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都一处前门大街店重张开业,井听听经朋友介绍成为短期工。当时她的想法是“先干一段时间,在北京玩玩,然后回老家结婚、生孩子”。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6年,她从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技艺精湛的面点师,不仅熟练掌握烧麦的16道制作工序,还与师傅吴华侠一起研制烧麦新品,适应顾客求新求变的需求。
2023年,井听听获评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未来,我会做好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工作,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井听听说。
苦练烧麦制作技艺
2008年8月,修缮一新的前门大街正式对外开放,都一处前门店重张开业。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门店招聘了一批有工作经验的短期工,22岁的井听听被分到面点组,跟随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传承人吴华侠学习制作烧麦。
烧麦制作共有16道工序,最难的是擀皮。“学之前,我看师傅操作挺简单的,可真上手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擀出的烧麦皮大小不一,基本不能用。”井听听说,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期间,门店客人络绎不绝,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她就利用休息时间自己练习。一团面擀了揉,揉了擀,一个多月后井听听终于掌握了擀皮技巧,大家都夸赞她踏实肯干。
同事的关心、师傅的教导让井听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她逐渐爱上都一处,从短期工变成了长期工。2010年,她正式拜吴华侠为师,系统学习烧麦的16道工序。在师傅的指导下,她全面掌握了烧麦制作技艺传统工艺的核心技术。其中擀皮技艺令人叫绝,她能一次性加工擀制20张烧麦皮,各个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达到100个褶以上。
研发新品满足顾客需求
近年来,井听听与师傅吴华侠一起创新攻关,先后研制出五谷烧麦、烤鸭烧麦、蟹肉烧麦等烧麦新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北京冬奥会期间,井听听和师傅吴华侠研发出冰皮烧麦,冰皮口感甜软,拌以梨、葡萄干、红腰豆、玉米粒、巧克力、冰淇淋做馅儿,口味清甜爽口,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这款烧麦打破了以往的热餐模式,首次以冷餐形式呈现,我们前前后后研究了大约三个月时间,既要结合冰雪主题进行创新,还得有可行性,那段时间店里特别忙,往往晚上9点多下班后,我们还在探讨研究冰皮该怎么制作。”井听听说,由于冰皮需要提前蒸制好,一开始不是发硬就是太软,大家利用闭餐期间一次次测试不同面粉的搭配比例,反复试验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配比。
沙葱烧麦是井听听最新研发的一款烧麦。红高粱面与小麦面混合制成面皮,包裹沙葱、鲜羊肉拌成的馅料,温和滋补,适合秋冬季节食用。“新品大概10月份开始售卖,希望消费者喜欢。”井听听说。
传承技艺续写老字号传奇
作为面点组的主管,井听听负责把控烧麦质量,蒸面、揉面、擀皮……每一个步骤都认真负责。
有一次,门店接待一个大型旅行团,为了保证供应,擀皮的员工面皮厚度和褶数没有达到要求,井听听立即把不达标的面皮重新压面返工,同时耐心指导员工擀皮。她还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烹饪知识,考取的高级烹饪师证书给大家看,激励大家勤学苦练,提高技能。
在都一处前门店工作16年,已经结婚生子的井听听拥有了更远大的人生理想——传承创新烧麦制作技艺,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工作时,她将自己十多年来积攒的烧麦制作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员工。同时,她协助吴华侠制定烧麦制作标准化流程,对各店烧麦制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统一产品质量;辅助吴华侠建立阶梯式传承人队伍,落实烧麦制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工作。
“我要接过老字号传承的接力棒,将传承烧麦技艺作为一种责任和担当,在传承中精进,在创新中发展。”井听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