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东城区是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也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近年来,东城区围绕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的文化发展格局,充分挖掘区域内博物馆资源,致力于转化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不断展现更丰富、多元、精彩的城市文化魅力。依托区内丰厚的文博资源,“东城融媒”特别策划推出文博科普栏目《2024文博周历——此“物”怎讲》。
邱少云烈士遗体下
残留的棉军衣碎片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同致敬志愿军英雄。
这块巴掌大小的军衣残片,来自于抗美援朝战争,它曾经紧贴过烈士邱少云最后的心跳,是邱少云烈士遗体下残留的棉军衣碎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0年6月,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邱少云曾在家书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1952年10月12日,为攻占敌军前哨阵地391高地,26岁的邱少云遭敌军燃烧弹袭击,为保证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始终纹丝不动,壮烈牺牲。邱少云的战友回忆道,“两个手啊,深深地插在泥土里”,“我讲话,讲到这个我就要伤心。”
“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傍晚时分,570多名志愿军战士同时跃起。仅仅用了20多分钟,就胜利攻占391高地。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来到邱少云牺牲的地方,邱少云的遗体烧焦蜷缩成一团紧贴在大地上,他的面目已无法认清,留在世上的只有这块军衣残片,无声地诉说着人民军队钢铁战士在战场上是何等坚强。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迎来了伟大胜利。
离家尚是少年身,归来已是报国躯。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志愿军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的达36万多人,锻造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