、中海紫御公馆、永铁苑小区等10余万人,生态服务、游憩休闲、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得以体现为沿二环路文化景观环线注入生机。

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是指在公园建设过程中,贯彻全龄友好理念,充分考虑全年龄段,特别关注老年人、儿童的使用需求,提供健康、安全、舒适游园体验和公园环境。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发了《北京市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导则》,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我区结合实际情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先后对龙潭三湖智慧园林、地坛园外园等4处绿地进行了全龄化改造,形成绿荫覆盖、尺度宜人、安全有序的室外公共绿色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