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定期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紧跟市、区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分析、借鉴其他区县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比对自身,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积极进行优化与调整。二是开展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依托信访日宣传活动,接待办事群众百余人次,讲解仲裁流程、仲裁受理范围、社会保险缴纳等政策;举办优化营商环境系列讲座,主动走进企业,对企业负责人及职工宣讲优化营商政策具体内容、用工规范、绩效考核等法律知识,向企业提出实用建议10余条;借助媒体影响力,在《北京人才市场报》等媒体上登载7篇仲裁院亮点工作动态,扩大群众知晓度。三是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把“流动仲裁庭”开进街道,将仲裁服务搬到“三期”女职工家门口,快速化解矛盾纠纷;值班院长、值班庭长轮流值守立案大厅,服务标兵配合值班领导,主动引导群众办理仲裁业务,耐心解答各类政策问题;关注特殊人群,为老弱病残孕提供专门接待室,配备医药箱、简易急救器械,无偿提供防暑、消暑药品。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