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北新桥街道2023年公共文化服务年报
为响应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重要的城市战略定位,根据东城区文化示范区创建相关要求,北新桥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激发地区文化活力,为下去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一) 文化中心(室)建设
北新桥街道根据地区地形特点,建成海运仓、门楼、民安、前永康四个社区综合文化室,总面积约6500平米,涵盖十个社区,文化设施设置率达到100%,设施利用率不低于90%,极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1.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2500平方米,分为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内设街道图书馆、舞蹈排练室、戏剧曲艺排练室、合唱排练室、体能测试中心、社区电影院、文化展览室、多功能厅等服务设施。中心内还设置了随处可见的帮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便于各年龄层次的居民群众出入。文化室以“文化绽放”为主元素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氛围,重点突出街道在“新桥文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引领下、以“知、文、通、礼”为载体,为居民百姓提供的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生活。
2. 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
前永康社区综合文化室位于北新桥地区的中部,面积820平方米,内部设有合唱室、舞蹈室、书画室、文艺创作室、早教室、多功能厅等活动设施,为各类文体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文化室主要服务前永康社区、草园社区、青龙社区居民。
民安社区综合文化室位于北新桥地区的东部,面积680平方米,内设排练室、舞蹈室、图书室、兵乓球区、健身区、台球区等活动设施,为地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健身场所。文化室主要服务民安社区、北官厅社区以及其他北新桥地区居民。
(二) 图书馆(室)建设
1. 街道图书馆建设
北新桥街道图书馆是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分馆,馆内面积约200平米,设计了少儿阅览区、老年阅览区、数字化电子阅览区不同功能区,藏,阅览室书24700册,座位50个,设有30平方米电脑阅览室。支持全市图书馆“一卡通”服务,实现馆藏图书通借通还。全年开展“阅见北新”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不定期开展书画鉴赏、科普、文化讲座等活动。2020年,被首都图书馆授予“阅读北京·十佳优读空间——百姓身边的基层图书室”称号。
2. 社区图书室建设
北新桥街道在前永康、民安综合文化室均设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其中门楼图书室面积约100平米,藏书4600册;前永康图书室面积约50平米藏书1000册;民安图书室面积约20平米,藏书5000册。社区图书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和全民阅读活动,丰富街道社区的书香氛围。
(三) 总分馆制建设
1. 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2020年,北新桥街道按照《东城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在街道市民活动中心挂牌成为东城区文化馆分馆,根据总馆实施方案,制定分馆的工作计划,承接总馆的文化活动和服务,开展包括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文化志愿活动等活动数十场,全面提升了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2.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2002年,北新桥街道图书馆正式成立开馆,与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签订总分馆协议,在东图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图书馆服务。自建馆以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馆内资源丰富,与首都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系统联网,实现了通借通还业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2017年,在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背景下,街道图书馆做为分馆实行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员的统一培训。由总馆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和资源调配。分馆按照总馆的工作安排和服务标准,面向基层群众提供与总馆水平相当的基本服务。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效能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北新桥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以“新桥文化”为主元素,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下,以“知、文、通、礼”为载体,为居民百姓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生活。2023年,在“新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贯彻落实“崇文争先”的理念,突出“文化东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内在要求,围绕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要让群众满意的主旨,以“韵彩北新·魅力文化”为主题,贯穿全年开展多个活动版块。并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实际,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包括:场馆服务、地域文化建设、大型文化活动、群众文艺指导及社区文化推广等,为辖区内居民提供菜单式、订单式的文化供给,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特殊群体服务
按照《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北新桥街道把农民工、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的基本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 街道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向包括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区居民全部免费开放。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对老年人、少年儿童以及残疾人设有专门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街道图书馆设有专门的老年阅读区和少年儿童阅读区,100%的做到了有对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经常性的针对上述群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2. 社区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各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向包括少年儿童、残疾人在内的所有社区居民全部免费开放,定期针对上述群体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三) 北新桥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服务
1.群众文体活动
