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助企纾困政策不断出台,推出“紫金服务”升级版“驻企专员”,政务服务迈入“智慧时代”,与智能金融研究院、高力国际等知名智库、国际专业中介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关系……东城区继续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向细节延伸,以多项“硬核”举措再次交出实践答卷,让企业和百姓感受到东城的新变化、新气象,连续两年在全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前列,“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
疫情纾困政策惠企3万余家
为最大限度帮助企业降低疫情影响,东城区连续出台16条、42条及新10条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奖”“补”“减”“缓”“贷”等方面为企纾困,惠及企业3万余家,帮助企业开足马力,重新实现高质量起跑。
“奖”方面,兑现支持重点企业奖励、稳定市场供应企业奖励、楼宇合作经费等超6亿元;“补”方面,失业保险费返还、援企稳岗补贴等近4亿元;“减”方面,引导各类房东为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3.36亿元,其中区属国企减免1.56亿元;“缓”方面,缓缴或减免社保49亿元,延期缴纳税款1.86亿元;“贷”方面,助力81家企业融资57.7亿元,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促成贷款7800万元。
东城区致力于以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厚植企业发展的沃土,不断织补完善1+5+N政策体系,围绕“1”个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指导意见,从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空间利用、人才保障及营商环境“5”个方面出台了涵盖各类要素的“N”个具体支撑政策,正持续发力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扶持。
首创“紫金驻企专员”品牌
自去年创立“紫金服务”品牌以来,“紫金服务管家团”坚持“对象全覆盖、支持全过程、政策全方位、响应全天候”的“四全”服务标准,疫情期间实现“防控有距离、服务零距离”,区领导带队走访企业196家,企业需求办结率达96%;三级管家网络不断拓宽织密,为1000家重点企业配备管家,精准对接企业12308户次,收集解决需求2302项。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东城区再次首创“紫金驻企专员”制度,将向区内重点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安排“驻企专员”,按照尊重企业意愿、助力企业纾困、服务企业发展为原则,为企业“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协调解决各类公共事务,切实解决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让企业深度享受到精准管家式服务,持续打造以“紫金服务”和“驻企专员”品牌为亮点的企业服务环境,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在服务形式上,东城区还不断创新,启动“紫金时间”“紫金超市”“紫金论坛”等紫金系列活动。目前已开展“紫金超市”活动283次,通过采购、补贴、减免、资源对接等措施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组织“民营企业家日”“法在东城会客厅”“金融云论坛”等活动,深度开展政企交流,实现了提升企业获得感、参与度、新动能的“三个提升”目标。
政务服务迈入“智慧时代 ”
今年4月,北京市电子证照区块链试点第一批应用落户东城区,7类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应用。截至目前,107项个人事项可使用由北京市机关颁发的身份证、户口本、居住证、驾驶证、结婚证和离婚证等6类电子证照,168项法人事项均可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增强企业和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
同时,围绕办理需求推出一系列“智能化”服务,真正为企业和群众减负、“解套”。开展55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推出200个“办好一件事”引导式主题服务。441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49项事项实现“全区通办”。核发简易低风险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用时仅2个工作日。74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当日办结。疫情期间还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小微企业续贷”和“减免房租”申请窗口,政策兑现“一次办”。
融合发展形成“强磁场”
“崇文争先”是东城区贯穿始终的理念,文化创新融合是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面对疫情影响产生的“危机”“变局”,东城区化资源禀赋为发展要素,在危机中育新机,化变局为新局,突破文化、科技、商业、旅游等产业界限,大力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新模式促进新产业、以新基建扩大新投资、以新供给带动新消费、以新举措推动新开放、以新服务打造新环境,全力构建兴业“强磁场”,释放投资“吸引力”。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1-8月累计引进企业330户。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文菁计划”已为46家企业支持2450万元。引导楼宇品质提升,推进年度40栋楼宇改造升级,打造金宝大厦、天润财富中心等主题楼宇。整合公租房、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引进26名急需紧缺人才。分批分类推动企业上市,目前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1家。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王府井消费季启动当日通过京东平台直播“带货”13.9亿元。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未来,东城区将继续立足功能定位,凝聚全区力量,以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的企业服务擦亮“紫金服务”这块“金字招牌”,持续用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