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迈入中度老龄化 本市发布专项规划应对 2025年初步建成老年友好型城市

日期:2022-03-23 12:41    来源:

字号:        

政策文件: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过从市老龄工作委了解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日前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将初步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协调的老年友好型城市。

抓住应对老龄化有限窗口期

规划分析,人口老龄化叠加城市发展转型是贯穿21世纪首都北京的基本市情,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将成为新常态。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1400.8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378.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7.0%;常住人口2189.3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429.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9.6%,处于轻度老龄社会末期。

预计到2025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小型化、少子化趋势将不断加速。预计到2035年,户籍老年人将接近7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30%,北京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随着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开始步入高龄,高龄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社会抚养比持续增长,高龄化趋势加速。

当前,北京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超82岁,健康长寿成为老年群体的最大愿望。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十四五”时期将是北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限窗口期,也是应对高龄化的重要窗口期。

子女赡养支持政策将出台

规划明确,本市将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本市将制定政策,支持子女赡养照顾老年人。

规划提出,本市将发挥家庭养老基础性作用,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增强家庭养老保障能力。本市将制定支持子女赡养照顾老年人的政策措施,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制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子女及近亲属回归家庭照护支持政策,推进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提高失能老年人照护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此外,本市还将鼓励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支持性喘息照护服务。建立健全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支持鼓励政策,明确上门照护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标准。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家庭照护床位。

为适应首都人口老龄化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本市将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障能力。规划明确,本市将加快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

推进居住社区适老化改造

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将初步建立具有首都特色的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协调的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营造包容、接纳和尊重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等四方面内容。城市道路、信号灯、隔离带等将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加强对坡道、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的改造。全面发展适老型智能交通体系,增加无障碍公交车,加强公交站台无障碍改造,优化周边无障碍设施与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的衔接。做好政务服务大厅、宾馆酒店、商超餐厅、医疗机构、公园绿地、银行、公共厕所等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消除“数字鸿沟”。开展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预约服务。

本市还将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推进居住社区无障碍规范化建设和改造,示范建设一批老年友好型社区。制定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服务包,将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纳入重点保障对象,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与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既有社区设施和生活性服务场所的适老化改造。本市还将推进老年人运用智能设备教育培训,提高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