2023年,北新桥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共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20场,涵盖了文艺演出、戏剧曲艺、非遗传承、趣味体验、文化参观等各个类别,惠及居民百姓超过10000人次。
2.公益培训
2023年,北新桥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共开展各类公益培训74场,包括群众文化指导、文化艺术普及、书法绘画等方面,惠及居民百姓超过7000人次。
3.文艺演出
2023年,北新桥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共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8场,惠及居民百姓超过6000人次。
(四) 社区综合文化室文化服务
1. 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和讲座
2023年,北新桥街道社区综合室共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70场,惠及居民百姓超过20000人次。
2. 观看戏剧或文艺演出
2023年,北新桥街道社区综合室组织群众观看戏剧或文艺演出10场,惠及居民百姓超过2000人次。
3. 观看电影
2023年,北新桥街道社区综合室组织群众观看电影4场,惠及居民百姓超过500人次。
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一) 文化志愿服务
1. 街道文化志愿服务
2023年,北新桥街道拥有文化志愿者10名,全年开展文化志愿活动47场,惠及居民百姓超过2000人次。
2. 社区文化志愿服务
2023年,北新桥街道拥有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6支,包括“二月兰”志愿服务队、垃圾分类服务志愿团队、小巷管家志愿团队、衍纸画助老服务队、织补志愿服务队、治安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日常居民活动,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惠及辖区广大居民百姓。
(二) 社区文化能人
2023年,北新桥街道拥有社区文化能人17名,活跃在社区各个文化团队当中,极大丰富了各社区的文体活动。
四、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
(一) 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征询制度
北新桥街道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度导向”为原则,建立符合本街道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拓宽公众信息渠道,畅通需求表达途径,不断增强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在居委会建立沟通渠道,有居委会文体主任收集传单社区文化服务项目需求,并且传达活动安排。二是设置意见箱,在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显眼处摆放群众文化需求意见箱,每月定时收集整理,通过意见箱定向收集建议,使专题活动开展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开展居民问卷调查表,定期向服务群体发放公共文化问卷调查表,收集整理群众日常文化需求。
(二) 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融合
北新桥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和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的服务相融合,积极为居民提供便利,以文旅合一为契机,定期为居民提供东城区雍和宫游览票,既满足了北新桥街道居民公共文化的服务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居民们的城市认同感,以及更多的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三) 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制度
为了加强街道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绩效评价,按照与北京京演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通过健全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定了北新桥街道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制度。由街道成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审议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由社区办、综合办、纪工委及各社区居委会组成审核小组,社区办负责组织实施审核工作,于第四季度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审计评价,核实数据,公示公告年度工作报告。
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一) 文化经费
2023年,北新桥街道用于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为40万元。其中包括文化经费23.87万元,公共文化设施运维费16.13万元。
(二) 文化中心(室)工作人员配备
文化中心工作人员配置为5人,为购买服务第三方工作人员。
(三) 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服务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共计43支,分布在街道10个社区当中。
(四) 工作人员脱产培训
全年工作人员脱产培训超过10天,按照东城区统一培训计划,参加了北京市文化干部培训班,东城区群众文化干部专题培训。
六、公共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与宣传
(一)制定方案
为提高街道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者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促进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北新桥街道制定了2022年文化政策法规学习宣传工作方案,成立文化工作宣传小组,设置在社区办,组长:刘家革,副组长:王潇。主要工作为落实街道全年文化培训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时长不少于10天。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利用文化设施宣传栏,向居民宣传推广相关法律法规。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相关文件。通过学习促使相关法规和文件更好的得到执行。全年培训班次不少于3次,培训时长不少于24小时。
(二)镇级开展专题培训
2023年北新桥街道开展专题培训3场,培训内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三) 针对村(社区)文化组织员开展专题培训
2022年北新桥街道针对社区文化组织员开展专题培训3场,培训内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四) 面向公众宣传推广
街道面向公众通过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街道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栏、公众号等方式开展文化宣传工作。做到了每月都有新的内容。
七、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文件
附件1: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制度公示
附件2:东城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度
附件3: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总分馆管理办法
附件4: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制度
附件5: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制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