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以城市文明新风滋养老城居民生活

日期:2022-08-12 15:32    来源:北京东城

字号:        

正值立秋节气,京城暑热还未退去,东四北大街上绿荫繁盛,车辆川流不息,不时有行人走近斑马线,机动车默契地缓缓停下礼让;喧嚣街道旁的胡同中,居民种下的花枝、绿植在阳光照耀下高低错落,青砖灰瓦间花影斑驳,幽静的小巷干净整洁地延绵向深处,别有一番京味儿的雅致娴静;不远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场为胡同居民开办的花卉种植培训正在进行……这是北京东城老城风貌的一隅,也是胡同里的日常光景,城市文明的浸润时时处处体现其间。

作为新时代首都核心区,东城区以“崇文争先”理念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中不断提升,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正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力进发。崇德向善、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大画卷徐徐铺开,“崇文礼敬”的文明新风也在每个细微之处滋养着老城居民的生活。

老胡同蕴气质

为人居环境提升注入文明内涵

如今走进东四六条胡同,看不见一辆随意乱停的机动车,道路两侧设置了硬质隔离带,隔离带后面摆放着一排排种满绿色植物的花箱,胡同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停车街区,古色古香的韵味也更加浓厚,老北京的“静”生活重新回归。
为了解决胡同居民的停车问题,东四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将腾退空间建设成立体停车楼,还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帮助居民协调共享停车位,最大程度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东城区持续开展街巷胡同停车治理工作,深入动员社会单位开展有偿措施共享停车,盘活边角闲置空间,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带动各方相向而行、共商共治的是东城区长年涵养的城市文明气质,为城市“颜值”与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提供了厚积薄发的精神力量。目前,东城区西总布胡同、王府井街区、五道营胡同、东四九条等43条核心城区胡同陆续实现不停车,曾经一条条秩序混乱的胡同变成安宁街区。

同样是在东四六条,整洁的街面、舒适的环境还得益于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胡同里一辆小型机械清扫车正在作业,为进一步降低街巷道路尘土残存量,全区街巷已经实现了小型机械清扫全覆盖,“冲、扫、洗、收”组合工艺覆盖率达到98%。就连胡同里多年无人清理的平房屋顶,东城区也采取了清扫吸尘、高压冲洗、喷洒抑尘剂等多种方式,进行全面清理,全区累计清扫屋顶2500余万平方米,TSP(总悬浮微粒)和降尘量大幅改善,辖区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除此之外,低洼院落改造、坑洼道路整修、街巷基础照明和无障碍设施完善、“厕所革命”持续推进、腾退空间“见缝插绿”……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在背街小巷中相继实现,一批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美丽街巷出现在东城居民身边。截至目前,东城区982条精治类、达标类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精细化整治任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背街小巷文明程度切实得到提升。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点滴之间,涵养文明,引领居民选择文明的生活方式,共享文明的幸福之果。在包括东四六条在内的全区百余条胡同,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的巡回收运模式,通过“全面撤桶、巡回收运、分类投放、互相监督”的“不落地”分类收运形式,有效提升了居民自主分类准确率,进一步带动社会文明习惯养成。

文明城市建设,居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参与主体。在东四六条的园艺驿站,依托东四街道居民自治组织品牌“东四花友汇”,东四六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花卉、绿植种植培训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培训的成果都将用于扮靓居民自己家门口的街巷。正值盛夏,胡同里一片郁郁葱葱,抬头可见花架上结了瓜、葫芦,路边各个品种的花朵争奇斗艳,还有各色瓜果蔬菜,原本局促的街巷变得绿意盎然,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老胡同焕发了新的勃勃生机。

文明生活不仅成为老城区的内在气质,更成为东城市民的生活底色。近年来,东城区在推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统合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聚合作用和“东城社工”“小巷管家”的示范作用,聚焦“合力”“聚民”两条主线,致力精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形成了一系列基层群众自治品牌,在社区治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工作中,赢得了居民的普遍称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推动了东城区全域文明创建,也让居民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文明的内涵在街巷的环境提升和居民生活品质改善中得到彰显。

小窗口见真情

将为民办事服务融入文明实践

走进东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验感无处不在。先进完善的办公设备、整齐划一的受理柜台、温馨舒适的等待区、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大厅“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新模式,全区45个部门的1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只需在一个“综合窗口”递交相关材料后,工作人员就会在后台“跑起来”,企业群众在一个窗口就能办理所有的事项。

