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度“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的表彰 (转载)

日期:2022-09-29 10:26    来源:

字号:        

(本文摘自北京市支援合作办网站,原文链接http://zyhzb.beijing.gov.cn/ztzl/bjbyzyhzxf/xfhdxx/202209/t20220927_2824080.html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紧紧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健康、教育、文化、科技、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受援地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新时期支援合作工作新篇章。

  在支援合作工作中,北京市每年选派大量干部人才奔赴受援地区,引导大量企业、社会团体扎根受援地,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扎实工作,展现了首都干部人才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风采,体现了首都人民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为了激发前方挂职干部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引导广大社会力量持续深入参与支援合作工作,形成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北京市支援合作办、首都精神文明办联合开展了2021年度“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评选宣传活动,经单位推荐、社会征集、专家评审、媒体公示,最终评选出9位年度先锋人物、1个特别奖和18个提名奖,具体名单如下。

  2021年度“北京榜样 支援合作先锋”评选名单年度先锋9人

  健康扶贫 丹心筑梦

  李丹毅,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主治医师。

  2019年7月—2021年9月参加京蒙对口帮扶工作,挂职任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医院副院长兼蒙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协助察右中旗医院先后建设完成了多个中医相关科室,实现了使当地中医诊疗技术从无到普遍开展并深受群众认可的飞跃。本该2020年8月援蒙期满,后应当地政府和医院的挽留,继续延期帮扶。相继接受了北京日报、乌兰察布市广播电视台的专访,以及乌兰察布日报等相关媒体的各方关注。荣获了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颁发的《京心助梦》突出表现社会贡献奖、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脱贫攻坚“记功”嘉奖、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奖、2021年度首都卫生“未来之星”仁心医者奖。

  杏林满园 始终不忘从医初心

  孙宁,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2021年2月,63岁的泌尿外科专家孙宁教授毅然接受医院党委委派远赴新疆,担任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院长。作为一名老党员,孙宁曾说:“我是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就是帮助病人。既然国家需要,新疆的孩子们需要,我就过来。”初到新疆,孙宁紧锣密鼓地推进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各项工作。

  孙宁被同行誉为国内小儿泌尿外科的“第一刀”,曾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从医30余年,他手中的手术刀帮助无数患儿“重塑”人生。孙宁一直坚持参加义诊、公益活动,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帮助更多的贫困患儿。

  “一心只为让农民富起来”的巾帼英豪

  庄楠,副高级工程师,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一名“80后”女同志,庄楠自2016年从北京来到乌兰察布察右前旗,她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持续艰苦奋战,以惊人的速度在察右前旗一片荒地上建成了国家级的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庄楠一心想着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富农兴村,她不辞辛劳亲自带队深入一线走访困难农户家庭,组织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种植马铃薯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田间地头里永远有她忙碌的身影。

  将“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让当地的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这既是她的事业梦想,也是她的奋斗目标。

  当之无愧的援助“老大哥”

  赵焱,青海玉树州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在国家支援边疆政策感召下,2013-2014年援疆,2017-2019年援藏,2021年年近50的赵焱老师又来到了高寒缺氧的青海玉树。

  以团队意识带领北京教师团队完成援青工作;扎根基层,了解玉树教育现状,确保精准着力,入玉树3个多月组织和参加了调研活动,到市、县33所学校听评课50余节,走访教师近百人,调研学校管理及常规教学,结合实际向玉树州教育局提出了9个合理化建议受到当地领导认可与赞许;除物理教研,还有其他学科和日常工作,要了解更多学科课标,学习相关文件;申报的青海省“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重点课题)已获审批并开展工作。

  赵焱老师响应党中央号召,身体力行“像石榴籽一样与当地人民紧紧抱在一起”。

  倾注“北京工业”情 铺好“援藏支教”路

  屈长江,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专业骨干教师,2019年7月他响应号召入藏支教,出色完成了西藏技师学院的筹建工作。

