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胡同有了新风貌 老街坊过上新生活 来源:新东城报
深秋时节,晚风萧瑟,落日余晖下的南锣鼓巷,褪去了游人的喧嚣,多了几分老北京胡同的烟火气。在焕然一新的雨儿胡同30号院里,70岁的老住户崇宝财正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忙碌着一家人的饭菜。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崇宝财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这两年,我家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老共生,居民过上新生活
崇宝财回忆说:“以前这院子是低洼院落,排水困难,赶上汛期下雨还得蹚水进出院儿,上厕所都得奔胡同口,冬天下雪的时候别提多冷了。”
2015年以前,总面积300平方米的雨儿胡同30号院里共有14户居民,崇宝财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和一些老城胡同一样,30号院内私搭乱建十分严重,一家三四口人挤在居住面积不足25平方米的小屋内,生活很不方便。
2015年8月,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福祥、蓑衣、雨儿、帽儿四条胡同为试点,启动修缮整治项目,通过“申请式腾退”政策,把“去或留”的选择权交给了胡同居民。5年间,这4条胡同共有437户居民腾退外迁,住进了现代化小区。
崇宝财在内的30号院2户居民选择留住,如何让留下的居民住得满意,东城区开始探索胡同“共生院”模式。经过一番改造,雨儿胡同30号院有了新的名字——“雨儿人家”。如今,走进崇宝财的家,外观还保留着四合院特有的古色古韵,屋内却是装配齐全的现代化厨卫浴设施。新老共生的“共生院”,也成为了集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于一体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胡同“瘦身”,居民静享生活
闲暇时候,崇宝财最爱在雨儿胡同里遛弯儿,抬头见蓝天白云,耳边是清脆鸟鸣,三五街坊古树下话家常,崇宝财感叹道:“这岁月静好的模样,让我感到安心。”
记忆将崇宝财拉回到几年前,在基础设施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老胡同里,打开窗就是烧烤摊,关上门也挡不住街面的喧闹,上厕所、洗澡、停车都可以用一个“难”字来概括。
如果说主干道、大街区是城市的“面子”,那么一条条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里子”。2017年4月,东城区启动实施“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核心区背街小巷进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3年间,一度“超载”的雨儿胡同“瘦了身”,没了乱停车,没了开墙打洞,胡同里清静了不少。青砖灰瓦的历史风貌得以重现,整治违建腾出的空间变成一处处胡同“微花园”,让人不禁感叹“老巷幽宅静树依”的景象又回来了。
自去年7月初开始,雨儿胡同实施胡同不停车,昔日因停车占道而十分局促的胡同变得宽敞了,安静了。居民还自发成立了停车自管会,借助居民议事厅平台,自己的事儿自己解决。
如今,小巷胡同里的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记者 王慧雯)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