“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是东城区一直以来精心打造的服务模式。在区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改革的氛围拉满。除了“综合窗口”,东城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强数字赋能,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打造了功能完善的“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全面推进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以数据共享为支撑,优化数字服务用户体验,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在政务服务全流程中的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线上“可办”向“好办”转变,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提高便民化水平。

从办一件事进百扇门,到进一扇门办百件事,东城区将“互联网+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以群众“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为目标,强力推进互联共享、流程再造、通道拓展、服务下沉。

集成办事场景建设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全过程周期,以企业、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导向,整合优化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办事流程,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环节多事项联办,“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流程再造,有效避免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重复交”的现象,实现“一件事”一个流程、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办好,增强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

一边是企业群众对高效快速的办理流程交口称赞,一边是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精准“对焦”的服务。为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东城区锚定“为民、便民、利民、高效、务实”服务目标,施精准之策、下服务之功,通过特色专项服务构建起“标准化、精细化、定制化、便民化”的政务服务新格局。

改造无障碍低位服务区、增加无障碍显著标识、完善无障碍卫生间设施……近年来,东城区积极提升政务领域无障碍服务水平,从细微之处体现了政务服务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营造了全方位、便利化、暖心化的办事环境。区政务服务中心内还活跃着一支“帮办代办团”,根据申请人需求,采取专人协助、全程帮代办等方式为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宽敞明亮的服务环境、标准规范的服务流程、贴心周到的服务细节、优质高效的服务宗旨……以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东城区将文明实践与政务服务紧密结合、协同推进,找准企业、群众诉求“共鸣点”,通过不断完善的优质政务服务,用真情服务生动地诠释了文明的意义。

家门前赏美景

在城市绿色空间嵌入文明亮色

炎炎夏日,龙潭中湖的水上运动体验基地引领了一拨朋友圈运动新潮流,桨板、皮划艇等新鲜有趣的水上运动,为酷热天气带来一丝清凉,引得周边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龙潭中湖公园位于东南二环沿线,坐落于龙潭三湖的中心位置,建设面积约40万平方米。作为龙潭中湖公园的前身,北京游乐园曾陪伴不少孩子度过童年。

经过500多天的精心雕琢,2021年9月,龙潭中湖公园正式开园。改造后的龙潭中湖公园变身成为一座集森林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为了满足市民的健身、休闲需求,园内开放了皮划艇、桨板、乒乓球、篮球、网球、笼式足球、轮滑等运动项目,并设有2.6公里的跑步绿道以及一段空中栈道。

清新的空气、一应俱全的健身设施,夏天时更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吸引了很多周边居民每天来这里遛弯、跑步,既锻炼身体,又愉悦心情。如今的东城大到街景、公园,小到胡同小巷,处处都有风景。

为实现所及之处处处是美景,近年来,东城区深入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建成龙潭中湖公园、大通滨河公园等6处大尺度公园和40余个口袋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4.05%,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增进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今年,位于东二环外的东城区亮马河公园(香河园大绿地)改造完成并开园试运营,为市民打造了又一处生态和谐、功能复合的全龄友好绿地。东城区亮马河公园(河道沿线)也将在今年开园,成为与香河园大绿地相通共融,追忆亮马洗尘盛景的绿色地标,展现东城绿色新貌。与此同时,东城区积极挖潜拓绿,围绕中轴线和二环路沿线,实施中轴线绿色空间景观提升(东城段)、南二环永定门滨河路、崇文门外大街及和平里北街景观提升,燕墩遗址北绿地、松林里绿地改造等多项重要绿色惠民工程,努力打造绿地、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干净、舒朗、大气、宜居宜游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此外,为了大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生态导览路线,东城区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导览活动。举办“乐享自然 快乐成长”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互动体验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爱绿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自然笔记征集等活动,为居民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走在大大小小的公园绿地,随处可以见文明游园等公益广告,很多公园还通过游园广播、LED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文明宣传引导,从前乱丢垃圾、损坏花草树木、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已经越来越少,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渐走进居民心中。

燕语莺声,草木新绿。从有水有树的休闲公园到家门前的微型绿地,从主要干路的绿荫车道到胡同里的繁花锦簇,城市绿色空间的打造不仅依靠一系列园林绿化整治、公共空间提升举措,更是全民共建共治的成果。老城靓了,老街坊们笑了,在“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东城美好景致里,“崇文礼敬”的文明之风,永远是那抹最亮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