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盯桶员”守护社区“新时尚”

日期:2020-11-09 11:10    来源:东城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原标题:夫妻“盯桶员”守护社区“新时尚” 来源:新东城报

赵家杰、刘玉霞夫妻在垃圾桶站值守。

早7点到9点,晚6点到8点,是大多数家庭吃饭的时间段,可对于赵家杰、刘玉霞夫妻来说,这是他们每天“盯桶”的时间。

为了守护社区垃圾分类“新时尚”,老两口把原来的就餐时间都改变了。“我们现在早饭6点半吃,晚饭5点半。”赵家杰说,我们自己麻烦点儿没事,只要能帮助大家做好垃圾分类,这点儿变化没关系。

刚出医院就当上了“盯桶员”

今年4月2日清晨,赵家杰像往常一样吃完饭洗洗碗,“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听不到水声了!”66岁的赵家杰有点儿慌了,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辗转同仁、友谊几家医院检查,最后在一家耳鼻喉专科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你说巧不巧,我正办出院手续呢,社区就打来电话了,说正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问我愿不愿意加入。”赵家杰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5月19日中午社区给赵师傅打的电话,下午他就上岗了。”金鱼池中区社区副书记郭琳琳说,我们当时不知道他住院呢,只不过他平时经常在社区从事志愿活动,我们一下子就想起他来了。

由于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赵家杰早就把细节记得一清二楚。“我们自己在家里边儿就有这种意识了,平常用一个小桶装厨余垃圾,墙上挂一个塑料袋装其他垃圾。像电池什么的都单装了,那是有害垃圾啊。”

“赵师傅,您看我这个扔到其他垃圾桶里对吗?”早上7点多,遛弯儿的老人、上班的年轻人陆陆续续出门了,大家手里拿着一袋袋垃圾走向分类垃圾桶,对于拿不准的垃圾,大家正在向赵家杰询问。

“夫妻档”齐心协力值守岗位

虽然每天都就是围着垃圾桶转,但赵家杰的工作量并不小,早晚盯桶各两小时,他都能走上万步。赵家杰负责的两个桶站相隔大约20米,赶上人多的时候,多少有些顾不过来。

为了站好自己这班岗,赵家杰动员爱人也加入进来。每次值班,夫妇二人都会准时守在垃圾桶旁,他们不仅耐心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抱小孩儿的居民,他们都会主动上前接过垃圾,引导居民做好分类。对于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夫妇二人每次都是先夸赞大家分类有进步,再婉转地提出存在的不足,居民们听了后都笑着接受了“批评”。

赵家杰的爱人刘玉霞曾到日本工作两年,在那里,刘玉霞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垃圾分类。“看到人家垃圾分的特别好,我就想咱们要是也这样多好啊。”回国后,刘玉霞就在家里开始了垃圾分类。“这回当上垃圾分类志愿者,也算是实现了当初的梦想。”刘玉霞说,咱们的居民接受能力都挺强的,一个月以后就基本不怎么用提醒了。

当上“盯桶员”不久就是北京最热的三伏天,而垃圾桶的位置在早上七点正好被太阳照着,“整个人溜儿溜儿暴晒俩钟头,天天带着蚊子叮的十几个包回家。”虽然环境有些艰苦,但老两口说:“这几个月里还真没遇到过那种特别不听劝阻的人,大家还都挺配合的,这说明咱们的宣传工作走在了前面。”

记者 李冬梅 文并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