  在西藏工作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他克服高反,在援建工作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勇挑重担,突破缺少生源的困局,超额招录学院第一批学生;完善西藏技工教育资助制度,给贫困生送去了关爱;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管理经验引入西藏,探索西藏“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扶贫的办学目标。

  屈长江同志的工作精神和成果得到了各级单位的肯定,连续两年多次被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北京援藏指挥部等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援藏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让校园“活”起来的“胡园长”

  胡彦丽,北京景山学校北校区中学部主任,2018年8月至今,挂职北京景山学校崇礼分校执行校长。

  按照景山学校“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教育理念,三年来,胡彦丽和其他干部教师一起,从加强思想引领,优化教育理念入手,破解难题,探索创新。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胡彦丽带领教师团队全力担当,坚守岗位,除做好防疫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承担了封闭在学校的教师子女的学习、活动等辅导任务,为老师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被张家口崇礼区政府评为“最美崇礼人”,获得“崇礼区荣誉市民”、北京市“爱心奉献奖”、“北京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称号。

  一直奔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盛小林,北京丰盛品(及养堂)公司董事长。

  盛小林以实干兴邦、脱贫攻坚为己任,常年奔波劳顿在祖国偏远艰苦贫困地区第一线。四年多来,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多次到北京扶贫协作的最基层西藏当雄、尼木、青海玉树、内蒙古等地,为广大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设计、研发、销售。2020—2021年在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给市场带来冲击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口帮扶产品销售额3000万元,为北京对口支援西藏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能彻底改变藏区贫困地区状况,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将西藏农产品引进内地大城市商超;仅西藏当雄好水“7100天然饮用水”这一项,就推广销售到了全国6个省近三千家实体店。2020年及2021年中国国际食博会均选用了西藏好水和当雄牛肉等特色农产品。藏区农牧民称她是贴心人、福星!

  将北京小麦种到水源地的“新农人”

  高建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7年3月至今,任河南省邓州市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技术负责人。

  2017年3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政府开展科技对口协作,作为北京的农业科技人员,高建刚和团队人员从北京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河南省邓州市,围绕自主研发的杂交小麦科技成果,在邓州从事杂交小麦品种培育、种子生产与科技对口协作工作,五年来,共开展小麦试验1000余项次,培育小麦新品种7个,制种15000余亩,生产小麦良种近900万斤,助力邓州农业科技创新和种业发展,为解决粮食安全的战略问题贡献农科力量。

  扎根乡镇书写援疆故事

  董绍建,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罕艾日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2020年4月,董绍建远赴万里之遥的新疆和田县,扎根罕艾日克镇,开启援疆之路。两年时间,为罕艾日克镇巴什托奴村小学捐赠图书一千册,开展“红色故事荟”,为孩子们讲述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红色故事,传递红色正能量;紧盯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民俗文化改造项目,打造旅游新亮点,形成和田乃至全疆的最美乡村新名片,预计可间接带动就业1000人;分管北京援疆和田县工作队宣传工作以来,讲好和田故事,传递和田声音,人民网、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和田县工作队相关事迹共58次,北京市援疆等公众号报道54次。作为首批乡镇援疆干部,将扎根基层,开拓创新,不断续写援疆故事更加壮丽的篇章。

  特别奖1个

  “我在北京有个家”爱心团体

  “我在北京有个家”爱心团体,由超过1.5万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组成,他们之中有企业家和社会人士,也有通过各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发动的党员、团员和青年,几千元、几百元、几十元……点点爱心汇聚到一起,通过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对口支援地区每位受助学生寄送1000元助学金及5份具有北京特色的爱心礼物。更重要的是,爱心团体成员通过结对认亲、融情交流营、书信往来等精神关爱活动,与受助学生定期联系,像亲人般紧紧连在一起。自2019年以来,爱心团体累计捐款500余万元,惠及新疆和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内蒙古赤峰等地区困难学生1784名,实现了物质与精神双关爱,民族团结一家亲。

  提名奖18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