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东城融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之“街道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报道各街道学习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新举措、新成效。今天刊发《永外街道:党建特色品牌助推民生实事办到居民心坎上》。
近年来,发展中的永外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多支撑”发展模式,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基层社区治理。充分发挥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探索创建永外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广泛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品牌、新方法。全力打造永外新经济增长极,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实产业布局上“结硬寨、打硬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破解接诉即办工作难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俯瞰北京传统中轴线重要节点——永定门
永外街道位于东城区最南端,作为北京传统中轴线南端起点,辖区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常住人口6.4万余人。在疫情防控最紧要关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永外铁军”的身影和鲜红的旗帜,他们以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为核心力量,下沉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驻街单位志愿者等共同参与,不分昼夜、持续作战,按要求完成隔离人员转运、封控管控、大数据排查、卡口值守、隔离点运行管理等工作,不但体现出“永外速度”,更彰显了“永外温度”,以实际行动书写干事创业“竞”字文章。
永外街道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等机制,推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底、落地见效。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实施“三步走”计划,依托“四个双向”工作机制,优化成员单位构成,更新完善资源清单72+7项、需求清单34+4项,共治项目清单19+8项,有效扩大了区域化党建工作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利用党建阵地不断凝聚“两新”组织群体,强化“红风筝”“白领驿站”“红色物业”等党建品牌效应,助力两个“关键小事”持续落地。
民生项目关系群众期盼,永外街道发挥属地作用,推进望坛回迁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宝华里规划手续办理进程,妥善解决相关历史遗留问题。依托永外商会物业分会,探索建立物业菜单式服务、“先尝后买”等特色工作模式,建立物业管理优胜劣汰等机制。利用好珐琅厂博物馆、龙顺成、大磨坊等辖区资源,传承发展以永定门、燕墩、南中轴为代表的古都历史文化基因,打造地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耕读空间”,与文沁阁等实体书店结对子进社区,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历史文脉延续传承。
望坛棚改回迁项目效果图
望坛棚改回迁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首批居民正式入住
永外街道积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掌握企业需求,建立健全地区商务楼宇台账、周边配套设施基础台账以及重点招商项目工作台账。有效盘活产业发展空间资源,大力引进高端业态,努力将永外地区打造成为新产业发展高地、健康产业聚集区。与市属国企携手,深度利用永外地区资源禀赋,共同推动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腾笼换鸟”,将位于南中轴的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碳中和智慧园区。
中海地产
永外城“碳中和智慧园区”效果图
一把手访谈
在新时代新征程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靖、净、敬、劲、静、竞”六个字,是一份显锐气的经验“启示录”、是一份有朝气的发展“新蓝图”、是一份接地气的作战“任务书”。永外街道将怎样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本报记者对话永外街道工委书记张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记者问
永外街道将怎样爬坡过坎、负重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做实“六字文章”?
张黎答
拿到“六字文章”这份沉甸甸的、承载着人民幸福与期盼的“任务书”时,我认为要高质量完成任务,必须做好六个“一”:一是做实“靖”字文章,一以贯之“讲政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街道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做实“净”字文章,一鼓作气“提品质”,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疏整促”,持续不断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精细化长效管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做实“敬”字文章,一点一滴“增内涵”,深入挖掘地区优质文化资源,将珐琅、燕墩、南中轴这些文化资源打造成具有时代魅力的文化IP,使老城焕发新生;做实“劲”字文章,一门心思“抓发展”,进一步盘活产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辖区拆迁腾退空间、疏解提升空间、新建配套空间、老旧楼宇改造空间招优引强,吸引医药健康龙头企业落地,着力打造大磨坊文创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加速区域经济崛起;做实“静”字文章,一如既往“促和谐”,有力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做实“竞”字文章,一心一意“聚人才”,增强永外干部“能干事”的本领,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打造坚强有力的“永外铁军”队伍。
记者问
街道社区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和各项民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永外街道将如何破解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呢?
