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探析

日期:2019-04-25 10:35    来源:

字号:        

伴随着我国国际竞争、交流与合作的加深,我国政府对其重视和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提出“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十九大以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是成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企业开办便利度的各项指标入手,对下一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一、营商环境和企业开办便利度的背景介绍

营商环境是指商事主体从事企业开办、经营、纳税、合约执行等商事组织或经营行为等方面所需投入的时间、成本等各种境况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伴随着我国国际竞争、交流与合作的加深,我国政府对其重视和关注程度日益增加。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企业开办便利度是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关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开办企业”指标主要反映开办企业的难度,主要测评企业从注册到正式运营所需完成的程序、时间和成本。具体包括企业登记所需办理的程序总数、企业登记所需的总天数、开办成本占该经济体人均收入的百分比、最低实缴资本占该经济体人均收入的百分比四个维度。

二、基于指标体系构建视角下的登记便利度障碍分析

我国企业开办便利度在成本和最低实缴资本方面我国存在较大优势,主要障碍为程序和时间两个方面。因此,我国企业开办便利度改革的突破点主要在于程序和时间两个方面,成本(人均收入百分比)方面也有一定提升空间。

从程序而言,要实现流程缩减和调整,要减去从企业名称核准到取得发票的内部障碍,要将银行开户、社保开户等前置流程改为后置流程。从时间而言,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各部门内部时间缩短至最短,二是串联式审批流程压缩为时限最短的并联式审批流程。从成本而言,因为对房租、办公花费等企业运行费用的不可控性,应从政府审批环节中着手,例如减去刻制印章费用。

三、关于进一步提升登记便利度的建议

(一)精简登记手续,打造高效服务

各部门应进一步探索如何简化材料,缩短时限。对于市场的主体的登记事项应只记载必要事项,从重视“审查”向重视“备案”转变。另外,应加大推动“多证合一”从形式到内容的实质性转变,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真正实现实现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避免让企业重复登记、重复提交材料。对于程序内部的“住所”、“经营范围”等便利度拦路石对症施策,提出解决方式。

(二)推广“互联网+”模式,实现企业开办“零见面”

将“e”网通服务平台逐步扩宽至工商、公安、税务等多个部门,通过各部门间涉企数据交互机制,推进涉企事项办理的网络一体化建设,以网络为载体,实现优化营商环境的网络全景规划建设,通过部门间数据的互通共享。逐步将各部门工作重点逐步由线下转到线上,全面提升网上登记系统服务,加快推进“零见面”企业开办服务水平,进一步缩减企业的开办时间和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三)着力规范业务水平,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时间、成本、程序”是企业开办便利度的显性衡量指标,但是“业务和服务水平”作为隐形衡量指标,更能给企业带来“便利度”体验。因此,登记部门应充分挖掘人员潜能,深化提高拓展登记服务水平,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全力推进办事流程便利化,通过专业性和服务性给申请人提供便利,进一步提升群众改革获得感。

(四) 整合行政资源,增加部门协同

打通各部门壁垒是此次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关键,然而在各部门内部仍然存在着手续繁琐现象,在部门间仍然存在信息重复提交现象。因此,进一步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意义重大。各部门应该以“多证合一”工作为契机,完善相关部门信息采集机制,建立各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和业务系统,构建统一高效、协同共通的政府数据资源体系,打破部门和行业信息壁垒。另外,可以借助社会各方资源延伸商事登记服务,继续推进组织机构一体化,建设全覆盖、多节点的登记注册服务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