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下午,东城区举行两会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围绕“‘七有’‘五性’发展为民,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主题进行新闻发布。人民日报刊发《北京东城深入优化资源供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文如下:
1月5日,东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七有’‘五性’发展为民,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东城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开设课后服务,初中生、小学生参与率分别为97.72%、91.48%,满意率达到93.8%。区校两级课后服务选修课程共计4100余门,学生通过菜单式课程的自主选择,培养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过去一年,东城教育始终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勇毅笃行,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建成77个示范点
东城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为引领,以更高自觉、更优成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试点区,东城全面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工作,抓住“培养人的人”这个关键点,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在学校党组织全面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建成77个示范点,持续强化组织力和领导力。积极探索教育集团党委运行机制及学校内设支部建设路径,创新性引入家长委员会党员代表,形成家校共育新路径和学校内部治理新模式。同时,名校长(书记)、名教师、名教研员、名学科基地“四名”工程、高端人才引进、高校战略合作、重点人才培养、青年成长营等一系列工程落地,进一步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推动“百节学科课”“百节思政课”“百节班队会”即“三个一百”课程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区域内1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16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东城区红色文化教育地图》,以及战“疫”、冬奥等教育契机,上好师生大思政课。
优质均衡
切实解决民生需求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东城深入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增学前学位,在和平里、体育馆路街道新增3所民办幼儿园,增加学位共计720个。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新一年级扩充教学班44个,新增学位2200余个。
新增4组一所小学对多所初中定向名额派位入学学校;东城区天坛东里小学整建制并入东城区景泰小学;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成员校东城区史家实验学校并入北京二中教育集团,进一步完善长链条人才培养机制,扎实推动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
进一步推进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深入推进高校战略合作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北京市第21中学、北京市第50中学分校开展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降低升学焦虑。
全面育人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城区聚焦“双减”,着力推动以教育综合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质量提升为重点的“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两批1080人次,重视落实“常态课优质化工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双师课堂”,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开展跨教室、跨校、跨区的“双师应用”模式,校际、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面向学生实际需求,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开设课后服务,初中生、小学生参与率分别为97.72%、91.48%,满意率达到93.8%。区校两级课后服务选修课程共计4100余门,学生通过菜单式课程的自主选择,培养特长、激发学习兴趣。
东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持续推进以体质健康提升为突破的青少年“健康·提升2025工程”,以文化东城建设为支撑的青少年“文化·传承2030工程”,以家庭教育为合力的“家校社·共育2035工程”,去年,完成了第四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400名教师的线上培训。此外,发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作用,研发20大类百余个长链条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学生身心健康、幸福成长奠基。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