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北大街整治提升:一户一式 打造四种建筑风格

日期:2020-10-26 14:42    来源:融媒体中心

字号:        

菜单式选择 细节体现差异

“小姚你在现场啊,刚好我要给你送这张表呢,已经盖好章了,你就直接拿走吧。”东四北大街商户拿的是一张选择表,上面可以选择牌匾的样式以及字体风格。据中规院建筑设计师姚小虹说,工作人员正在收集商户资料,审核商户牌匾字号。此次改造,针对门窗和牌匾样式,设计师为居民和商户提供了48种“菜单式”选择,居民可自行组合搭配。

不仅如此,就连挂檐板的样式,设计师们也是选择了12种菜单选项在大街上交替使用。“使用挂檐板的户数比较多,我们也是考虑到建筑个性化和商户特色,设计了多种挂檐板纹样,避免让大家产生视觉疲劳。”改造前,东四北大街(东四段)的风格比较杂乱,与历史街区风貌不协调,此次东四段的定位为“赏游中西”“国风静巷”“大市银街”,改造后的建筑有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四种风格。设计师从整体上把控街区的建筑风貌,由传统向现代平稳过渡,同时结合每栋房屋的现状条件选择适宜的设计风格,力求整个街面的风格变化有节奏、有韵律。

古建专家指导修复 重拾东四记忆

改造过程中,东城区城管委多次邀请古建专家马炳坚指导建外修复技艺和立面提升效果。马炳坚在设计师的带领下,通过借鉴老照片中的建筑形式,提出专业指导意见。东四段选择了有历史保护价值的499号、492号等老建筑,向马炳坚老师请教修缮意见。“马老看完后,对本次改造中老建筑的保护性修缮措施非常满意,同时也对一些油饰色彩、传统纹样等细节提出一些建议,接下来我们会考虑从老照片中提取细节,多使用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传统纹样。”姚小虹介绍。

东四北大街492号钟表店是一栋老建筑,曾经的屋主叫韩士怀,是琉璃厂韵古斋老古玩店的第一任店主。建筑北面是丝缝做法的老砖墙,在此次整治前,砖墙外面被涂了一层灰色涂料,“我们请了老师傅细心地将涂料清洗打磨,重新将老砖墙展露出来。”姚小虹说。

东四北大街395-421号是一个红砖门楼,走进去是死胡同,据里面的居民介绍,在建国前,胡同里全是澡堂子,私底下也被大家称为“澡堂子胡同”。

设计师最开始调研时,“澡堂子胡同”门楼的外立面被涂了一层灰色涂料。门楼是一处民国时期的红砖西洋门,背面还刻有几个大字,但由于风化严重只能辨认出疑似“清”“堂”的字形。姚小虹介绍,为保证修旧如旧,这次将外面的灰色涂料打磨掉,将保存情况较好的红砖保留下来,只替补破损严重的旧砖。

个性化设计 展示文化趣事

除了修缮原汁原味老建筑,此次整治还将按照老照片恢复性修建一批传统建筑。

东四六条316号正是按老照片恢复的一处重要的民国风格建筑,不仅保留了胡同口方便马车转弯的“拐弯抹角”的传统做法,而且恢复了屋顶的圆弧形山花。另外,设计师在斜墙面上预留了铜雕位置,用来展示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的胡同地图。

胡同口是展示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窗口,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王府云集,名人故居遍布。设计师充分挖掘了胡同的文化内涵,利用胡同地图标识出各个胡同的名称、以及隐藏在胡同中的崇礼住宅、东四胡同博物馆、侯宝林故居等点位,串联形成一条东四胡同文化探访路,让大家来到东四三至八条时,可顺着文化探访路,慢慢游览这片胡同区域。

与此同时,各个胡同口还将适当增加绿植,配合系列胡同口标牌,胡同口将与大街连续形成精致的小微空间,原本无人驻足的胡同口将转变为交往空间、门户空间和文化标识空间。

违建被拆 将变身公共绿地

东四北大街相较于雍和宫大街,商业占比高,商户私自搭建的违建较多。本次东四南北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已总计拆除违法建设10000余平方米。通过拆除外扩违法建设,还路于民、增加公共绿地空间。

东四北大街376号是本次工程中拆除外扩违建较大的工程,此次将拆除385㎡。改造前,这处建筑外凸红线5米多,挤占了本已局促的人行空间。为实现大街全线3米以上的有效通行宽度,消除人行道通行瓶颈点,东四街道工作组及城管反复与业主单位沟通协商十余次,将这处大型违法建设进行拆除。通过拆违复绿,不仅消除了通行瓶颈点,并且未来将增设口袋绿地与座椅,为居民、行人提供休憩休闲的空间,让东四北大街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绿色畅街。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