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迈入“智慧时代”、综合窗口改革全面深化、推出“紫金服务”升级版“驻企专员”……《东城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发布以来,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赢得各方点赞。
三年来,东城区着力打造智慧政务、综合窗口、企业服务“三大标杆”工程,相关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并全面落地,实现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列。如今,东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向纵深推进、向细节延伸,一系列“硬核”举措交出满意答卷,让企业和百姓感受到东城的新变化、新气象,“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
14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通办”
三年来,东城区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 建设,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将“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东城区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大力推行“一网通办”,除涉密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334项区级事项全部达到四级(含)以上,262项(78.45%) 区级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同时,东城区搭建“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系统,把“一网通办”向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推广延伸,推动149项街道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区通办”。 “东城区老年居民多,马上办、就近办,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心愿。”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通办”对居民而言意味着办理事项不再受户籍限制,街道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受理事项后,通过“小东快办”便民受理平台,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办事信息传递至居民户籍所在地街道,再由后者根据相关流程提交至职能部门审批办理。
去年4月,北京市电子证照区块链试点第一批应用落户东城区,共推出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结婚证和离婚证、营业执照七类高频电子证照应用,伤残抚恤关系接收、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等107项 个人事项及融资担保公司合并审批、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用地批准等168项 法人事项可应用。此外,东城区在养老助残、文化、住房保障、卫生健康等领域实现222项 政务服务事项“秒批”。
电子证照的使用解决了百姓“多跑一趟”的问题,还提高了业务办理速度。北京天顺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办事人李女士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经营场所变更事宜,在忘记携带单位营业执照的情况下,通过法人授权、办事人提供验证码方式调用单位电子证照,顺利办完了变更事宜。北京众医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办事人周女士则提前做好了“功课”,到东城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前,让单位法人进行了电子营业执照授权,在窗口办事时通过验证码调用电子证照,减少了核验、复印环节,体验了电子证照的便捷。
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方面,东城区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政务服务业务一套平台接、审批一套平台办、数据一套平台共享模式,积极对接市区政务服务平台系统,实现市-区-街道业务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办理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模式。率先在全市完成48项事项二次录入测试并在全市推广,落实“指尖行动计划”,按批次完成东城事项与北京通APP及各应用程序的对接,提升移动端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
“身份验证、人脸识别,办事速度太快了。”在崇外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前来打印个人社保信息的彭先生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刷身份证、面部信息采集等步骤快速办理了业务。
从2019年起,东城区将自助终端服务由区政务服务中心、17个街道办事处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延伸至区人力社保局大厅及驻区单位或家属宿舍等集中的社区,自助服务、全时服务范围由2019年的15个部门170项业务增加为可办理公积金、税务、社保等24个部门181项业务 ,为居民提供事项申报、办事预约、打印证照等快捷自助服务,将便民服务延伸至百姓家门口。
“一窗”办理率达92.71%
三年来,东城区聚焦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办理环节,大力推行集成服务、套餐服务,打造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更便利的综合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宽进、严管、高效、便民、公开” 的综合窗口服务新常态。
北京雅谊悦饮品店办事人员张女士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法定代表人变更,与以往提前准备两套材料不同的是,窗口“并联审批”改革后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审核无误后仅一个小时,张女士便到发证窗口同时领取了营业执照及食品经营许可证,连连感叹政务服务“一窗办理”的方便快捷。
“全区政务服务事项除不能公示事项外,全部进驻区、街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一门’进驻率达81.21% ,确保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同时,东城区大力推行‘一窗通办’,推进全区24个 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改革,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综合窗口58 个 ,综合受理达100% ;进驻部门40个 ,进驻事项1413项 ,全面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一窗式’综合运行模式,‘一窗’办理率达92.71%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东城区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置综合窗口8个 ,全面执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一天办结”办事流程,一日办结率实现100% ,并创新探索食品经营类变更业务证照联办、“一窗受理”。
此外,东城区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公布马上办、一次办等事项清单,推出 6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大幅减少企业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在纳税服务领域,12类162项 办税业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围绕企业、群众办理频次高、审批时限长、涉及部门多的服务事项,推出“办好一件事” 主题事项286个 ,开展多部门联合审批,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设立“办好一件事”专窗,实现一表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次办结服务模式,大幅缩减企业群众办事环节,高效受理完成“办好一件事”主题事项40余件 ,受到企业群众一致好评。
创新驻企专员模式为企业送服务上门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东城区不断创新重点企业服务方式,先后出台“1+4”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制度、企业“服务包”制度、“紫金服务”行动计划, 走访服务企业1.64万户次,收集解决需求3000余项,实现政策给到位、困难帮到位、服务做到位,打造出有影响力的企业服务品牌。
2019年,东城区在全市首创“紫金服务”品牌,发布“紫金服务”行动计划,成立由区发改委牵头,16个区级职能部门和17个街道办事处组成的“紫金服务管家团”,不断完善三级服务体系,为辖区重点企业提供“对象全覆盖、支持全过程、政策全方位、响应全天候”的“四全”服务。出台“紫金服务”管家团工作制度,为500家重点企业明确一对一联系服务区领导,为1000家 重点企业配备服务管家,统筹开展区级领导走访服务企业,实现需求办结率96% 。去年8月,北京博睿宏远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IPO发行价为65.82元/股,成为我区首家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并成功注册的科创板企业。“作为该企业的服务管家,区财政局联合区金融办积极做好政策指导,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材料和审批环节,让企业少走弯路,并简化资金申请流程,及时拨付673万元扶持资金,协助企业上市募集。”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东城区出台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服务包”机制,“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我区服务的市区两级重点“服务包”企业共160家 ,其中,市级22家,区级143家,共开展服务事项167项 ,已办结131项 。
去年11月,东城区创新推出“紫金驻企专员” 服务模式,选派优秀干部脱产到重点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报到,为企业“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协调解决各类公共事务,首批32名 “紫金驻企专员”陆续入驻101家 企业,派驻楼宇、园区主体企业7家 ,服务辐射入驻企业255家 ,为企业提供“秒办”“暖心”“搭桥”服务,实现“服务送上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几个月来,“紫金驻企专员”为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疫情期间,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疫情影响,资金存在阶段性困难,申请延期缴纳5至11月的社保。东城园管委会“紫金驻企专员”“接诉即办”,积极联系协调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3小时内合力为企业办理了缓缴,解决了其实际困难。
此外,东城区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研究出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十项举措,创新政企沟通方式,区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街道组织早餐会、下午茶等活动近百次。创新开展“紫金”系列品牌活动,连续两年召开营商环境大会;管家团组织433次“紫金政企超市”活动 ,通过政府采购、资源对接、法律咨询等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开展“紫金时间”活动7次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开展“民营企业家日”“法在东城会客厅”“金融云论坛” 等活动,多方联动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东城区将不断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立特色与活力兼备的
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
继续交出令企业和百姓满意的答卷
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造浓厚的氛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