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公约》宣传活动。
“您好,这是社区的垃圾分类公约,请您仔细阅读,按照公约进行垃圾分类,感谢您的配合。”朝阳门街道朝西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公约》宣传活动。朝西社区朝夕小院管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一大早便来到社区卡口点位,手里拿着社区的垃圾分类公约,向居民发放。同时,积极向过往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随后,志愿者们分头行动,根据各自管理的楼门院,将公约张贴在醒目位置,居民一进院就能看到公约内容。碰到邻居,志愿者们上前给居民讲解,动员居民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中。
垃圾分类公约制定过程
提到垃圾分类公约的制定过程,志愿者李占禄全“门儿清”。李占禄说:“去年,我们社区作为全街道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比较高。我们朝夕小院管家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就一直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居民不容易改变的习惯。5月1号新规实行,我们就想着在新规实行之前,制定一个公约,让大家更加清楚垃圾该怎么分。”
4月28日,朝夕小院管家服务队的志愿者与居民代表们开展了座谈,共同制定垃圾分类公约问题。此前,经过社区进行线上征集,把居民的意见汇总在了一起。这次座谈会,志愿者和居民代表们进行充分讨论。责任区长扈明昭也和居民们一起进行探讨。大家逐条讨论,集思广益,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拟定。志愿者何银秀说:“我觉得坚果壳作为其他垃圾这一条应该加进去。这条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放到了厨余垃圾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朝西社区《垃圾分类公约》便诞生了
垃圾分类公约内容
公约共十条,充分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惯问题,从居民容易混淆的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如何投放、垃圾分类的原则等多个角度,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垃圾分类指导。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居民每天佩戴的口罩应该如何投放,公约中进行了特别说明。口罩不可回收,应作为其他垃圾处理。
公约内容
1.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纸板应拆开叠放。各种饮料包装盒应冲洗晾干,折叠压扁。
2.瓶罐类物品,应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或倾倒,清理干净后投放(有害物品除外)。
3.易腐垃圾水分多,易变质,投放后应将垃圾桶盖好,避免污染。
4.大骨头、玉米棒、木屑、坚果壳(如花生壳、核桃壳、板栗壳等),难以降解,不要和剩菜剩饭放在一起,应投入其他垃圾桶。
5.不用的口罩,应作为其他垃圾处理,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
6.废旧灯管等易破损的有害垃圾应包裹投放。
7.过期药品、化妆品应连带容器一起投放。
8.在公共场所产生的有害垃圾,应及时带至有害垃圾收集点。
9.餐巾纸、尿片等无回收利用价值,应放在其他垃圾桶内。
10.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厨余其他要分开,做到不堆、不攒、不占道。
朝西社区党委书记于春明表示:“社区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和宣传工作。我们希望居民能够精准投放垃圾,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减少环境污染。”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