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东城区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也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近年来,东城区围绕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的文化发展格局,充分挖掘区域内博物馆资源,致力于转化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不断展现更丰富、多元、精彩的城市文化魅力。依托区内丰厚的文博资源,“东城融媒”特别策划推出文博科普栏目《2024文博周历——此“物”怎讲》。
五四宪法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本周为您推荐的是“五四宪法”,现藏于中国法院博物馆。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1953年至1954年,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团队,在一片安静伫立的青砖小楼度过了77个日夜,在这里,他们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草案初稿。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获得全票通过。2024年是我国1954年宪法(简称“五四宪法”)颁布70周年。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五四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由人民自己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确认了国家各项基本制度,构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良好开端,其核心精神、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体例结构等为现行宪法所继承并不断发展,是新中国在法治征途上迈出的关键一步,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其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这些制度都在“五四宪法”中得以建立,是新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基础,这是“五四宪法”具有开创性的重要原因所在。
一是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制度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顶层决定性、全域覆盖性、全局指导性作用的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具体来说,“五四宪法”虽未直接规定社会主义制度,但明确了国家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步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五四宪法”序言开篇明确规定,“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党的领导制度提供了根本法依据。“五四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作出全面规定,从而确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
二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指的是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如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五四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明确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等,从而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奠定宪法基础。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五四宪法”所规定的全民所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等内容都为现行宪法所沿袭,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是国家的重要制度。重要制度是从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中派生而来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体的主体性制度,覆盖党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国家安全、外交、监督等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治国理政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在“五四宪法”中都有充分体现。
宪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的内容必须反映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制定宪法的程序必须体现民主性要求。“五四宪法”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部由中国人民自己制定的宪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原则,不仅奠定了我国宪法的制度基础,而且奠定了我国宪法的民主基础和观念基础。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在内容上,“五四宪法”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突出对社会权的保障,规定国家应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享受这些权利和自由。同时,“五四宪法”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完整建立起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现行宪法在全面恢复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系的规定的基础上,不仅增加了“人格尊严”等内容,还对保障公民权利作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可操作性更强的规定。
宪法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参与能够保证宪法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五四宪法”制定的整个过程广泛动员全国人民,民主原则贯穿始终,人民群众对于宪法的关注和参与的热情可谓空前,这本身就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宪法教育。党的领导和群众智慧相结合,不仅使这部宪法的内容臻于完善,而且使宪法深入人心,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在我国的宪法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五四宪法”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
新征程上,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五四宪法”确立的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宪法智慧,坚持和加强党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宪法自信,以宪法为统帅全面深化法治各环节改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