张黎答
“十三五”期间,永外街道在区委的战略指引下,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精细化治理。随着望坛、宝华里棚改项目的推进,永外的城市面貌得到大幅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居民回迁,以及永外大量老旧小区的改造和治理,如何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和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难题。
我们要通过巩固深化并不断拓展“望坛棚改之家”经验,切实推动化解民怨、制定规则、互帮互助,逐步建立并提升居民对社区基层组织的信任与依赖,充分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实现生活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共融。总而言之,要着力在思想上破冰、在行动上突围、在改革上发力、在发展上突破,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从源头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将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
我家门前最好看
特色品牌深化街巷治理
“楼下有了小花园,单元门口新加了方便老年人出行的坡道,革新南路不仅路扩宽了,还通了公交车,在咱们永外住着真是越来越舒心。”一位居民深有感触地说道。近年来,永外街道通过打造“垃圾分类七大行动”、“小红星”志愿服务、红色物业等特色品牌,持续推动辖区环境建设和文明素养提升,让家门口的环境更美丽、生活更舒适。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发动回社区报到的团员和辖区非公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的青年群体,变身垃圾分类先行生力军,相继开展“敲门行动、守箱行动、劝导行动、拉手行动、光盘行动、清爽行动、张榜行动”七大行动,影响和服务居民7万余人,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新风尚。七大行动实施以来,居民高度关注,永外地区全年垃圾分出率排名全区前列。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破解居民日常的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永外街道通过“党建+物业”模式,打造永外地区物业行业特色党支部,并成立永外商会物业分会。辖区33家物业公司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平日里,他们是小区“好管家”,居民们有个大事小情习惯“找物业”;战“疫”时,他们是业主“守护者”,加入“永外铁军”并肩作战,同心守护家园。
同时,街道面向“两新”组织群体推出“小红星”服务计划,打造“小憩驿站”聚人心、“红色邮包”聚合力、“亮星筑梦”聚梦想三层次服务体系。“很荣幸能成为一名永外街道‘小红星文明骑士’,把快递送到千家万户的同时传递文明力量。”美团买菜永外店外卖小哥郝珍自豪地说。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经络,是社区治理的重点。近年来,社区努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巩固提升,消除街巷死角死面,清理堆物,粉刷墙面,清除小广告,修缮道路,规范停车,打击占道经营,切实解决了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努力为居民提供疏朗有序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革新里社区党委书记 范晓梅
我的社区故事
书法作品赞社工
讲述人:张鸿林
富莱茵社区
居民、书法家
在北京,红星二锅头家喻户晓。红星二锅头包装上的“红星”二字,就是我写的。
退休后,我就“入职”了富莱茵社区的社区书房,当起了邻里街坊身边的书法老师。每天为社区里的“书法家”们判作业,成了我的生活乐趣之一。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我就开始居家创作,并主动请缨加入了街道“空中课堂”,与书法爱好者们开始了“云学习”。“中锋行笔,有张力,飘逸,字体结构上紧下松,完全体现了篆书的特点……”每次看到居民交上来的作业,我都是先点评优点,再讲解需要改进提高之处。
说起来,每判一次作业,都要耗时近3个小时。我的一只眼睛患有黄斑变性,另一只眼睛患白内障多年,长时间对着手机,忍不住眼泪直流。“歇会吧,鸿林。”看到我流泪的双眼,老伴有时忍不住心疼地埋怨道。但想想屏幕对面,居民们的一腔热情和满心期盼,我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依然坚持隔空“云点评”。
书法家张鸿林(左)创作书法作品致敬社工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从家里的窗边往下一瞄就能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这么辛苦不就为了咱老百姓嘛。带着这份感动,我接连创作出“忘我为民”“舍弃小家为大家、疫情无情人有情”等书法作品。
“这是我专门为社区创作的作品。”“天太热,我这给您送50箱冷饮。”“我儿子现在也居家办公,我们爷俩到社区做志愿者。”看到大家的一片心意,社区党委书记郝俊丽有些哽咽,张鸿林说:“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都愿意为它出把力,这样才能让它越来越好!”
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冬天战严寒,夏天斗酷暑,无私地服务于抗疫工作中。他们还积极传递正能量,用手机转发先进事迹及好人好事,宣传最新防疫政策。党员志愿者更是以身作则,同舟共济参与防疫,用行动照亮初心,用丹心践行使命。
——富莱茵社区党委副书记 赵怡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