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区202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名单正式确定。在全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街道等推荐单位和广大企事业单位人才的积极响应、广泛参与下,通过严格评选,有96个项目从166个申报项目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获得资助。
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是全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城区发现、培养、联系、服务、表彰优秀人才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东城区发挥好资助作用,通过对各领域尤其是“东城区优秀人才库”中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资助,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产出了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贡献的成果,不断形成了东城区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强大后备力量。
划分七大领域赛道
优先资助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2年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分为文化、基础教育、医药、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和体育七大领域,优先资助与东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向高度相关的项目。例如,在文化领域获得资助的项目2022年艺术社区2.0——“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计划,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院儿将在“艺术社区”课题完成的基础上,以“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艺术社区2.0”的升级课题,再次进行探索。
同时,在朝阳门街道的支持下,将空间活化延伸至东四南大街商圈,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政策实践的第一线,并运用“艺术社区”的方法,以公共文化升级为抓手,对东四南大街的业态进行摸底、联动,施以良性引导,探索朝阳门区域内文商旅融合的可能性。项目计划以三年为周期,通过探索在地故事文创化、IP研发市场化、旅游消费一体化、公共服务精品化四大方面,以实践带动课题,在“艺术社区”的基础上持续以“文化艺术”作为主要推动力,通过闲置和腾退空间的活化进行街区业态引领的文商旅融合探索、空间数字化升级增效高质量服务、高质量内容创新回应文化文明“敬”字文章,预期完成激活街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朝阳门walk”主题活动
“近些年在东城创业,这里给了我们犹如新家园一般的感受。小到创业初期的支持服务、跟踪解惑,大到全区营造的营商环境、出台的扶持政策,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特别积极的助力。这里的街坊也很可爱,每次回到东城、回到朝阳门,就像回家了一样。我在东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事业的方向,这里也成为了我的心灵家园。”2022年艺术社区2.0——“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计划项目负责人、北京一吨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7院儿主理人牛瑞雪表示,将继续努力钻研,让居民的公共文化福祉可持续,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朝阳门分会场活动海报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获得资助的东方嘉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通过完善嘉诚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和保定工业遗址元宇宙产业园孵化体系的搭建,努力提高服务平台反馈速度和服务精准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该项目将认真调研企业对投融资、劳动关系、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结合嘉诚线上平台、公众号及第三方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服务,预期为超过600家京津冀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同时聚焦东城产业规划吸引优秀企业落地。
探索机制改革创新
推进人才发展高地建设
据介绍,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旨在对东城区各领域尤其是“东城区优秀人才库”中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跟踪资助,从而加快优秀人才成长,不断形成东城区各领域优秀人才的强大后备力量。
东城区2022年度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评审现场
“两证联办”窗口为外籍人才提供服务
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重点支持开展央地人才合作项目的人才,立足东城区优势产业,涵盖文化、基础教育、医药、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和体育七大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以及注重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支持能够推动和服务东城区各领域提质增效、企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新创业等各类平台载体建设项目中的人才,通过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探索建立东城区优秀人才评价发现、培养资助、选拔使用、表彰推荐、联系服务等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统筹谋划人才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自2006年启动至今,该项工作已成为东城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品牌和有力抓手,在全区营造了大力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和研发的良好氛围。
景泰蓝制作技艺(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组织青年设计师参加第三届北京技能大赛
2019年获资助项目“青少年戏剧教育方案的多维开发”排演短剧《四世同堂》,在北京市第五中学戏剧节展演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立足服务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为全面推进东城区人才发展高地建设,加快各领域优秀人才培养,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未来,东城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立足区域发展需要,助力人才高地建设,深化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工作,切实做好对重点人才的培养。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激发人才新动力,形成全区各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区各领域人才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聚焦成果转化及时跟踪问效,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做好项目交流、成果转化追踪,持续跟踪与区域发展高度关联、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的重点项目,发挥好资助作用,实现培养一批高水平青年人才、产出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贡献成果的目标。着力扩大人才培养资助的品牌效应,助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创新载体,高密度、多渠道将人才故事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进行推介,体现东城区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业环境,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案例
预订场地赛事活动
“京体通”告诉您去哪儿
下班后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羽毛球,周末加入健身俱乐部,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强健体魄……现如今,丰富的运动项目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调剂,也让热门场馆“一位难求”的现象愈加凸显——要么提前预订多跑一趟,要么“人满为患”空跑一趟。基于AI技术的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京体通”的上线,有效解决了预订运动场馆的难题。2021年,该项目成功入围东城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可对运动场馆进行实时监控
线上预订运动场馆是“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最基本的功能,相比之前普通的订场方式有何创新之处?平台开发商、东方智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跃宇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就像在网上预订电影票一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场地、时段,实现在线预订、支付等一‘键’搞定。”
“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客户端
在微信内打开“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场馆列表可根据“综合推荐”“人气最高”“距离最近”等标签进行排序,也可以根据项目类别进行筛选。点击进入每一场馆,可查询地址、电话、开放时间等详情。小程序内还设有“运动地图”“体育组织”“体育资讯”“设施保修”等栏目,方便用户获取相关信息。
工作人员通过“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据统计,截至目前,“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已覆盖东单体育中心、天坛体育中心、地坛体育中心、地坛体育馆4个大型体育场馆,以及永定门长途汽车站足球场、天坛西里南区篮球场、东四块玉双玉中街足球场等体育场地,共100余块运动场地。平台已有注册用户近百万,其中近五成为东城居民。
对管理者而言,“京体通”全民健身智慧体育平台可协同微信小程序用户端、场馆端、后台管理端、数据分析端等平台载体,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场馆智慧化改造,引入摄像头、灯控、广播、自助服务机、人脸识别设备、无人值守闸机等智能化硬件,构建智慧软硬件的网络协同联结,推进场馆管理移动化、无纸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场馆管理效能、降低了运营人力成本。“这样的效果在街道、社区级的场地中体现得尤为显著。”温跃宇说。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科学理念深入人心,东城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逐渐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日益丰富、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公园、社区和居民小区里,陆续出现了许多体育场馆或健身场地,例如龙潭中湖公园和天坛西里、东四块玉地区。”温跃宇介绍道:“平台将类似的场地纳入管理范围,用户进入场地时,只需要通过无人值守闸机扫描线上预订时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入场。平台的大屏幕监控中心可通过各场地内的视频、声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声音01
东城区的人才选拔、培养、扶持等相关工作,可谓是“不拘一格”,破除了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立足特有的文化底蕴与资源优势,未来,东城区可以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更具创新融合性的交叉领域人才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发挥人才的示范作用与带动效应,将人才与项目更加紧密结合、更加充分体现其价值,进一步促进优质项目落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
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魏鹏举
声音02
作为首都核心区,东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体育资源,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为我们的团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东城区的人才工作体系完善、流程严谨,效率高、水平高,为我们继续在这里干事创业提供了保障、坚定了信心。常言道“文体不分家”,未来,我们将在东城区的支持下继续钻研、探索,努力实现基于AI技术的智慧平台进一步向体育、文化及更多领域延伸,为这里的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体活动体验,为区域经济及社会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东方智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温跃宇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