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冉冉,悠悠初夏。6月14日,“胡同里的红色讲坛”宣讲活动第三场在东华门街道南池子美术馆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依托“理论+百姓+文艺”的丰富模式,为辖区干部群众们奉上一场有声有色、别开生面的“理论大餐”。
理论宣讲 掷地有声
坐落于普渡寺西巷的南池子美术馆夏木成荫,亭台回廊巧妙连缀,一步一景妙趣横生,当天,这座山水园林迎来了东华门街道红色讲坛宣讲团队,宣讲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机关干部、新阶层人士、地区居民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大队辅导员周文萱以《厚植教育根基 聚力课程思政》为主题,从强化全员参与、踏寻红色足迹、推进文化自觉三个方面讲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增强育人合力的生动实践。
东华门派出所一级警员张舒雨以《红枫满东华》为主题,从亲身经历出发,深情讲述了东华门派出所以“红”为底、别具“枫”景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学生孙悦然以《我和爸爸的志愿梦》为主题作专题分享,讲述了她的父亲——第九届首都道德模范、梵珀匠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孙凯的志愿服务故事,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本次宣讲活动深入浅出、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热度。”东华门街道党群办干部赵爽利在宣讲活动结束后感慨道,“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持续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之基,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本领和意志,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艺表演 特色彰显
东华门地区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的孩子们在古韵流芳的庭院中,身着传统服饰,为观众们带来《传统文化中的诗与歌》表演,华裳韵情、美育润心,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绵延,穿越时空的时代风采。
“长在红旗下,生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华夏,五星闪耀皆信仰。”第一六六中学附属校尉胡同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如果信仰有颜色》节目表演,传达出“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的美好愿景,让现场观众深切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与希望,给予观众们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多福巷社区居民代表带来原创中英文诗朗诵《走进浪漫的紫金东华》,抒发了东华人深厚的历史共鸣和触动心灵的归属感。
参加活动的“两新”组织代表周坤平在活动结束后表示:“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参加活动。本次宣讲活动形式丰富,内容精彩,让我深受鼓舞。这里是我工作奋斗的地方,未来我也将坚定信念、尽职尽责,为地区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理”响东城 精彩不断
从观中博物馆到观坛艺术空间,再到南池子美术馆,从历史文脉传承到文化自信自强,再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赓续,东城区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方式把“红色讲坛”搬到胡同小巷、古建院落、文化空间,通过生动鲜活的宣讲活动,让“红色讲坛”中的每一个课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加油站”和“动力源”。
“胡同里的红色讲坛”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东城区将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生动鲜活地送到大家身边,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